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論文
時間:2022-05-21 10:49:59
導語: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主要做法
建設“6個百畝核心點、6個千畝展示片、6個萬畝示范區”,展示精確定量栽培、農機農藝相結合、滇屯502等十幾個主推品種,包含芒市鎮芒核;風平鎮弄么;軒崗鄉芒廣;遮放鎮戶悶、街道、戶弄、遮冒等四個鄉鎮。做好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示范點的標牌明示工作,便于農民自行參觀選種。通過以上措施,進一步擴大新品種展示、示范覆蓋,把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示范點建在農民家門口,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進度,讓新品種、新技術切實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服務。抓住水稻生產的關鍵時期,組織農業干部、技術人員、示范農戶,選擇有代表性的高產創建示范片進行觀摩,開展技術交流,充分發揮示范片的輻射帶動作用。并大力宣傳。各級部門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平臺進行廣泛宣傳“學科技、用科技、創高產”農業技術活動,擴大高產創建的社會影響,及時報道整建制高產創建活動的進展情況和取得的成績,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確保項目保質保量實施,省、市領導監督現場,崗位專家主持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并多次到田間地塊核查指導,促進項目順利實施。2014年通過向農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使項目區內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平均產量由2000年以前的不到350kg/667m2,提高到2014年的442kg/667m2以上,增幅21.1%。
1)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能充分利用本省農業科技資源,建成省市鄉三級機構技術體系,整合了分散的資源,搭建了產業技術平臺,加強了技術研究攻關、技術示范的力量,促進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對接,能大大提高科技成果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貢獻率。
2)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能優化配置現有農業科技資源,建立從科研到推廣、從實驗室到田間、從科學家到農戶、從科技成果到轉化為生產力等環節緊密銜接的有效機制。
3)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能突出研究重點,突破技術瓶頸,推進技術集成創新和綜合試驗示范,掌握體系覆蓋區域的水稻生產勢態同市場接軌,提升了市場對水稻生產的導向作用,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應用推廣的轉化率。
3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1)試驗站與體系內外專家交流較少,下一步加強與水稻產業體系單位、專家交流與合作,積極承擔崗位專家的試驗任務,集中精力解決發展中的瓶頸問題,有力支撐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體系內共享資源力度不大,應該加強體系單位資源互補交換。
3)加強試驗站服務芒市“三農”力度,為芒市農民提供水稻新品種信息、新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把芒市水稻綜合試驗站打造成為服務“三農”的信息平臺。
作者:侯躍單位:芒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上一篇:黨的群眾路線個人整改落實報告4篇
- 下一篇:干部管理制度執行不力整改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