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勞動安全體系建設論文

時間:2022-04-13 10:44:30

導語:鐵路勞動安全體系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鐵路勞動安全體系建設論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速鐵路的大量開通,鐵路供電“高空、高壓、高速、大電流”所帶來的勞動安全問題愈發嚴峻。本文在認真分析鐵路供電勞動安全現狀的同時,從典型事故分析入手,在人、設備、環境、制度等方面研究風險因素,提出勞動安全控制具體措施,實現對安全風險的全面控制。

關鍵詞:牽引供電;勞動安全;風險管理

1鐵路供電勞動安全特點

1.1鐵路供電行業特點

一是全天候、全時段作業,天窗作業時段跨度大。二是具有流動性,作業車長距離送達,跨地區作業。三是地理跨度長,沿線作業環境復雜。四是高空、高壓、高速、大電流,呈現高危特性。鐵路線上高速運行的機車車輛、高壓供電接觸網,高空操作等,為鐵路供電作業人員帶來了安全威脅。

1.2專業及現場作業特點

鐵路供電主要分為接觸網、變電、配電、電力、作業車等專業,其中勞動安全作業風險點因專業不同而存在差別。而鐵路供電現場作業情況按環境劃分,主要為三大類:一是線上及高空作業人員,如:接觸網工、電力工、作業車司乘人員等;二是地面和室內檢修人員,如:變配電值班員、檢修車間人員等;三是機關工作人員?,F場作業人員勞動安全事故與其所從事的專業密切相關,同時與其作業地點、作業環境也密切相關,從鐵路供電傷亡事故分析中發現,線上及高空作業人員是勞動安全事故多發群體,其次是地面和室內檢修人員。其中觸電傷害和高空墜落是最主要的人身傷害種類。

2鐵路供電勞動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2.1缺乏對崗位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預控的精細控制

一是規章制度不夠嚴謹、規范,措施內容籠統、寬泛,對勞動安全風險規律把握不夠。二是勞動安全風險識別缺乏規律性,對勞動安全管理權責不清,現場作業流程標準落實不徹底,危害辯識、風險防范和事故預防的能力不強。三是風險卡控的執行力度不夠,管理中對作業標準、現場卡控和違章違紀的重點檢查不到位。

2.2缺乏對崗位安全技能、檢修技能、應急技能的針對性培訓

一是職工自身業務素質不高?,F場職工對鐵路供電危險源和危險性缺乏系統認識,憑經驗、想當然,基本理論和實作技能匱乏。二是職工培訓走過場、完任務。技能培訓只是為完成職教任務而完任務,職工全憑個人喜好進行學習。三是考試形式主義導致成績“失真”。在安規、紅線、作業標準等職工應知應會知識的考試上不同程度存在著形式主義,考試紀律松散,考試成了走過場。

2.3缺乏對崗位責任落實、標準到位、愛崗敬業的文化認同

一是干部職工對違章違紀問題缺乏本質認識。勞動安全檢查停留在完成任務層面,職工對由安全問題形成的考核缺乏正確對待,抵觸情緒突出。二是職工對同類事故教訓學習不深入、不主動,對深層次原因和教訓一知半解,對如何結合自身工作制定防范措施,缺乏深度認識和思考。三是愛崗敬業文化認知上還有偏差。愛崗敬業的認識停留在表面,對崗位履職盡責,遵章守紀的主動性不夠,對崗位安全標準的自覺執行上還有差距。

3鐵路供電勞動安全風險的分析和預判

鐵路供電勞動安全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必須通過對大量事故的統計分析,將事故誘因和致因進行理論研究,分析歸納事故發生的規律、特點和因果關系,以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事故發生。以我局供電系統“7.31”典型勞動安全事故為例,運用目前比較客觀的因果論、能量轉移論、軌跡交叉論、系統論等幾種事故致因理論進行實際分析。運用事故致因理論的分析思路如下:(1)因果論:由于作業時將接地線錯掛,沒有封住所有可能來電方向;同時,短封線安裝不可靠。供電檢修作業中,要全面研判、消除事故發生的因素,切斷事故鏈。在規范制度和作業標準時,要充分考慮如何切斷“人、機、料、法、環”的隱患鏈,形成針對性控制措施。(2)能量轉移論:感應電的高壓電能通過人體,導致職工傷亡。防止人身傷害就是防止能量逆流,或降低能量的絕對值大小。“7.31”事故中主要是防止感應電電能和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的勢能(防止高處墜落)。(3)軌跡交叉論:人的不安全行為錯掛接地線和短封線安裝不牢靠,與物的不安全狀態感應電,發生了軌跡交叉,導致事故發生。在管理中,應考慮將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予以隔離或屏蔽,防止雙方發生軌跡交叉。(4)系統論:“7.31”事故原因除了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外,還有安全措施檢查、管理上的缺陷,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導致事故發生。作業時,不但要考慮人、物、環境、管理等各個環節,而且要考慮各個環節、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進行綜合管理。綜上,目前鐵路供電勞動安全風險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對規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實方面;對人的組織和設備使用方面;干部職工的教育培訓方面;現場工作任務的上傳下達方面;管理人員工作作風和工作能力方面;應急處置等方面管理不到位或存在嚴重失誤。

4鐵路供電勞動安全風險的控制

4.1主要思路

針對現狀,鐵路供電系統必須建立以“三控制、兩明確、一評價、一促進”為主線的安全過程卡控機制?!叭刂啤?,按照“對人員的控制、對設備的控制、對作業過程的控制”三方面確定控制標準和控制措施,對現場作業、設備質量、日常管理等內容進行全過程控制?!皟擅鞔_”,一是確定現場檢查細節。明確現場安全檢查什么時間去、什么人去、到什么地點去、去干什么、需要盯住哪些關鍵時間、關鍵環節和關鍵地點以及關鍵作業、關鍵設備。二是確定問題處置程序。依據問題信息的重要程度,分成不同等級,按責任對所有信息進行分析、處理、銷號,形成閉環?!耙辉u價”,以工效掛鉤、經濟責任制考核為主體,完善安全考核分配評價機制,實現勞動安全管理與利益分配、人員任用、獎優評先掛鉤。“一促進”,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方式進行勞動安全檢查,對好的經驗和典型問題,重點分析,積極推廣或者幫促整治,促進勞動安全管理。

4.2具體做法

(1)規范勞動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建立以安全風險崗位責任機制、安全風險控制機制、安全風險評估機制、安全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和教育培訓及改進機制為主體的勞動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完善管控制度,細化工作標準,從規范安全卡控措施、專業技術指導、綜合協調服務、責任落實追究等方面健全勞動安全風險管理體系。(2)拓展勞動安全文化輻射氛圍。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通過季度勞動安全宣講、案例培訓、“家”文化、親情文化等載體從思想根源遏制違章違紀苗頭,緊緊抓住現場管理的牛鼻子,在職工中樹牢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同時,對各項考核制度從考核時機、考核頻率、考核程度和考核方向進行精準設計,注重用公平、公正、公開的考核機制激勵職工,凝聚隊伍,增強企業對職工的凝聚力、感召力、親和力和職工對企業的信任感、責任感、榮譽感,并以培育企業職工的共同價值理念、安全風險理念為重點,不斷提高職工的主人翁意識,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來認真對待日常工作,自覺執行規章制度。(3)提升供電職工隊伍綜合素質。在安全培訓內容上,在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上,加強安全培訓的全面性、綜合性,不斷充實培訓內涵,優化更新接觸網、牽引變電、電力、變配電、作業車各專業標準示范內容,結合高鐵運營、新線開通、新技術、新設備大量涌入,突出抓現場職工最基本的檢修流程和安裝工藝、圖紙確認、設備巡視、“四會”落實、工作票簽發、材料準備、常見故障處理等,持續推進崗位推標示范演練,提高職工實際操作和處理故障技能,確保職工素質及時跟上生產的需要。(4)防控關鍵環節勞動安全風險。強化現場作業標準,結合典型安全風險分析,對同桿架設、交叉跨越、雙電源桿等關鍵環節,針對性細化安全風險自控、互控、聯控防范措施,嚴防作業細節紕漏;突出加強對夜間、高空、群體、倒閘、車輛聯控等關鍵作業監控,實施專業工程師關鍵作業盯控量化寫實制度,進一步保證現場作業勞動安全有效控制。(5)全面應用科技手段保安全。運用“互聯網+”思路大力改造傳統鐵路供電作業模式,積極配置使用供電6C監測檢測系統、SCADA復示終端、調度管理系統,攻關研發接觸網設備“檢、修、驗”一體化實施系統等,大力應用信息科學技術,改變作業方式,減少傳統現場作業管理中職工步行巡視、檢測、檢修的勞動安全風險。

5結語

鐵路供電系統“三高一大”的行業特點決定了勞動安全始終是安全管理中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鐵路供電企業必須堅持安全依法治理,以人為本發展思路,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推動力,對原有的設備資源、技術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管理資源等進行合理配置和整合,集中優勢組織和實施科學勞動安全風險管理,才能實現勞動安全有序可控。

作者:王鵬年 單位:蘭州鐵路局供電處

參考文獻:

[1]張萬鵬.鐵路風險管理方法及信息處置平臺研究[D].北京: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4.

[2]曹靜波.風險管理在鐵路勞動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