建設工程監理人才培養模式

時間:2022-07-28 08:40:13

導語:建設工程監理人才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工程監理人才培養模式

摘要:為了培養工程監理行業轉型升級及企業發展需要的復合型、發展型人才,需要構建建設工程監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專業人才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專業核心能力而非專業技能。建設工程監理+“一體兩翼”的專業核心能力培養以知識能力的三階段遞進培養為途徑,以四個平臺的課程體系為支撐,以雙軌制實訓實習體系、技術型教學團隊和專業的動態調整為保障。建設工程監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適應行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轉型升級;工程監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2016年9月14日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決定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為加快產業升級,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指出“加快培養建筑人才,加強工程現場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017年7月,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促進工程監理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意見》(建市[2017]145號)指出:“工程監理行業應立足施工階段監理的基礎上,向“上下游”拓展服務領域,提供項目咨詢、招標、造價咨詢、項目管理、現場監督等多元化的“菜單式”咨詢服務”。職業教育重點培養行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1]?!陡叩嚷殬I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以產業升級本質上是人的升級為核心理念,指出“不僅要使學生適應今天的崗位、工種或職業所包含的技術要求,而且還要讓他們適應未來技術發展的趨勢”。工程監理行業轉型升級要求工程監理人才對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關注。同時隨著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一些建筑企業紛紛向著市政工程、道路橋梁等專業工程轉型,多數工程監理企業的施工階段監理業務會涵蓋若干個工程類別,這就要求監理人員能從事多專業的監理工作[2]。為適應行業企業對建設工程監理專業人才提出的復合性要求,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有相應的調整。本文旨在探討以課程體系為支撐、知識能力結構遞進培養為途徑、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為目的、立足施工階段多專業監理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建設工程監理+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一)建設工程監理+的專業核心能力。高職教育不僅要服務于企業的現實需求,還要適應行業轉型升級,服務于行業的未來發展需求,這就要求畢業生有良好的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素養。建設工程監理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并與工程技術直接關聯,隨著互聯網、BIM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僅校內實踐教學工作要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支撐下完成,未來工程技術也將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建設工程監理+專業核心能力是以工程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施工階段多專業監理為核心,以造價管理及合同管理為兩翼的“一體兩翼”[3]的專業核心能力,如圖1所示。工程技術基礎包括:工程識圖與繪圖技術,工程材料檢測與應用技術,構件設計驗算技術,工程測量技術,工程施工技術等。為實現多專業監理,工程施工技術可以選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市政工程施工技術、公路工程施工技術等。信息技術基礎包括:基礎類信息技術、BIM技術、工程造價類軟件、項目管理模擬仿真、施工過程模擬仿真等。施工階段監理能力包括:施工策劃能力,施工質量、進度、投資管理能力,施工安全管理能力,監理文件和資料的編制管理能力。造價管理包括:工程投資估算能力、設計概算能力、招標能力、合同結算能力及竣工結算、決算能力。合同管理能力包括:工程建設法規應用能力及合同管理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培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循序漸進、遞進學習方式,知識和技能在工學交替的過程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二)知識能力結構的遞進培養。知識能力的習得,一般經歷知識級、技能級、實踐級、拓展級由低到高、循環上升的過程[4]。建設工程監理+的人才培養以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為基礎,通過綜合實踐不斷強化專業核心能力,并通過遞進學習的方式提升職業素質,從而實現職業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不斷提升。知識包括:通識知識、專業知識、綜合知識等。技能級是在知識掌握基礎上,應用基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工程識圖與繪圖能力、工程測量等基礎技能;監理文件的編制、合同管理等核心技能以及施工組織及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能力等綜合技能。實現實踐級目標是建設工程監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也是社會對工程監理專業人才的迫切要求,是把已掌握的較為系統的綜合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踐的過程。拓展級是使學生的知識和綜合技能在持續的崗位技術實踐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并非高職教育的即時成果。知識和技能在課程體系中是相輔相成的、相互融合的,通過理實一體和綜合實踐教學環節將知識逐漸融合到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綜合技能中。(三)建設工程監理+的課程體系構建。課程體系是實現專業核心能力的有效支撐,是構成專業人才知識、技能和素質結構的要素。為實現建設工程監理+“一體兩翼”的專業核心能力,我們可以按照職業素質、行業基本能力、崗位能力及拓展的不同要求,構建職業素質基礎、行業基本能力、崗位專項能力和職業技能拓展四個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職業素質基礎課程能夠夯實學生寬厚的專業基礎,為復合性、創新性人才培養提供基礎保證。職業素質基礎課程體系,包括通識課程,工程技術基礎課程和信息技術基礎課程。通識課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體育、英語、大學語文等各專業所共同必需的知識,是學生具備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和人際交往技能以及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技能的關鍵。工程技術基礎課程包括:工程識圖與繪圖,工程測量,工程材料與檢測技術,工程力學與結構等;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BIM概論等。職業素質基礎課程主要安排在第一學年完成,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充分融合,工程技術基礎和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可以采用理實一體化或項目化教學的方式,充分發揮社團和學科競賽的作用,例如工程測量、建筑工程識圖與繪圖和BIM等技能大賽,并在第一學年暑假安排學生到企業認知實習,夯實工程技術基礎的同時對施工組織和管理有初步的認知。行業基本能力課程包括施工階段監理能力課程、合同管理能力課程和造價管理能力課程。施工階段監理能力課程包括建設工程監理概論、建設工程進度控制、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建設工程投資控制、建設工程資料管理和安全管理。合同管理能力課程主要有建設工程法規和建設工程合同管理。造價管理能力課程主要包括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等。行業基本能力課程是知識和核心技能的融合,該部分主要安排在第二學年完成,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將課程中重復的內容進行刪減和整合,課程實習實訓可以借助實物仿真實訓平臺和工程造價軟件等,在第二學年暑期安排學生去企業進行崗位生產實習,通過仿真實訓和企業真實生產情境相結合,掌握專業核心技能。崗位專項能力課程即多專業監理方向課程,主要包括建筑施工與管理,市政工程施工與管理、道路工程施工與管理等,旨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是知識和技能向實踐級發展的過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學年,借助施工過程實物仿真實訓和頂崗就業實習,實現學生知識和綜合技能的融合,鍛煉學生的專業、方法和社會能力等職業能力,并利用職業能力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職業技能拓展平臺是利用選修課程、社團、大學生創業中心等校園文化建設,滿足學生創業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實現了學生就業、創業、升學等不同學習路徑和目標,為學生成長成才拓寬發展通道。課程體系實施過程中,內容相關的課程設置應注重知識和技能的逐步深入,形成漸進式的課程體系,并通過實踐教學環節不斷強化、融合所學知識,實現知識與技能相融合。

二、專業人才培養的保障體系

(一)雙軌制的實訓實習體系。建設工程監理+人才技能和實踐的培養,是依靠校內的各類仿真實訓和校外實習基地的雙重保障來實現的??紤]到專業特點,實體工程實踐會受到限制,充分利用仿真實訓實踐教學平臺,例如項目管理模擬仿真實訓、施工過程模擬仿真實訓、工程招投標模擬仿真實訓等模擬仿真,實現技能培養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方法能力。學生的社會交往、人際溝通的社會能力必須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去礪練,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的認知實習、崗位生產實習和頂崗就業實習,能讓學生提前熟悉企業管理文化、崗位職責,縮短畢業生對現場崗位的適應周期。雙軌制的實習實訓體系,為學生由封閉的學校教育走向開放的社會教育提供條件,使得學生知識能力由知識級、技能級向實踐級循環發展的同時,也為學生拓展級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5]。(二)技術型的專業教學團隊。課程體系的實施離不開專業的教學團隊,教學團隊教師自身應能夠將知識和技能融合,能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和實踐教學,即具備雙師素質。同時,為滿足工程監理+的課程體系涉及到的多專業監理和造價管理等,改變傳統的以專業教研室為核心的教學團隊為某項技術為核心的技術教學團隊,例如施工技術教學團隊、工程測量教學團隊等。這種技術型的教學團隊,可以打破“專業”限制,實現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也會更關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技術發展和變化,能更好地為專業建設和區域經濟服務。(三)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專業始終是服務于行業發展的,行業始終處于動態發展中,專業的設置也應隨社會需求變化而及時調整。課程體系中職業素質基礎課程和行業基本能力課程應相對穩定,崗位專項能力課程可以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及時調整,例如隨著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可以增加安裝工程施工等[6]。

三、小結

專業建設應主動適應行業轉型升級及企業發展的需要,工程監理行業的轉型升級和企業發展需要復合型、發展型的建設工程監理+的專業人才??沙掷m發展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核心能力,而非專業技能。核心能力培養要通過四個平臺的課程體系,經歷知識技能遞進培養過程,實施過程中依靠雙軌制的實訓實習體系、技術型的專業教學團隊和專業的動態調整為保障。

參考文獻:

[1]章永剛,高建寧,邢丹.“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聘呗毥逃l展的理性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8):65-69.

[2]汪繁榮,符玉紅.工程監理專業如何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4-56.

[3]徐照,李啟明,杜靜,李德智.面向核心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信息技術課程體系的構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4(6):32-37.

[4]劉春江,周天華,張靜曉.基于P-CMM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4,28(2):153-158.

[5]劉光忱,王春霞,李欣.新時期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分析[J].建設監理,2016(1):9-11.

[6]王博.以專業建設為抓手提升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基于《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思考與體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5):5-9.

作者:陳燕 單位:滁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