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模式

時間:2022-09-26 08:30:57

導語: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模式

摘要: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內涵做了界定,梳理了相關政策背景,探討了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必要性,以山東省為例,介紹了供銷社主導的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龍頭企業帶動的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合作社引領的全方位社會化服務等服務模式。

關鍵詞: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模式

1政策背景

我國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從小農經濟、新型農業,到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發展和服務理念不斷更新。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歷經10余年發展,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內容多層次、供給模式多形式、服務機制多樣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對現代農業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梳理近5年(2015~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表述如下。a.2015年抓好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試點,重點支持為農戶提供代耕代收、統防統治、烘干儲藏等服務,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性服務,鼓勵工商資本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b.2016年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眨瑢嵤┺r業社會化服務支撐工程,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強對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管理服務。c.2017年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總結推廣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經驗,扶持培育農機作業、農田灌排、統防統治、烘干倉儲等經營性服務組織,支持供銷、郵政、農機等系統發揮為農服務綜合平臺作用。d.2018年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e.2019年加快培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一家一戶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近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服務”累計被提及237次,如圖1所示,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現代農業發展“服務”理念的重視。為加快發展農業服務,2015、2016年,農業部分兩批在26個省份的62個縣(市、區),組織開展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2017年,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出臺《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從拓展服務領域、培育服務組織、創新服務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中央財政安排農業圖12015~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關鍵詞“服務”提及頻次綜合開發資金6.53億元,集中支持237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山東省是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軔之地,近年來各地舉措頻出,鼓勵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農產品保底收購、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方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鋪路搭橋。根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數據,2017年,全省農民合作社19萬家、家庭農場5.5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0多萬個,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9600多家,農村網絡零售額541.9億元[1]。《山東省農業“新六產”發展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000家,出資總額100萬元以上的農民合作社14萬個,家庭農場8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5萬家以上。

2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界定

2.1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內涵。農業社會化服務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前者認為,與農業生產有聯系,并對農業生產產生影響的活動,都可稱為農業社會化服務,既包括經濟、信息、技術等有形服務,也包括政治、法律等無形服務。后者是指直接參與農業再生產過程的服務,比如為生產提供技術、機械、勞動力、市場信息有形產品或無形價值支持等,其服務主體較小,但服務內容更具體。學術界比較認可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是指由社會各類服務機構為農業生產提供的產前、產中和產后全過程綜合配套服務[2],更偏向于狹義。2.2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內涵。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提供服務的各類機構和個人所形成的網絡,具有服務的社會化、組織的系統性兩個基本含義[3]:農業作為社會經濟再生產的一個基本環節,其再生產過程需要依賴其他產業部門的服務活動;各產業部門依據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構建相應的組織載體,圍繞農業再生產各環節提供綜合配套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緩解一家一戶小規模生產與現代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之間的矛盾,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3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必要性

3.1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需要。農業是國之重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離不開先進的農業生產機械、最新的農業科學技術、領先的生產理念以及準確的市場信息,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提供覆蓋面廣、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通過加強各農業經營主體聯合協作,促進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通過培養高素質農業服務技術人員,提高農民農業生產技術水平。3.2農業經濟進一步改善發展的需要。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優越性顯而易見,改變了長期以來小農經營為主的農業生產模式,農業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其一,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可以為農民提供耕、種、管、收全程農業生產服務設施,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其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良種、配方肥料、低毒低殘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降低農業成本,減少環境污染,為農業綠色生產提供支撐。3.3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需要。農業產業化將農業生產與加工、流通、商貿等環節有機融合,使粗放的初級農產品生產融入高附加值的產業化鏈條。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聯結個體生產經營與社會化大生產的紐帶,通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將農業生產變成產業生產;通過農商結合,實現了生產的專業化、品牌化;通過農產品生產與加工有機結合,實現了農產品的市場化生產。3.4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問題的需要。農村年輕勞動力進城務工是歷史的必然,導致農村勞動力不足、務農人員老齡化等一系列問題。加快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土地向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生產,減少對務農人員的需求。

4典型模式

4.1供銷社主導的全過程社會化服務模式。供銷社網點眾多,開展社會化服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各地供銷社從農民最需要的生產性服務入手,組織農民整合土地,構建土地托管、農資供應、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收儲烘干、物流配送、加工銷售、綜合服務一體的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生產的規?;?、集約化,農副產品的高附加值深加工,銷售渠道的供銷社網絡,使農業產量質量明顯提高,農民增收成效顯著。僅測土配方施肥一項,通過對8種典型農作物的調查數據對比,使用配方肥比傳統用肥平均產量增加13.84%,如圖2所示。4.2龍頭企業帶動的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模式。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與農民合作社、農業服務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合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龍頭企業制定產品標準并按訂單收購,合作社開展標準化種植養殖,農業服務公司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三方密切合作,按比分成,推動了全產業融合發展。比如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山東望鄉食品有限公司,與高密市望鄉優質小麥專業種植合作社、高密市孚高農業服務公司聯合組建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開展專用小麥訂單生產和深加工,共同打造從糧食生產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如圖3所示。4.3合作社引領的全方位社會化服務模式。農民合作社是最重要、基礎性的組織化載體[4]。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將農民合作社作為重點扶持的兩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農民合作社迎來蓬勃發展的良好機遇。山東省2018年建設省級示范社594家,31家合作社入選2019農民合作社500強,各合作社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互聯互通,成為引領社會化服務的生力軍。比如山東金鄉縣京信農產品合作社聯合社,轄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設立為農服務中心13處、村級服務網點268個,社員2.6萬戶,服務范圍覆蓋金鄉縣各鎮街,2018年實現利潤2000萬元,其農業社會化服務開展情況如下。a.基于土地托管的農業生產服務服務措施:土地托管,開展農資采購配送、智能配肥、有機肥生產替代服務,降本增效;組建專業植保服務隊,開展植保作業;推廣“京信紅”冰桃、朝天椒特色品種。服務效益:公頃平均節省購肥成本900元、植保成本450元,增產8%;環境污染問題得到解決;推廣桃樹266.7余hm2、辣椒2000余hm2,“京信紅”冰桃、朝天椒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為農戶增收奠定了基礎。b.基于現代儲運的農產品營銷服務服務措施:聘請專家指導,源頭上生產標準化農產品;建設現代化農產品恒溫冷藏庫;成立山東云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拓寬銷售渠道。服務效益:新型職業農民素養、電子商務、創業農技等培訓,提高了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與素養;冷藏庫倉儲服務延長了農產品銷售周期,且提供200余個常年性和季節性崗位;20多個單品線下線上同步營銷。c.基于信用互助的農村金融服務服務措施:與中國建設銀行金鄉縣支行簽訂合作協議,將“慧農通金融服務站”設立到各個經營網絡;探索信用互助服務,帶領農民創辦“合作社+基地+公司+農戶”的新項目。服務效益:2018年“慧農通金融服務站”累計發生借貸金額近5000萬元;幫扶369戶農戶進行農業生產擴建,戶均增收6000元。

5結語

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農業社會化服務。山東省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探索建立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讓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遍地開花。

作者:孫立軍 單位:山東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