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科學建設問題探討
時間:2022-11-13 03:25:51
導語:計算科學建設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大數據與物聯網的概述
大數據常被人們用來描述市場海量的有可能挖掘到的結構化、非結構化以及半結構化的數據信息。而對于大數據的處理不同于普通數據,其需要運用更為先進的數據處理分析技術,這樣才能夠最大化對海量數據進行提取、處理以及儲存工作,從大量數據中挖掘具有高價值的信息數據。基于計算機互聯網的發展,物聯網是從其擴展與延伸出來的。計算機互聯網所對應的虛擬數據,而物聯網則是通過智能處理技術、傳輸技術以及感知設備等,實現在真實的物體之間進行聯通,并將數據有效傳輸到計算機互聯網上。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廣大企業對內部數據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和自動化監控管理,大大提高企業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2.1專業建設缺乏特色。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主要涉及到兩門學科,它們分別是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因此,高校在建設該專業過程中必須確保兩門學科的比重性,一旦過于偏重其中一門學科,一定程度忽視了另外一門學科,就會導致該項專業結構體系的不合理,會偏離了最初建設該項專業所制定的目標。高校在該專業課程的教材與參考資料使用上缺乏實用性特點,仍在沿用傳統相關教材內容,難以滿足現代大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因此,有必要有效增加該專業新研究方向的介紹,不斷拓寬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2.2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由于部分高校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一些專業的課程設置往往只是從以往教育專業延伸出來,未能夠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探討。例如,在信息與計算學科專業建設上,一些高校只是通過效仿教育部數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學規范”,未能夠有效根據自身的辦學特點和情況,明確該專業設置的教育目標,體現出學校的辦學思想,從而導致在對該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上偏離了正常軌道。存在部分以工科為主的院校在建設該項專業時,甚至以高等數學去替代了數學分析課程,這樣一來就難以實現培養更多數學學科高端人才的目標,也不符合國家教育部門最初制定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培養的畢業生能夠在社會教育、科技、經濟金融以及信息產業等行業領域中從事教學、研究以及管理開發工作。2.3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不夠合理。由于高校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建設中培養目標不夠明確,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教學課程體系不夠合理。學校往往只會將一些計算機相關課程與數學專業課程有效融合在一起,缺乏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深入研究分析,難以形成科學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該專業學生最終會出現數學學習整體水平難以趕上數學專業學生,計算機學習整體水平比不過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局面,從而降低了他們在社會上的就業競爭力,難以輕松尋找到符合自身專業特點的工作崗位。專業教學課程的單一化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生缺乏學習指導,未能根據課程學習制定自身的未來就業發展目標。2.4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高校在設置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時,必須明確該專業課程開展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更多社會實踐型人才,能夠滿足經濟市場企業對于該類人才的需求。而實際情況是,存在部分高校在建設信息與計算科學過程中,只關注到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一味擴大專業招生規模,嚴重忽視了專業培養人才為社會服務的辦學宗旨。高校缺乏組織該專業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與教師難以了解到社會的需求,教師課堂教學的開展往往只是針對教材的內容,這樣無法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3基于大數據和物聯網環境下信息與計算科學建設的主要措施
3.1信息與計算科學建設的個性化發展。高校在建設信息與計算科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的優勢作用,通過將大數據挖掘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在一起,實現學生在校園網絡平臺的個性化學習,而不是將該專業學習僅僅局限在課堂范圍內。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開展前必須充分掌握了解到市場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特點,從而有針對性的制定學生培養目標,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大數據與物聯網時代能夠更好實現高校的個性化和針對性教育,教師可以將各項學習資源融入到校園學習平臺中,按照班級學生的不同學習愛好和特點,有效推送該專業領域的前沿技術、資源以及人才需求訊息等內容,這樣有利于貫穿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生終身學習的全過程,不斷拓寬學生的專業學習知識面,能夠接觸到外界更多的專業信息,促進自身學習的全面發展,努力成為市場企業所需的專業人才。3.2信息與計算科學建設課程體系的優化設計。高校要加強對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工作,通過建立起科學完善的大數據分析系統,不斷提高對學校各項數據信息的挖掘利用水平,從而有效建立起良好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課程的設立工作內容上,高校可以針對現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靈活運用模塊化教學方法,將課堂專業知識內容與計算機技術有效融合在一起,課程體系不僅要包括了各項核心課程,還要有效增加計算機軟件開發和數學建模等模塊,充分發揮出計算機互聯網資源在教學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在計算機軟件上的實踐應用能力,從而促進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夠自主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大數據系統中調出學生的相關學習信息數據,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和本校該專業的設施水平,有針對性的設立各個教學模塊,創新專業學生的學習內容,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3.3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師隊伍的信息化建設。首先,高校要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打造出校園教師系統,實現各級各類教師信息的科學收集整理工作,每位專業教師都要建立起與之對應的電子檔案,從而有效形成安全可靠、統一高效的教師基礎信息庫。然后,高校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建設工作中,要以教師系統為支撐,針對教師當前教學情況存在的不足之處,定期組織教師參與專業化的培訓教育工作,引導該專業教師積極參與社會各種實訓活動,了解到市場的動態發展規律以及企業對該專業人才的要求內容,從而能夠確保自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更加符合學生的未來發展,促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就業崗位要求。最后,高校要將教師隊伍的大數據作為教師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利用計算機數據分析技術對大數據展開多層次、多角度的管理分析處理工作,保障對當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師隊伍實際水平和情況的高質量評價工作,明確教師隊伍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目標,不斷提高專業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的決策水平,實現教師管理過程的精細化,有效提升該專業教師的整體服務管理水平。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教師在自身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大量數據為支撐,深度分析社會對該專業人才需求的相關信息內容,確保在人才培養目標方向上是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而不是一味憑借自身感覺進行課堂教學。教師要最大化發揮出學校各項多媒體資源的價值,豐富課堂教學方式,不斷優化改進教學方法和重點內容,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集中注意力,提高自身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4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大數據和物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建設工作上要根據自身的辦學水平和特色,建立起科學完善的專業課程體系,確保教學課程內容符合現代人才培養的趨勢,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對該專業學習的需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需求。此外,高校要積極組織與師生參與到社會實訓活動中,豐富專業教學方式,努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實踐型人才。
作者:宇文富博 單位:營口中昊電梯工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劉占偉,叢梅艷,董西廣,劉凱.工程類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5(6):19-23.
[2]張艷.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挖掘課程教學新思考[J].計算機時代,2014(04):59-61.
- 上一篇:河道整治工程項目財政支出探討
- 下一篇:科技論文期刊學術檔次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