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論文

時間:2022-05-21 11:31:13

導語: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論文

一、廣西農產品物流的現狀

(一)市場流通主體百花齊放,但是流通秩序很亂

一是他們大多是在自愿的基礎上自由組合的,機構較松散,而且,大很多農產品市場季節性都十分明顯,由農民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決定什么時候進入農產品市場交易,導致農產品市場作為市場主要功能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二是由于市場的主體是由一家一戶的農民生產者組成,有非常大的不穩定性和不可預見性,在實際運行中,成交規模小,交易方式落后;三是每一個市場主體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很難形成合力,自然就缺乏競爭力。

(二)農產品流通體系有缺失

農產品流通體系最大的特點是:技術裝備水平高,所采用的組織方式較為先進,是面向全球的農產品交易的平臺,可以解決農產品生產、銷售過程中涉及市場和信息、中介組織和龍頭企業、科技推廣和應用、農產品加工、包裝和經營,以及市場檢測和檢疫等系列問題。但是,目前廣西在這方面的建設,是比較落后的,主要存在有以下問題。

1.農產品物流信息閉塞,對市場指導作用有限。廣西農產品物流的信息相對發達地區是非常落后的,體現在沒有一個功能強大,連接廣泛的農產品物流信息平臺,造成農民市場信息貧乏,當農產品價格波動劇烈時,農民抗衡市場的能力有限,只有盲目跟風交易,在市場上處于劣勢地位,沒有話語權,常常出現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農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2.基礎設施不足。廣西的農產品市場大多處于非常簡陋的狀態,基礎設施落十分薄弱,許多地方達不到現代批發市場功能應具備的基本要求。二是政府部門扶持市場的方式、方法單調,手法單一,基本上是行政管理為主,很少有咨詢服務和市場指導的作用,對市場調節的功能有限。

3.農產品物流業發展緩慢,尚未形成完整的物流方式。廣西大部分地區農產品銷售仍以傳統的農村集貿市場為主,主要承擔農產品集散功能的各種專業批發市場也沒有擺脫傳統的交易方式。交易手段相對落后,不能承擔起廣西農產品在全區更談不上在全國范圍內的流通,對區域外的流通組織吸引力不大。

(三)市場建設缺乏合理規劃布局

市場建設是與城市(小城鎮)建設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在建設市場之初,把綠色環保的城市資源考慮進來但是,廣西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多布局不是很合理。其表現:一是集中在傳統的鬧市區,使原來擁擠的交通更加嚴重,所產生的噪聲、垃圾、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顯。二是農產品物流市場占地經營的現象十分普遍,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混亂的現象更為嚴重,市場監管和規劃能力薄弱。

二、建設新型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廣西的農產品物流必須著眼于全球國際競爭的高起點,定位要高,要從宏觀角度綜合思考問題,把提高廣西農民的經營收入放在首要位置,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壯大流通主體,提高農村市場組織化程度

國內外的市場建設實踐證明,簡單依賴一家一戶的農民很難與國內外大市場、大流通進行競爭和對話,我國農民的合理利益根本得不到保障。農民單打獨斗進入市場,在時間上、人力資本上和財力上都是很不經濟的,尤其農民在休息和運輸等方面更是處于不利的地位。這樣農民必須要擁有屬于自己反對銷售體系,建立起自己的流通組織,以公司的面貌進行市場交易,達到擺脫各種中間商的剝削的痼疾,獲得較高的農產品銷售價格,當農民流通組織實力壯大后,可以進入農產品批發和期貨買賣交易,提高農村流通組織博擊市場的能力,使農民獲得產業鏈條上最高的利益。

(二)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主要措施有:通過優惠的條件吸引城市的超市和連鎖組織在農村建立一批協議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由基地向城市提供有機農產品、綠色食品等等。選擇一批有實力的農村流通組織,逐漸向直營銷售配送轉型,也可以把他們培育成農村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發揮一他們頭聯系生產基地,一頭聯系市場的橋梁紐帶作用。

(三)規范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交易與管理

對農產品批發市場要加強管理,具體做法是,把每年的建設任務細分落實到人,有專人負責,來推進項目建設。在政策上要重視和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改造和升級,要制定出有關的優惠政策,在資金上要大力扶持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

(四)全力以赴搞好農產品市場體系的框架

到2015年,新建和改造一批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進一步提高和完善農產品批發市場基礎設施和功能,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市場秩序、培育市場主體,打造“內外貿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區域一體化”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到2015年,建設、培育10個國家級標準化農產品批發市場,30個自治區級標準化農產品批發市場。

(五)重點拓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交易展示功能

讓物流配送、冷鏈系統、電子信息、質量檢測、環境衛生等設施得到全面改善;形成一批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規范、輻射范圍大、經濟社會效益好的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產地批發市場。高度重視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把廣西農產品的食品質量和廣西鄉村優美的自然環境及養生、綠色、長壽的主題和形象聯系在一起,進行國際宣傳和營銷。

(六)支持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冷鏈配送設施

發展具有集中采購、跨區域配送能力的現代化農產品配送中心;二是支持有條件的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重點加強分級、包裝、預冷等商品化處理和冷藏儲存環節建設,改善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條件,大力發展冷藏運輸,逐步提高農產品冷藏運輸能力;三是積極培育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企業。

現在農場品流通體系建設成為現目前解決“三農”問題的首要問題。我們可以在生豬養殖行業方面,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大對規模養殖的引導扶持力度,健全農副產品流通體系,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收益不穩定的問題。引導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建立起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共同構建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指導農產品批發企業和行業協會,建立起農產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及時收集有關蔬菜、水果等大宗農產品的生產、供求、運輸、銷售等信息,建立網絡、短信交流、現場服務等相結合的農產品信息服務大通道,拓展農產品盈利空間,使農民既增產又增收。

作者:岑麗陽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