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防控血吸蟲病技術研究

時間:2022-01-11 11:21:22

導語:牧場防控血吸蟲病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牧場防控血吸蟲病技術研究

血吸蟲病防治綜合治理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安全牧場的建設由項目提供建設資金,血吸蟲病流行區政府協調提供場地,縣畜牧獸醫局提供建設方案,養殖企業牽頭承建并承擔后續的管理和維護,鄉鎮畜牧獸醫站現場技術指導,鄉村協調支持維護。在每個血吸蟲病疫區鄉鎮和村建設一個或幾個安全牧場。牧場建成后由養殖企業牽頭,放、養結合,動員和組織周圍散養農戶的牛、羊進入安全牧場放牧。統一集中放牧飼養、統一集中查蟲治病、統一集中糞污處理、統一集中防疫檢疫。并建立養殖、免疫和查蟲治病檔案。配合“人、畜同步化療”、“家畜圈養”等綜合防治措施,通過加強放牧管理和糞污處理,達到控制和消滅血吸蟲病的傳染源,最終達到綜合治理的目的。

1建設

1.1選址。牧場選址地應寬闊平坦,坡度小于15°以下,交通應較為便利,與屠宰場、畜禽交易市場、無害化處理廠、飲用水源地、學校、村莊等相距500m以上。能打井供應牲畜安全飲用的地下水,面積6.67~33.3hm2,并經衛生防疫部門對該區域檢查無釘螺滋生方可投入建設。1.2種草。整個牧場范圍內清除有毒植物和雜樹。3~4月份用挖土機進行簡單的翻挖,翻曬平整后,用條播和撒播相結合的方式種草優質黑麥草、三葉草等。1.3開溝。在牧場地勢較低的周圍用挖土機開挖深0.5m、寬1m的排水溝,排水溝水泥硬化,防止釘螺滋生。1.4圍欄。牧場四周用6~8號鋼筋或竹木建設1.5m高防護欄,防護欄每1~2m用水泥樁固定,水泥柱深人地下0.3~0.5m。1.5出入口設置。整個牧場只設置一個出入口。門口設置與大門同寬、深0.3m、長2m的消毒池,投放消毒液,進出牧場的人員、牲畜必須經消毒池消毒后方可出入。1.6糞污處理。在牧場地勢較低的地方建40m3的發酵池2~4個。池口應高于牧場地面20cm以上,防止積水倒灌。發酵池收集牧場內糞污堆積發酵,配合投藥殺滅蟲卵。1.7附屬設施建設。管理維護工人的管理用房和儲藏室,面積約60m2;牧場的四周各建100m2左右的開放式牛棚,以供放牧牲畜夏日乘涼及下雨時遮避;場內打深水井一口及建設配套供水設施,保證放牧牲畜飲用安全的地下水。

2安全牧場管理運作

2.1建立制度。安全牧場由養殖企業承建并承擔后續的管理和維護。每年4~10月份白天開放,規模較大的牧場可在場內建設固定永久畜舍,供夜不歸戶的放養牛羊暫住。設專職人員負責牧場的日常管理、維護;定期對安全牧場的四周圍欄進行檢查、維護;每天及時收集牛、羊糞便并運送到發酵池內堆積發酵,殺滅蟲卵。2.2按時防疫。每年春、秋二季集中對進入牧場內放牧的牛、羊進行口蹄疫疫苗免疫、羊小反芻獸疫疫苗免疫并加掛耳標,建立防疫檔案。后期補欄的牛、羊及時補免,對出欄的牛、羊進行檢驗檢疫登記備案。2.3定期查治。每年定期對進入安全牧場內放牧的牛、羊集中收集糞便,用毛蚴孵化法進行血吸蟲病感染檢查,所有檢查記錄要編號存檔5年以上,對陽性感染的牛、羊及時隔離并用藥(吡喹酮)治療,治愈后方可進入牧場放牧。2.4消毒滅源。糞污發酵池每月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鹽粉劑消毒一次。門口消毒池每周更換一次消毒藥并保持消毒池的深度。牧場內所有放牧牲畜普遍用吡喹酮預防性投藥和擴大化療,黃牛30mg/kg(限體重300kg),水牛25mg/kg(限體重400kg),羊20mg/kg。懷孕6個月以上,哺乳期母牛,3個月以內的犢牛緩期投藥。

3效果

建設安全牧場防控血吸蟲病技術,優點是統一集中放牧飼養、統一集中查蟲治病、統一集中糞污處理、統一集中防疫檢疫。并建立養殖、免疫和查蟲治病檔案,配合“人、畜同步化療”、“家畜圈養”等綜合防治措施,通過加強放牧管理和糞污處理,達到控制和消滅血吸蟲病的傳染源,最終達到綜合治理的目的。建設安全牧場防控血吸蟲病技術,投資小,見效快,簡單易行,操作靈活,極易推廣,既能促進當地畜牧業生產發展,又可達到防控血吸蟲病的目的,其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3.1降低養殖成本。牧場內豐富的牧草為放牧牛、羊提供了營養豐富的優質青綠飼料,一個6.67hm2安全牧場一年可以節約飼料成本3~5萬元。3.2提供優質肥料。收集的牛、羊糞便經過堆積發酵消毒處理,高效無毒,是很好的農家肥料。一個6.67m2的牧場一年能提供50t優質農家肥。3.3開發利用資源。洲灘、洼地、丘陵較多地區,天然牧草資源豐富,因為沒有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多數荒廢,而且造成釘螺滋生蔓延,成為新的疫源地,通過建設安全牧場,是對當地的自然資源進行的合理開發利用。

作者:王和中 單位:太湖縣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