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建設探討
時間:2022-09-25 11:09:29
導語: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實驗教學內容與實驗技術發展不相適應。心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心理學的學科發展始終與各類實驗技術的發展、成熟、應用、創新密切關聯。從科學心理學建立到現在,心理學實驗技術和手段從最初基于機械裝置的心理物理實驗,經歷了基于光電裝置的信息加工心理實驗,發展到計算機化精確控制的認知神經實驗,以及虛擬現實、虛擬仿真實驗[1-2]。實驗訓練也從基于傳統的心理物理法、條件反射、信息加工的研究范式發展到認知神經和虛擬心理與行為研究時代。特別是基于計算機的實驗編程技術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重要手段,可提升學生開展實驗設計和探索的熱情,使其學習潛能得到很好的激發[2]。然而,當前大部分高校應用心理學的實驗教學體系仍然只注重傳統的心理物理實驗、條件反射、信息加工實驗范式的訓練,基于計算機化的實驗編程技術、認知神經實驗技術、虛擬仿真、虛擬現實實驗技術的訓練較缺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的實驗項目的開發和實驗技術的學習,實驗教學內容陳舊,實驗教學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的實驗項目所占比重很小。(二)傳統實驗教學體系下培養的人才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應用型和復合型心理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方面極大促進了應用心理學專業的縱橫發展,另一方面也促使心理學在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心理學的應用逐漸從最初的中小學教育拓展到其他社會領域。這就意味著社會對心理學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要求高校培養的應用心理學人才不但具有廣博的知識面、寬厚的專業基礎,也應具有高水平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3-4]。但是,當前大多數高校的應用心理學專業在本科生的培養上仍固守傳統的、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的實驗教學體系,而忽視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導致應用心理學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種問題逐漸突出。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社會發展對心理學人才的需要在增加,但應用心理學的畢業生又普遍存在就業難、就業去向狹窄的問題。跟蹤研究發現,許多畢業生有扎實的專業基礎,但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3]。這些問題與國內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普遍缺乏兼顧專業基礎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體系有直接關系。(三)實驗教學的訓練方式實驗教學的訓練方式、培養目標、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均存在有待改進之處。應用心理學專業是培養應用心理學人才的搖籃,自1998年我國教育部增設應用心理學專業后[5],國內各類高校開始開設應用心理學專業。然而,當前大部分高校的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在實驗訓練方式、培養目標、實驗教學方法、實驗教學管理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培養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訓練方式上,注重對學生進行實驗室內的傳統實驗范式和實驗技能的訓練,對現代實驗范式和實驗技能的訓練不夠,對社會實踐情境下的自然實驗訓練不夠。培養目標上,偏重專業基礎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夠重視。實驗教學方面,以演示性實驗項目和教師實驗演示為主,實驗項目內容和實驗教學方法相對陳舊、單一。在實驗教學管理模式方面,管理模式陳舊、效率不高,不利于實驗室的高效運作以及教師實驗教學能力的提升。缺乏有效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升教與學的質量。可見,當前應用心理學的實驗教學體系與學科發展、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在保留經典實驗的基礎上,將先進的實驗內容、方法、技術、手段和理念融入現代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中,建立新的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是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內容[6]。
二、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路和基本框架
(一)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路。針對當前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改革的思路是以科學的學習和教學理論為指導。第一,立足于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結合學生的學習發展特點和心理學的課程體系特點,建立應用心理學人才培養的層次性目標。第二,結合培養目標,從實驗課程體系和實驗項目入手,優化實驗課程體系,合理設置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比例。開發新的實驗項目,優化驗證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的構成,以課程和實驗項目為載體,培養學生各個層次的能力。第三,優化實驗訓練的方案,根據學生專業學習和發展特點,結合實驗課程體系和實驗項目構成,制訂階段式的訓練方案,遞進式地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第四,拓展實驗教學和訓練的課程,同時兼顧實驗室技能訓練和實際環境中的實踐技能訓練。遵循上述的思路,最終建設一個同時注重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兩課堂、三層次、模塊化、階段式”的實驗教學體系(見圖1),其目的在于:第一,對心理學專業學生必備的實驗和研究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訓練,提升學生的專業基礎素養。第二,以實驗課程和實驗項目為載體,通過實驗教學訓練和實踐教學訓練,引導學生掌握專業知識體系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內在聯系,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第三,以學生自主研究實踐為載體,結合前沿科學問題,讓學生在研究活動中得到參與式的學習和訓練,培養其創新能力。(二)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基本框架。“兩課堂、三層次、模塊化、階段式”的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包含了實驗教學課堂、實驗教學培養目標、實驗項目模塊、實驗教學課程體系、訓練過程這些方面。“兩課堂”是指應用心理學的實驗教學包含了實驗教學課堂(實驗室實驗)和社會實踐課堂(自然實驗)兩類課堂。實驗室實驗可有效控制無關因素的影響,探討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通過實驗室的實驗方法、實驗技能的訓練,學生可高效地掌握基本的實驗范式和實驗操作技能,為開展下一步的設計型和創新型實驗打下基礎。自然實驗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實際的社會環境中,將理論知識用于分析、探索和解釋現實社會問題。“兩課堂”要求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重視校內實驗平臺建設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三層次”是指不管是實驗室課堂的實驗教學還是社會實踐課堂的實驗教學,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對學生的專業培養目標都分為專業基礎能力層次、綜合實踐能力層次、創新能力層次。第一層次是通過心理學課程中的經典實驗和最常用的心理學方法,以及實踐課堂的實驗觀摩和驗證性研究,來引導學生掌握經典實驗技術、實驗范式、研究方法、心理學經典理論,達到培養學生專業基礎能力的目標。第二層次是在完成基礎實驗課程和方法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實驗技能、實際問題相結合,要求學生針對要解決的社會心理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的多門課程的理論、方法和技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的目標。第三層次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探索精神,以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通過創新項目和科研項目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模塊化”是將課程體系下的實驗課程分為基礎方法模塊、應用實訓模塊和設計創新模塊三個課程模塊。其中,基礎方法模塊包括人體解剖生理學、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學等基礎課程模塊。應用實訓模塊包括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咨詢心理學、測量心理學、團體輔導、人才測評、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模塊。設計創新模塊包括部分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創新項目等。相應地,實驗課程下的實驗項目分為演示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四個模塊。其中,演示性實驗主要包括一些經典實驗項目,采用實驗設備和軟件根據既定的實驗程序進行操作,達到讓學生掌握實驗技能和原理的目的。綜合性實驗是學生針對某個問題,根據已有的實驗過程和步驟編制實驗程序,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重復驗證和分析的實驗。設計性實驗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探索性實驗來訓練研究設計能力和嚴謹的科學研究思維。創新性實驗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題、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開展研究,以訓練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階段式”是指結合學生和專業特點,根據層次性培養目標、模塊化實驗課程和項目,對學生的訓練分基礎訓練、綜合提高訓練、創新訓練三個階段。基礎訓練階段在大學第一、第二、第三學期進行,通過基礎方法課程和演示性實驗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研究方法和心理學理論。綜合提高訓練階段在第四、第五、第六學期開展,通過應用實訓課程、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指導學生將基本理論和方法加以有效應用,訓練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科研素養。創新訓練階段在大學第七、第八學期開展,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創新項目、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訓練自主選題、自主設計、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具體措施
針對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局限,根據“兩課堂、三層次、模塊化、階段式”的實驗教學體系框架,實施實驗教學體系的“兩個建設”和“三個改革”。(一)建設包含實體實驗平臺和網絡實驗平臺的綜合實驗教學平臺。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現代實驗技術和創新資源共享模式建設的網絡實驗平臺,不但可實現實驗資源共享,更可克服時空限制,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開展學習,實現師生及時有效互動。因此,現代實驗教學體系的實驗教學平臺建設應在整理傳統實驗資源的基礎上,建設包含線上和線下、實體實驗平臺(實體實驗室、社會實踐基地)和網絡實驗平臺的綜合實驗教學平臺。線上實驗教學平臺除了管理系統,還可包括認知與行為訓練系統、虛擬仿真實驗系統、學生自主實驗設計系統、實驗資源共享系統等。線下實驗室教學平臺包括基礎技能訓練實驗室(如基礎心理學實驗室)、應用技能訓練實驗室(如沙盤實驗室、心理咨詢技能實驗室、測評技能實驗室、團體輔導實驗室等)、研究與創新訓練實驗室(如虛擬現實實驗室、E-Prime實驗室、眼動實驗室、腦電實驗室)三類室內實驗室和實踐訓練基地(如醫療、教育、武警、司法、社區、企業等實訓基地)。(二)建設模塊化實驗教學團隊。實驗教學團隊的建設是實驗教學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在實驗教學團隊建設上,首先要重視配置專業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使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實驗課程模塊、實驗教學的需要相聯系。其次是加強實驗室管理人員及實驗教學團隊的能力提升,提供必要的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讓實驗教學團隊擁有先進的實驗教學理念和實驗教學管理方式,適應新形勢下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和管理的需要。再次是建設結構化的實驗教學專業團隊。根據應用心理學專業師資的特點和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特點,建設基礎方法、應用實訓、創新研究訓練三個模塊的教師團隊。每個教師團隊由3至5位專業方向相近的教師構成,不同團隊間的教師可存在專業交叉,以促進團隊內教師的共同學習、研討以及不同團隊模塊之間的相互交流。(三)實行實驗教學內容改革。針對實驗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開展實驗教學內容改革。首先,在實驗項目上,平衡分配不同類型實驗項目的比重,加大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所占的比重,使這四類實驗項目的比重分布符合多層次培養目標需要。其次,在具體的實驗技術訓練上,除了傳統基礎實驗范式和實驗技能訓練,還需加強心理診斷、心理咨詢、團體輔導、危機干預、心理治療、心理測量等應用性實驗技術的訓練;同時立足于學科發展前沿,將新的實驗技術、實驗范式融入實驗教學,如加強E-Prime技術、眼動技術、腦電技術、核磁共振技術的訓練。(四)實行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在實驗教學方法方面,改變原來單一的演示式教學方法,根據實驗教學課程、實驗教學項目的性質和專業培養目標,綜合運用演示式、指導式、啟發式、引領式的實驗教學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培養。演示式實驗教學方法主要在低年級的學生中用,旨在通過教師的演示,讓學生掌握實驗操作的過程。啟發式實驗教學方法是指實驗教師通過啟發式的講授和指導,促進學生自主思考,掌握心理學實驗的原理和技能。指導式實驗教學方法和引領式實驗教學方法是基于導師制開展的實驗教學訓練,學生分成小組,參與到教師的課題研究或實際應用研究中,在導師指導下開展各類創新項目的研究。另外,學生也可自行組織小組、選擇導師,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地選題、設計實驗、開展研究。(五)實行實驗教學考核方式改革。實驗教學評價體系包括對教師的實驗教學評價和對學生的實驗與實踐過程評價。以往對教師的評價僅停留在是否開展了實驗課程,沒有獨立的關于實驗教學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也僅停留在學生是否按時參加實驗、按時交實驗報告。單一的評價方式并不能有效優化教與學的動機和質量。新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需要根據不同的實驗教學課堂、專業培養目標、實驗項目模塊,設定不同的實驗教與學的考核關口,重視對實驗訓練的過程性、獨立性的評價;同時結合實驗教學管理網絡平臺開展即時性、多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六)實行實驗教學管理改革。為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需要,在實驗教學管理中重視開放性與互動性,實現“以生為本”的規范化、現代化管理,具體包括完善實驗教學的預約制度、實驗設備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同時可建立學生實驗員助理參與實驗室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地管理、維護實驗室,從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結語
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建設和改革的目標是為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提供有利于培養和訓練學生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驗教學條件。本文針對社會發展對應用心理學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以及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應用心理學“兩課堂、三層次、模塊化、階段性”的實驗教學體系,并就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內容提出建議,建立較為成熟完善的應用心理學實驗教學體系,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科學素養和科研品質,從而提升應用心理學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學民,何莉,舒華.國外心理學實驗技術的發展趨勢與國內實驗室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2):94-97.
[2]曾祥炎.心理學實驗教學內容的創新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9):121-124+142.
[3]張晶.聚焦應用心理學人才培養:應用心理學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工作研討會綜述[J].心理學探新,2012(3):287-288.
[4]胡麗萍.社會轉型期應用心理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J].教育與職業,2016(22):87-89.
[5]衛萍.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J].合肥學院學報,2009(3):127-130.
[6]郭秀艷,凌曉麗,李林.心理學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與探討[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5):702-705+720.
作者:唐文清 劉延云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 上一篇:機械類專業課程教學建設及實踐研究
- 下一篇:新農村建設與經濟法創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