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建設目標選擇研究
時間:2022-07-28 08:31:13
導語:城市社區建設目標選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的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社區建設發展就成為重點工程,對于社區建設的目標選擇就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這就需要從多方面加強重視,保障城市社區建設發展的質量。本文從理論上對城市社區建設目標選擇以及“行政推動”加以闡述,希望能在此次理論研究下,能為實際的城市社區建設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城市社區;目標選擇;“行政推動”
城市社區的建設是比較成功的,并在城市當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對管理工作的開展就打下了基礎。而在城市社區建設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目標選擇以及“行政推動”,這是促進社區建設發展的重點內容。
1城市社區建設原則及建設目標模式
1.1城市社區建設原則。我國的城市社區建設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在建設過程中保障其建設的質量,就要充分注重遵循相應的原則,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助于社區建設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首先就要注重以人為本的原則遵循,服務于居民,要最大化滿足社區居民社會需求,將居民的整體生活質量以及文明程度提高作為重點[1]。社區建設工作的開展要注重權責統一以及管理有序的原則遵循,建立完善的社區組織以及將其職責以及權利等進行明確化,加強社區凝聚力。另外,社區建設要注重擴大民主以及民主自治原則的遵循,并注重資源共享以及共駐共建的原則遵循等,還要充分重視因地制宜以及循序漸進的原則支持,只有在這些原則的遵循下,才能真正保障城市社區的完善建設。1.2城市社區建設的目標模式。城市社區的建設目標模式比較多樣,這就需要在選擇的時候能夠和實際的發展現狀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保障模式應用的作用充分發揮[2]。其中的社會服務目標模式就是比較重要的,這是通過政府倡導推動以及結合街道以及居委會等進行發動各方力量,滿足社區成員多方面需求的社區建設模式。在社會服務目標模式的應用下,對社區建設初期的發展就有著促進作用,在發展中服務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大化,將服務效率以及質量也能得到有效提高。另外,城市社區建設目標模式當中的城市管理服務目標模式也比較關鍵,這是九十年代后在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下人們意識到城市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對社區服務功能進行完善的基礎上,制定了新型的管理體制以及執法體制,比較注重街道辦事處的管理作用,在管理的重心有了下移,也對城市社區執法體制有著重要的突出,在法律授權以及委托下,設置了相應專門的機構等進行管理。
2城市社區建設目標選擇和“行政推動”發展
城市社區的建設目標的選擇以及“行政推動”發展方面,要能充分重視,城市的社區建設的初級階段在服務層面的強調是比較關鍵的,這也是城市社區居民比較需要的,在不斷的發展下,社區政治參與的情況也在發生著變化,人們在參與到社區當中的政治后,才能夠對社區有高度認同,所以政治參與和城市社區的建設就成為比較關鍵的發展問題。從社區參政方面主要就涉及到幾個重要的內容,社區居民和社區為基礎的政府制約,還有事社區內自治,在社區服務基礎上的政治參與才能有效充分的開展,這樣才能社區的建設工作[3]。對于社區的服務說法是相對比較籠統的,其中包含著幾個重要的層面內容,政府在社區提供服務方面,以及社區內志愿者形式所提供的服務層面,還有就是各市場主體在社區范圍的服務性活動。城市社區建設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行政推動”是比較重要的問題,這也是城市社區建設的重要動力[4]。社區內部建立和發展社區動力,需要相應的條件以及時間,而轉化條件是比較重要的。城市社區的發展中,推動力是政府,城市社區空間產生的問題和居民利益有關聯,也和大局發展有關聯,政府在這一城市的社區建設過程中就發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政府方面要想對城市社區建設工作進行積極推動,就需要政治控制的需要,政府在動力上是比較強的,并且所掌握的發展資源也比較豐富,這就使得通過行政的方式對城市社區建設工作的推動就有著其現實性。為能夠保障城市社區建設工作中“行政推動”作用的充分發揮,就要注重相應措施的實施,要能結合實際制定完善的城市社區法律體系,從法律層面對城市社區建設發展進行規制,從而在“行政推動”的規范性上就能得以保障,按照法律進行辦事才能起到促進的作用。再有要能夠加強普法宣傳的工作,加大監督的力度等。
3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社區建設當中目標選擇以及“行政推動”就要充分注重和實際的發展現狀相結合,保障城市社區建設的整體質量控制,從各個環節都能夠提高規范的標準,保障城市社區建設的順利實施。希望能在此次對城市社區的建設發展的研究分析,能有助于為實際發展提供相應參考。
參考文獻
[1]曹紅杰.當前城市社區建設推進障礙與創新路徑——基于社會資本的視角[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4).
[2]繆自鋒.甘肅省城市社區建設的困境及對策[J].價值工程,2017(06).
[3]李小元.社區社會組織在城市社區建設中的功能[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8).
[4]唐遠雄,羅曉.多元共處,和而不同——論城市社區建設的多元化[J].城市發展研究,2016(04).
作者:羅克班 單位:來賓市城鄉規劃設計院
- 上一篇:氣象事業單位規章制度建設分析
- 下一篇:推進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