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建設高校學生健康檔案的探討

時間:2022-01-25 02:54:46

導語:信息技術建設高校學生健康檔案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建設高校學生健康檔案的探討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等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建立的背景及必要性進行分析,提出了要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加強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建設的具體措施,只有在思想認識、人才培養、信息化技術建設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協調發展,才能使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高校;學生體質;檔案;信息化;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新技術應用不斷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信息化技術作為21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教育、科研等領域,利用計算機和各種軟件系統將高校的信息化建設逐步完善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信息化技術可以通過人機互動完成高等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的資源整合、數據庫建立、檔案分類整理等各項工作,推動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向更規范、科學、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對提高普通高校體育管理工作的效率、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一、建立高等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的社會背景

早在1900年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就提出“少年強則國強”的理念[1]23,可社會發展到今天,作為天之驕子的當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卻不斷被人詬病。針對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持續下滑的現狀,黨和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旨在切實增強學生體質,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發展。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旗幟鮮明地指出:“實施素質教育應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青少年擁有健康的體魄是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學校體育工作的根本目標是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2002年教育部印發了《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工作實施方案》,為進一步掌握全國大中小學校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推動各級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做出了宏觀的決策依據。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又通過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進一步把提高青少年體質工作上升到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高度。同年又頒布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來對各級學校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和鍛煉效果進行標準評價。2014年7月18日教育部又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了修訂,新《標準》從內容上增添了身體機能測試,能更全面、更科學地評價學生體質健康,實現了由原來價值評價到本質評價的轉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青少年體質狀況的關注,引導學校體育工作朝正確的方向邁進。

二、建立高等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的必要性

由于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學生數量龐大,動輒兩、三萬人,給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帶來不小的麻煩。學校的體育工作相對于其他工作來說,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測試、管理工作尤為繁重。新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頒布后,大學生身體素質測試內容增加到九項,分別是身高、體重、坐位體前屈、50米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男)、1000米跑(男)、1分鐘仰臥起坐、800米跑(男)[2],相比之前測試量幾乎翻了一倍,并且教育部要求在每年年底將所在學校的當年測試數據上報,大量的原始數據收集、整理工作,必須通過計算機信息化技術進行統計分析,建立電子檔案,以便入庫保存。此外,新《標準》還規定高等學校畢業年級學生體質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只頒發結業證,不發畢業證。除了直接影響畢業外,《標準》還規定只有測試成績達到良好以上者,方可參加各項評優、評獎,學生體質測試成績與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因此如何公平、公正地將學生測試數據展現出來就成為高校體育工作水平的重要體現。當前普通高等學校體質健康檢測的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龐大的數據來源和復雜的統計過程都給學生測試數據的有效性、真實性造成不小的難度,為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工操作出現的誤差,對學生體質健康數據檔案進行信息化整合,完善檔案信息平臺,促進高校體育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三、加強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體質健康檔案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依據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規定,除了將學生體質測試數據按時上報外,各級學校的體育部和校醫院還應該將當年學生測試的數據和最終評分成績進行收集、分析、歸檔、保存,但大多數院校只是完成數據的上報工作,并沒有對學生測試成績進行反饋,體育教師、各學院輔導員、學生本人不能及時、詳細了解測試成績,也就無法準確了解健康狀況,造成“只測試,無利用”的尷尬局面。因此,要加強普通高校體育工作部門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工作的認識,改變對檔案工作不了解、不會利用的現狀,做到思想上統一,切實認識到建立體質健康檔案的重要意義,為做好高校體育管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2.優化設計,爭取資金支持。學生健康檔案信息化建設是整合多方面資源、多部門聯合的綜合過程,根據2014年4月21日教育部頒發的[2014]3號文件精神,為保證國家教育部文件落地生根,高校應建立以分管校長為組長、各部門聯合參與的組織機構,由領導小組制定可行性草案,對學生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內容、措施方法進行論證,然后著手實施[3]。另外,由于學生健康檔案信息化建設在前期及后期保障方面需要足夠資金支持,用于設備購買、軟件開發、人員維護等費用,學校應爭取設立專項資金,并由專人負責對項目經費的分配、使用進行監督,避免資源浪費。3.加快信息化檔案管理人員的培養。現在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工作的管理人員多數為本校體育教師,這類人群有豐富的健康理論知識、專業技能,但并非專業的檔案管理人員,信息化技術掌握不夠熟練,學校可以邀請檔案工作的專家來校培訓或派專門人員外出學習,來提升高校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引進具備較高檔案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來充實隊伍力量,能盡快適應新時期高校學生體質檔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保障體質測試檔案管理工作的快速發展。4.檔案信息化系統應具備的要求。(1)操作簡便。檔案系統信息化建設要充分考慮到實用性,設計過程兼顧收集、錄入、輸出、查詢等多項功能,簡單易懂,便于操作。(2)準確性。由于檔案系統覆蓋學生數量大、測試項目眾多、數據較龐大,可以考慮單獨設置選擇數據的步驟使用函數MsgBox,用于提示出錯,避免多重操作出現錯誤的情況。(3)可靠性。由于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的測試數據有關學生個人隱私,所以對于檔案系統的管理尤為重要,可采用兩級管理的模式,設置個人操作權限,盡可能避免無關人員篡改數據。(4)有效性。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的信息化系統要與學校教務系統、學生管理系統聯網,如有學生檔案出現變更要在第一時間做出修改,保持檔案系統信息時效性。5.做好技術革新,推動信息化建設。目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網絡平臺正在積極建設當中,但各高校的學生體質檔案管理工作還停滯不前,為了促使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積極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引進先進設備,尤其是把信息化的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立體成像技術融入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管理工作中,使學生的檔案管理軟件與高校教務系統、網絡資源有效對接,做到學生測試數據及時共享,真正實現新《標準》要求的監測、評價、改進、反饋等交互功能,使高校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管理工作信息化。

四、完善管理體制,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管理水平

制度是否完善是衡量一所學校管理工作的標準,是管理工作的靈魂,因此在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的管理工作中應建立一套適用于學校體育部門的檔案管理規章制度[4],確定專、兼職崗位,明確分工職責,保證學生體質檔案的工作按部就班地進行。另外,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工作要不斷更新原有的資料,定期進行新信息的采集、統計、歸類,這幾方面要協調一致,充分發揮信息化網絡優勢,對學生健康檔案形成的幾個重要環節全程監控,提高全面管理質量,才能更好促進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管理工作,最大程度保證高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運轉。

本文通過對高等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建立的背景及必要性進行分析,提出了要利用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加強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建設的具體措施,只有在思想認識、人才培養、信息化技術建設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協調發展,才能使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層樓,推動高校體育工作煥發新機,為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郭 濤 丁乃順 謝良匯 單位:山東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 淄博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1]梁啟超.大家小集———梁啟超集[M].鄭大華,,編.花城出版社,2010:23.

[2]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通知[Z].教體藝[2007]8號.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通知[Z].教體藝[2014]5號.

[4]蘇桃.高校學生檔案管理工作創新的思考[J].陜西檔案,201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