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建設研究

時間:2022-05-24 08:36:36

導語: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建設研究

[摘要]當前,我國對農村的經濟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和扶持,為了保護農村集體資產,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強化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意義重大。基于此,對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從優化發票管理、財務公開要正確規范、提高外部審計監督力度、加強對農村財務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監督等方面,論述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建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農村經濟;財務會計;監督策略

當前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創出輝煌業績,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我國對“三農”問題日益重視,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農村集體資金的安全性保障,離不開完善的農村集體經濟監督機制。只有監督機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才能實實在在地維護農民群眾的利益,對農村經濟工作的開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1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

1.1監督主體

有關會計工作規范對于會計監督都有詳細的規定:在單位經濟活動中,會計監督是由單位會計機構及會計人員來負責的,村集體組織也同樣是這樣的規范約束,但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其一,村集體不在國家基層政權之列,只設村會計和出納,獨立會計機構則不需設立,村會計工作人員擔負村內的會計監督職責;其二,我國部分條件允許的村可以在村民會計的領導下,成立審計監督委員會,對村財務和村干部進行監督,村民會議賦予審計監督委員會監督權利,審計監督委員會需向村民作工作報告;其三,對村集體的會計監督也可由有關部門來實施,如財政、稅務、農經、審計等。另外,還可以委托給注冊會計師。上述都是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的監督主體。

1.2監督依據

監督主體進行監督的過程中,需要的監督依據主要有如下幾類:財經法律、法規、規章;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地方各級財政和業務主管部門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制定的具體實施辦法或者補充規定;村集體根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制定的村內部會計管理制度。

1.3監督內容

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內部會計監督工作開展時,必須遵循有關會計規定。監督內容主要有:原始憑證、會計帳薄、實物款項、財務報告人和財務收支等方面的監督,同時還要對其他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對于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除去這些內容外,還有村集體組織財務明細公開、農民負擔輕重、土地流轉情況,及村民關心的直接與其經濟利益相關的經濟活動的事項進行實時監督。同時,村集體經濟組織還要受到財政、審計、紀委等職能部門的監督。

2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建設的有效策略

2.1優化發票管理,完善審批制度

優化發票管理,第一是要規范發票的管理制度,要做到發票專人負責管理,且要求發票管理人員與印鑒保管人員各司其責,不能混用,發票領用、核銷要做好詳細的登記;第二,開局發票的程序一定要規范,必須嚴格遵守如下程序:提出申請,相關領導同意簽字,開具發票,開具人簽字;第三,鄉鎮的經管站要定期檢查發票開具情況;第四,要完善開假發票和虛開發票的懲治制度[1]。財務審批要發揮民主小組的職能,村級財務支出須報告村民小組并經其批準。在財務審批時,要具有正規合法規范的原始憑證,不能出具正規合法原始憑證時,要求證明人出具證明并要求簽字。

2.2財務公開要正確規范

正確規范財務公開主要包括規定財務公開的形式、時間、地點、程序和內容。依據財務的實際需求,可選擇2種形式公開,即定期和不定期。正常情況下,定期公開的時間在季末、年末。財務公開的形式有多種,主要有書面公開、張榜公示、廣播傳達等[2]。農村的財務公開形式一般是張榜公示,財務公開張榜一般張貼在比較顯眼、人流較多的地點。財務公開的程序要規范合理,公布的財務需由村主任、村民主小組審核并簽字蓋章后才可張貼。對于財務公開的內容要求做到清晰、詳細,特別是農民關心、敏感的問題必須做到一目了然。如村里的招待費用的用處、干部工資的多少、拆遷費明細等。

2.3提高外部審計監督力度

2.3.1完善農村財務審計制度。我國規定,農村的財務審計工作由鄉鎮財政所審計,由鄉經管站對農村財務管理實施管理,使審計工作具有獨立性。但是事實上,鄉財政所一般會委托鄉經管站來進行審計,這樣審計監督工作的有效性就會受到影響。基于此,在農村財務會計審計中,鄉鎮的紀檢監察部門也應參與進來,從而對鄉經管站的權利形成一定的約束,對鄉經管站及村級財務審計工作發揮出監督作用。2.3.2做好村干部的離任審計。因為村、支兩委與村民之間信息不暢,導致一些農村村官自認為巧妙地利用了這一可乘之機,無視國法濫用職權,損公肥私,嚴重影響了農村的和諧與健康。加強對村干部的離任審計,對于增強村干部的履職意識,發現農村財務會計管理中的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我國農村,村支書和村主任權力較大,而對其監督體系存在很多漏洞,大部分貪污腐敗發生在村支書和村主任身上。對村干部的離任審計,包括村級項目投資情況的審批、土地的承包及出讓情況、村集體資產如何處置、管理費用如何支出等。2.3.3引入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機制。將第三方注冊會計師引入到農村財務中,且定期進行財務會計審計工作,確保審計工作的效率。首先,注冊會計師作為獨立的第三方,保證了農村財務會計審計工作的客觀與公正,克服了農村財務會計審計工作中的一些障礙;其次,注冊會計師具有很高的專業技術知識,保證了農村財務會計審計工作的質量[3]。

2.4加強對農村會計人員的監督

第一,要重視推行農村會計委派制度和制度。農村財務會計要面向社會統一公開招聘會計人員,并通過考試考核后,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擇優錄用;第二,被委派的會計人員要接受有關領導對其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并要參與村中內部事務管理[4]。與此同時,在實施制度的過程中,在確保村級集體資金不變的前提下,保證其應該擁有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監督權等不變,并由村級的報賬員定期將收據交由鄉鎮的會計服務機構進行管理,明確管理規范。

3結語

農村經濟發展是關系著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在當前形勢下,強化對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的建立是勢在必行的。基于此,要不斷完善優化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深入改革農村財務會計工作,構建一套完善的高效的財務會計監督體系,為農村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李金 單位:連云港市贛榆區青口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石艷杰.淺析農村財務會計監督體系的建設[J].中國經貿,2015(5):228.

[2]陳慧芝.我省農村財務會計管理環節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福建農業,2015(6):24.

[3]肖松.淺議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體系的建立[J].商場現代化,2010(30):185.

[4]石春茂.論會計管理體制的創新及其現實選擇[J].會計研究,199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