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研究

時間:2022-07-04 02:58:03

導語:高職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研究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尤其是高等院校越來越注重學校軟實力的培養和發展,校園文化品牌作為學校的標志也成為了很多學生和家長選擇院校時的一個重要參考,因此培養建設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品牌成為了每一個高職院校都重點關注的工作。建設培養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品牌,不僅能夠帶動學校的學習風氣,提升學校的社會形象,更能夠引領文化風尚,為社會道德建設發展樹立好的榜樣,從而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本文主要從“美育”概述、“美育”與校園文化的關系和校園文化建設中美育的實施三個方面從美育視角下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品牌建設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文化品牌;建設;美育視覺

社會文化建設是目前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所重點關注的方向,黨的十八大更是提出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力”的指導方針。由此可見,文化強國已經成為了我國建設發展的主旋律。在這種大環境下,人們對于美的追去也越來越高,相對的對于學校的素質教育尤其是審美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美育教育也成為了學校建設校園文化品牌的一個關鍵所在。在美育視角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不僅僅是學校響應素質教育改革的產物,更對學生的日常生活乃至未來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美育”概述

美育被稱為審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18世紀的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席勒是美育概念的創造者,在他的觀念里,美育是用來解決政治問題的必經之路,同時他還提出了德、智、體、美四育概念,形成了現代審美教育的基礎。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環境中,學校美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心靈美、行為美,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1]。隨著時代形式的不斷變化,如今人們對美育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美育不再僅僅是從屬于德育的陶養感情的教育,它擁有了更多的獨立性。除了提高道德情操外,美育中還包括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這些都是新形勢下對美育的定義和要求。

二“美育”與校園文化的關系

在高職院校的素質文化建設中,美育更有著與義務教育階段不同的重要意義。要想建設起具有正能量和校園特色的校園文化,就必須從審美教育入手,從教育教學開始改變學生的素質品德。審美教育能帶給學生良好的素養和品德,在學校中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從而影響到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和發展。可以說校園文化品牌是美育效果的外在表現,而美育對校園文化品牌的發展與建設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首先,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審美教育,能夠有力的推動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美育能夠通過系統的、科學的、理性的教育將認識美、愛好美、創造美的能力交給學生,從而培養出高度理性的審美人才,這對于學校文化品牌的建設和打造提供了高精尖的榜樣人物。同時,美育能夠整體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水平,改變學校的文化氛圍,將學校的文化品牌建設推上一個新高度。其次,現代審美教育發展已經相當全面了,包含的不僅僅是藝術美,還包括有自然美、社會美和科學美,這些內容充分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除了通過藝術美來提升學生對于美的認知能力之外,通過自然美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提升學校的整體環境;通過社會美可以教會學生用沒得眼睛發現身邊的人事物,提升學校的整體氛圍;通過科學美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科學的美感,提升學校的科研質量。由此可見,通過美育,可以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和提升,促進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最后,通過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美育的效果和內涵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提升。校園文化品牌建設不僅僅是外在的物質環境建設,更包含有精神文化的建設與傳播。通過校園環境的整體規劃,教學樓的建設,紀念性經典的布置等等可以將校園文化展示給社會,而通過學生的行為習慣,教師的教學作風,學校的校園風氣,則是通過精神面貌將學校的校園文化品牌傳播出去,以提升學校的社會形象。

三校園文化建設中美育的實施

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不僅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剛性需求,更是學生尋求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建設和諧文明的校園人文環境,悠久醇厚的校園歷史環境,培養學生的內在氣質,提升學生的精神面貌是校園文化品牌建設中必須要考慮的四個方面,其中審美教育在育人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的審美教育最關鍵的就是要合理安排和整合學校的文化資源,只有這樣開展的審美教育活動才能夠與校園文化歷史相符合,并且能夠引起學生對校園文化的審美興趣,從而達到美育活動應有的效果。藝術審美是美育教學中最基礎的部分。藝術審美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養,擁有認識美、欣賞美的能力,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和藝術素養的培養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校園文化品牌建設中,藝術審美部分的美育教學活動可以通過校園文化活動來實現,比如開設各類社團、舉辦學校特色展覽、鼓勵學生開展文化藝術沙龍等等,將其中一項或多項發展為學校特色,既樹立了校園文化的藝術品牌,又培養了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2]。自然美是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而產生的一個對于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要求。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空閑時間都沉迷在網絡世界中,遠離人群,遠離自然,對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自然審美的教學就是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重新回歸在自然環境中,這不僅需要教學軟實力的支持,更需要校園環境硬件設施的配合。首先,學校需要大力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通過景色來吸引學生關注自然,走進自然。其次,要積極開展各類與自然審美有關的活動,不僅僅是自然科學展覽等室內的具有教育性質的活動,更多的應該是運動會、踏青等能夠真正接觸到自然環境的活動,并且在活動過程中通過環境攝影比拼,不同時期的環境對比等小活動來引起學生親近自然的興趣,加深對學生環保意識的教育,從而達到自然審美教育的目的,對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也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3]。社會美是審美教育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高職院校是學生進入社會之前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學生不僅需要學習社會生活中應該具備的生活能力,更要學會社會交往和實踐的能力,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中,對學生進行社會審美教育,教會學生發現現實生活中社會事物和現象中呈現的美。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通過實踐對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和認知,發現自身的不足,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有意識的彌補自己的不足,將所學所感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學生會按照已經學習到的美的法則來生活學習,為人處世,在這個過程中就將高校的校園風氣和精神面貌展示給了社會,無形之中為校園文化品牌提升了社會影響力,對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具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4]。科學美是審美教育中的最后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部分人的刻板印象中,科學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東西,而審美教育則要從美學的角度去看待科學,也就是崇尚科學、追求真理,這也是科學美的基礎。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科研競爭力才是學校的硬實力,更是學校進行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堅實基礎。如果每一個學生都沒有探究和創新的科學精神,不懂得欣賞科學中所蘊含的美,那么學校的科研項目將無法進行下去,教學水平也無法得到長足有力的提高,更別說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了[5]。因此在進行美育活動時,應該高度關注對學生科學美的培養,通過實驗活動以及相關講座、論壇等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美,認識到追求整理的重要性,讓每個學生身上都顯現出科學美和人性美的光輝。

四結語

審美教育不是一個一蹴而就,一成不變的工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的不斷改革,審美教育的要求和方向也在不斷的變化和創新,因此在美育視角下進行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也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和不斷調整的工作。在建設校園文化品牌的過程中,學校應該根據美育要求的變化,堅持科學發展觀,對學生的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激發他們的審美情感和能力,達到審美教育應有的效果,這些教育產生的效果同樣會影響到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本身,讓校園文化品牌的建設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陳元玉.論美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辯證關系及其功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1(2):06.

[2]劉洪一.中國特色高職文化的建構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8(12):11-12.

[3]張淑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價值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1):315-317.

[4]鄭君山.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05):70-72.

[5]趙慧云.高職校園環境建設與學生關系的思考[J].現代園藝,2018(19):193-194.

作者:廖榮盛 單位: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