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旅游品牌建設

時間:2022-12-14 04:08:33

導語:科技與旅游品牌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與旅游品牌建設

本文作者:楊帥工作單位: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一)科技成果轉化中產學研合作與產業融合還不夠深入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旅游事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發展速度非常快,但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一方面是旅游企事業單位和旅游院校(旅游相關專業)數量大幅度的增加,在2007—2010年四年時間里,我國旅行社、星級飯店、旅游景點(區)等其他旅游企業單位在數量上呈逐年上升趨勢,旅游企事業單位由2007年的48747個增加到2010年的51859個;旅游院校由2007年的1641所增加到2010年的1968所。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轉化在旅游企業自主品牌方面應有的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的體現,科研單位及其研究成果對旅游企業的品牌建設作用還不夠明顯,旅游企業自主科研能力還不夠成熟,相比于其他行業而言嚴重滯后,以科技為支撐的旅游企業自主品牌體系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旅游企業弱、小、散等問題依然突出,行業企業單打獨斗仍然是市場的主流,科技成果轉化中產學研合作與產業融合還不夠深入。(二)科技成果轉化中旅游企業自主品牌保護意識不足根據國家工商總局數據統計,截至2012年3月29日,我國累計商標注冊申請量一舉突破千萬大關,達到10000346件,累計商標注冊量6892999件,穩居世界第一。這充分顯示出實施商標戰略、培育自主品牌、促進經濟創新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為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企業的共識。從旅游業來看,截至2009年3月,全國60%以上的重點旅游景區(點)名稱被搶注為商標,其中部分旅游景區(點)商標被搶注并高價轉讓,商標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以及企業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潛在價值不可估量。一旦被搶注,損失不可估量。(三)科技成果轉化中服務質量依然是企業自主品牌建設的主要障礙高新科技在旅游業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旅游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科技成果轉化,是企業改變自身形象,提升企業服務水平,建立企業自主品牌的有利時機,作為服務行業而言,旅游企業更要如此,品牌形象事關企業生存發展。然而,與之相反的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往往把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而忽略了自身品牌的問題,這也導致旅游行業一度成為被顧客投訴最多的行業之一。

(一)科技成果轉化與旅游企業自主品牌發展戰略相結合2011年6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旅游局《關于加強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質檢質聯[2011]329號)》指出:“十二五”時期,必須加強品牌建設,切實提高我國產品質量整體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質量競爭力的知名品牌,進一步增強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努力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因此,科技成果轉化要注重推動企業加快技術中心建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不斷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適應市場需要的新產品。旅游企業經營者要注重塑造企業先進文化,打響產品品牌、企業品牌,不斷加大企業產品和服務推向國內外市場的力度,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企業自主品牌建設的戰略目標和任務來完成。(二)科技成果轉化要為旅游企業自主品牌價值增值服務從2002年在湖南舉行的首屆中國旅游品牌高峰論壇,到北京舉行的2008品牌(旅游)高峰論壇,再到海南舉行的2010中國旅游品牌(博鰲)論壇,中國旅游企業自主品牌建設已經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從探討“世界旅游發展趨勢與未來旅游戰略選擇”、“中國旅游品牌營銷”、“旅游品牌策劃與傳播”、“企業品牌營銷與管理創新”“、品牌營銷與資本經營的整體策劃”等重要課題,到全面分析中國旅游經濟和品牌現狀,再到為促進中國旅游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品牌競爭力獻計獻策,都說明了品牌價值的重要性。(三)把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到旅游企業標準化建設中來中國旅游標準化自2011年啟動以來,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體系漸趨完善,截至目前已擁有22項國家標準、18項行業標準,地方標準200多項,旅游企業標準2萬多項;機制不斷創新,國家旅游局和國家標準委聯合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了“旅游標準化工作協調推進委員會”;樹立了一批旅游標準化示范標桿,在1個省(四川省)、10個城市、67家企業展開試點等等。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選擇一批對旅游標準化基礎理論有比較深入的研究、積極參與和支持旅游標準化工作的大型旅游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旅游院校作為旅游標準化研究基地,把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應用結合起來,通過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工程,有效地促進旅游標準的推廣和普及工作,促進旅游企業自主品牌的培育,促進旅游行業科技成果與旅游企業服務質量與管理水平的提高。(四)科技成果轉化要與旅游企業信息化程度提高相協調隨著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用現代化的新技術、新裝備改造和提升旅游業,正在成為新時期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在這一進程中,科學技術不僅創造出大量新的旅游業態和新的旅游需求,引導新的旅游消費,還將極大地推動服務方式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國內旅游企業在利用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服務的范例比較多,如九寨溝的“數字九寨”、河南雞冠洞網絡企業電視臺、安徽黃山打造的人工影響天氣近地層遠程控制撒播系統、海南的數字旅游指南針、融合了現代高科技技術的智能化旅游資訊系統的云旅游、云南打造的智慧旅游網絡體系、山東省扶持和培育的“智慧旅游信息化示范企業”,這些措施無不說明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旅游企業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有利時機,同時也是行業企業及研究機構產學研融合的重要平臺。(五)構建科技成果轉化與旅游企業自主品牌建設平臺科技成果轉化與旅游企業自主品牌建設平臺是多學科、跨地域、跨國界開展科學研究和交流合作的環境,是科技交流和合作的重要載體。目前,國內科技與旅游產業結合成果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構建科技成果轉化與旅游企業自主品牌建設平臺,首先要發揮政府對公共科技資源供給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參與科技平臺建設的合力。其次通過技術咨詢、政策咨詢、投資咨詢等方式,為重大科技項目成果轉化提供支持。積極引進海外先進的適用科學技術與先進理念,提高我國旅游業發展的科技支撐水平。最后要鼓勵應用技術研發機構進入旅游集團,大力開發對旅游發展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培育創新驅動型產業集團。

“十二五”是我國建設旅游強國的關鍵五年,也是實現國務院提出的“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兩大戰略目標,把我國從旅游大國建設成為旅游強國的重要時期。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如何利用科學技術增強旅游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快旅游業的發展,是我國旅游業的重大戰略問題。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科學技術是旅游業未來的競爭力。旅游服務是一項長期的品牌工程,必須樹立自主知識產權意識,要用品牌占領市場、開拓市場,這樣才能站穩腳跟,贏得市場。可以說,中國旅游品牌經營剛剛邁步,既取得了驕人的業績,更存在令人焦心的隱憂,要在國內國際名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還需要走過一段艱難而漫長的道路。只有充分利用好科技成果轉化這一有利時機,才能真正使中國旅游業產業的素質得到較大提升,發展成為以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為支撐,與金融、保險、文化創意等現代產業體系廣泛融合的服務業,充分滿足對質量高、效益好的現代服務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