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生組織建設策略研究

時間:2022-05-23 02:55:34

導語:青年學生組織建設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學生組織建設策略研究

青年學生組織黨支部建設的必要性

1.在青年學生組織中的歸屬感不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得也不夠充分。經過學生會社團直屬黨支部和青年學生組織的聯合培養,增強了擁有學生干部身份的黨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也為他們提供了在學生組織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良好機會,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普通同學、參與更多的大型活動,為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提供了更為寬闊的服務平臺。2.青年學生組織黨支部建設有利于加強青年學生組織的自身建設學生會社團直屬黨支部積極培養青年學生組織中的積極分子和黨員,使他們不僅在社會工作方面取得進步,同時在個人思想發展上一樣取得進步;此外還給這些青年學生組織中的骨干力量提供了相互交流、學習、合作的良好機會。青年學生組織中黨支部建設對于學生黨員的自身發展以及更好地指導所在學生組織開展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障和實踐基礎,有利于進一步推動青年學生組織的自身建設。3.青年學生組織黨支部建設有利于引領青年學生組織的全面發展青年學生組織是大學生依據專業特色、興趣愛好自發組成的群體性團體,是大學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織者和引導者,是在學生中享有一定影響力的先進的學生組織。青年學生組織黨支部建設能夠進一步凝聚學生組織中骨干成員的向心力,為學生組織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思想保障;能夠進一步提供各個學生組織之間交流合作與相互學習的機會和平臺,有利于青年學生組織的全面發展。4.青年學生組織黨支部建設有利于學校的人才培養青年學生組織中的學生大多有著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發展意愿,他們希望通過在青年學生組織中參與社會工作達到鍛煉自我、提高能力的個人價值和服務同學、回饋學校的社會價值的雙重實現。青年學生組織黨支部建設,為學生的思想成長提供了正確、有效的引導和保障,搭建了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個性成長和思想進步相互促進的良好平臺,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青年學生組織黨支部建設的對策研究

1.建立學習小組,強化育優環節青年學生組織中的學生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年級,在選拔入黨積極分子和推優入黨過程中很難統一選拔標準,這給工作帶來較大難度,更容易造成同學之間的矛盾和不滿。為此,黨支部可以在各個學生組織中建立學習小組,將對學生的培養工作提前,在選拔和推優工作之前加強育優環節。在育優的過程中建立科學、系統、規范的培訓制度,制定有目的、有標準、有計劃的培養目標,選聘師德高尚、學識淵博的培養教師。通過育優環節的培養,既是對入黨動機明確、入黨態度端正、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較高,在學習、生活、工作中起模范作用的優秀學生的鼓舞,又是對那些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繼續培養、考察的學生的鞭策、培養過程。學習小組的建立直接關系到選拔和推優的質量,是做好推優工作的前提,也有利于統一選拔標準。2.建立網上組織,拓展教育空間青年學生組織中的學生來自不同學生組織,從事著不同的學生工作,工作性質和業余時間不盡相同、很難統一,這給黨支部集中培養帶來一定難度。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充分發揮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優勢,在網上建立黨的組織和學生團體組織,開拓網絡思想教育新陣地,方便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開展廣泛交流和深入學習。學生會社團直屬黨支部和學生組織積極響應學校關于爭作有人人、有微博、有飛信、有QQ的“新四有青年”號召,分別建立了自己的人人網主頁、微博和飛信群、QQ群,通過這些新媒體的建立和使用,進一步拓展了思想教育空間,彌補了學生學習時間不易統一的不足。網上組織的建立可以發揮網絡優勢進一步加強思想教育,豐富學生的思想教育內容,拓寬學生的思想教育途徑,增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實效。3.建立實踐基地,加強社會鍛煉理論聯系實際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課堂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黨的教育的重要內容,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則。社會實踐鍛煉是黨教育青年學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生組織培養青年學生的主要形式。學生會社團直屬黨支部聯合青年學生組織,充分利用現有社會實踐基地,積極開發新的社會實踐基地,為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崗位。將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考察,放在社會實踐中去,使他們充分發揮才干,鍛煉思辨和組織能力,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有利于黨組織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動態及現實表現。同時,學生參與青年學生組織中的工作本身也是一種社會實踐,將學生會社團直屬黨支部對于入黨積極分子的鍛煉和考察與青年學生組織的工作相結合,既能夠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也能夠推動學生組織的工作與發展。4.建立聯動機制,優化人才選拔青年學生組織黨支部和青年學生組織相對獨立,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關系,如果不能處理好兩者關系,很容易出現互相推諉、互不認同的現象。特別是黨支部和學生團體在推優入黨過程中,容易出現選拔標準不統一、選拔過程不溝通、選拔結果不認同的情況,這樣不利于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的培養與發展,也不利于兩個組織的事業發展。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北京工業大學安排學生社團直屬黨支部書記和校團委書記由一人擔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前面提到的矛盾。在每次推優入黨過程中,黨支部確定的擬發展對象都要到其所在學生組織進行走訪調查,經過學生組織的同學和教師的認同,才能夠確定為發展對象,學生組織的指導教師具有一票否決權。通過兩個組織聯動機制的建立,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推動二者工作,有利于選拔優秀人才。5.建立共建關系,加強思想引領當前,學生大多擁有鮮明的個性追求和強烈的發展意愿,在個人成長道路上尋求興趣驅動、追求卓越的價值觀念,青年學生組織恰恰就是這些有著相同興趣和個人追求的學生集合。在社會工作方面,校團委的教師擔負著青年學生組織實際工作和學生成長的具體指導工作,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社會工作技能,培養他們擁有一定的領導力和社會責任感。但是,教師在對學生的思想引領方面還存在缺失或不足,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思想成長需求。為此,學生會社團直屬黨支部和校團委黨支部建立共建關系,為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配備思想導師,搭建學生個性成長與思想進步的雙平臺。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多角度接觸,全面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成長規律,從而實現教師對學生社會工作和思想成長的雙重指導,培養學生成為思想過硬、能力過硬的優秀黨員。

本文作者:王文杰王秀彥郝蕊工作單位: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