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研究
時間:2022-10-10 08:28:30
導語: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新時期地方高校在實施教學質量監控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給出了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效提升的對策,著重介紹了南華大學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效提升的實踐成效。
關鍵詞: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實踐與成效
優化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新時期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等學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核心內容之一。地方高校在辦學層次、辦學條件上的問題較為突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也存在著不同的特點,因此,如何根據自身辦學特色,結合當前的新形勢,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升其運行實效,顯得尤為重要。[1-3]
一、新時期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新要求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新時代,質量已經成為人們倍加關注的問題。地方高校大多地處中小城市,區位劣勢明顯,在優秀生源、優質教學資源、就業市場的競爭等方面,都處于非常不利的境地,這些因素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在“加快雙一流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當下,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穩腳跟,謀求發展,就必須創“一流本科”,更加注重內涵建設,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2013年以來,南華大學以教育部專業認證、審核評估為契機,建立了比較適合校情的自我監控與自我發展的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以開展多主體校內專業認證為抓手,持續改進內部質量監控體系;[4]積極探索以教學督導為主導的校內質量監控運行機制,充分發揮督導在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積極作用。[5]2017年12月,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現場考察專家認為,南華大學形成了由目標決策系統、過程運行系統、條件保障系統和評估監控系統構成的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體系運行基本有效。[6]繼專業認證、卓越計劃、審核評估后,教育部2017年推出了“新工科”計劃,南華大學作為地方院校,積極響應和啟動了新工科建設計劃,“面向新經濟的地方高校工科專業改造升級路徑探索與實踐”于2018年成功入選教育部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018年,教育部以突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原則,出臺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新時期高等教育的“新”內涵,對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標準新要求下,如何更好地發揮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對于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作用,改進和完善學校現有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升監控體系運行的有效度,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地方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的問題
地方高校盡管建立了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但實效性不強的問題仍然突出,需要認真面對、分析及解決。(一)監控主動性不強,主體責任不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學質量監控運行機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主管教學的校級領導,由領導決定何時進行何種形式的教學質量檢查,由教學督導團根據教學質量檢查的要求進行檢查。這種模式的弊端是,督導對人惰性的外在督、促、導的積極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監控主動性不強,廣大師生的監控主體參與地位未能較好體現。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教學督導的主導作用和師生的主體參與地位,以解決地方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主體主動性不強的問題。(二)標準系統性不強。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與教育部專業認證和審核評估新形勢下相對應的、符合本校實際的、科學系統的教學質量標準,監控評估中人為因素較重,直接影響教師教學積極性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完備質量監控標準的內容與程序規定,以解決地方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監控標準系統性不強的問題。(三)監控科學性不強。由于教學質量監控并沒有成為教學管理部門的自覺意識與主動行動,監控方式多是零散化、碎片化的,監控對象不明確,監控階段特點沒有得到正視,少有體現以教學督導為主導的全員性、全方位與全過程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因此,要克服方式方法的零散性、碎片化,充分體現不同監控對象和不同監控階段的特點,以解決地方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監控科學性不強的問題。(四)閉環功能不夠,監控的有效性不強。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模式,少有體現信息收集、分析、反饋、持續改進的閉環功能,這與新時期教育部專業認證和審核評估的持續改進理念不符。因此需要體現信息收集、分析、反饋、持續改進的閉環功能,提高結果運用剛性,以解決地方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監控有效性不強的問題。
三、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成效
針對上述問題,新形勢下教育部專業認證和審核評估提出的“持續改進”為重要理念和重要環節,以南華大學為例,提出了地方高校本科教學“一主導三主體”持續改進的質量監控體系優化模式,以期提升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運行實效。即實行教學督導監控,以突出督導的主導作用;實行教師(同行專家、領導)教學信息監控,以突出教師的主體作用;實行學生教學信息監控,以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實行教學管理人員對教學運行的監控,以突出監控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饋和持續改進功能。(一)實踐做法。1.督導團主導、三主體協同,增強質量監控主動性。制定本科教學督導工作條例,明確擔當主導作用的校、院兩級教學督導職責,明確領導、教師和學生在本科教學質量監控中的職責,規定履行職責的方式、途徑載體、頻度數量和完成質量要求。校教務部成立教師教學信息監控專家組,由校教學督導員及同行專家組成,主要負責教師教學信息的收集、整理,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及向教務部反饋,以便持續改進。校教務部建立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設立學生信息中心,每個二級學院設一個學生信息站。信息中心主任及各學院信息站長由教務部從信息員聘任,主要負責教學信息的收集、整理,向教務部反饋學生的合理意見。調整學校督導成員,成立校、院兩級督導組織機構,建立兩級督導工作機制,建立定量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督導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校、院兩級督導聯動監控制度。2.兩重點突出、十環節涵蓋,增強質量監控系統性。根據教育部專業認證和本科教學審核評估標準,圍繞學校辦學定位和本科人才培養目標,以專業和課程建設為重點,以培養方案編制為統領,以質量管理為手段,形成了包括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培養方案編制、教學大綱編制、教材建設與選用、課堂教學與教案編寫、實驗教學、課程設計與實習實訓、畢業設計(論文)、課程考核評價等10個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包含指標體系和實施辦法,為教學質量監控提供內容依據和程序依據。3.兩維度展開、九方法并舉,增強質量監控科學性。“兩維度”評估監控:過程質量和狀態質量。以過程質量達成狀態質量,以狀態質量檢驗過程質量,實現相互促進。評估監控“九方法”:“三期”檢查、專項檢查、常規聽課、特定聽課、網上評教、二級學院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專業評估、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和系室評估。九種方法既有綜合性又有專項性,既有階段性又有總結性,既有固定性又有靈活性,實現教學質量監控方式多樣化、方法立體化。4.五渠道反饋、三掛鉤落實,增強質量監控有效性。教務部監控辦匯集督導在教學評估、教學檢查、課堂聽課等監控過程中收集的質量信息,以及教師(同行專家、領導)及學生網上評教的結果,與督導共同分析,通過即時溝通、書面交流、教學信息網通報、教學院長例會報告、督導團(組)微信群和QQ群提示5種渠道進行反饋,并實行教學評估、教學檢查、課堂聽課結果與二級學院績效考核、與教師職稱晉升、與教師年度績效考核三個掛鉤,“硬化”監控結果運用,促進持續改進落實到位,增強督導機構的實質權威。(二)實踐成效。1.質量意識明顯增強。通過二級學院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專業評估、系室評估等專項教學評估,促進各學院在校內評估專家的指導下全面、系統總結本科教學工作的優勢,查找不足,明確改進的方向,牢固樹立人才培養質量是生命線的觀念,形成全員重視和參與質量建設的良好氛圍,形成“重規范、重改革、求精品、求卓越”的教育教學質量文化共同追求。2.教學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通過網上評教、教學檢查等監控手段,一方面有效促進了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另一方面為教學過程管理規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根據教學督導日常聽課、巡查以及學生教學信息員的反饋,教學設施和環境得到及時維修與改善。3.教學秩序更加規范。通過“三期”教學檢查、專項教學檢查的監控手段,全校師生自覺遵守學校各項管理制度,自覺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有效保證各教學環節的順利實施。4.教學質量穩定優良。通過校內教學評估、教學檢查等質量監控工作,教師教學能力得到鞏固提升,教學行為更加規范,課程教學質量穩定優良,在2015-2018年3個學年度的學生評教、同行評教和領導評教中,優秀率和良好率穩定在98%-99%。5.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明顯提升。2015-2019年,在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師課堂教學競賽、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和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中有60多位教師獲獎。教師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直接受益學生超過5萬。
參考文獻:
[1]潘曉卉,鄭家茂.構建科學高效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J].中國大學教學,2005(1).
[2]王海剛.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優化[J].中國輕工業教育,2015(5).
[3]程鵬,陳溪輝,陳堅禎,鄒飛,張凌宇,向卓.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優化與實踐[J].亞太教育,2016(3).
[4]朱惠延,詹晶.開展多主體校內專業認證,持續改進內部質量監控體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
[5]朱惠延,楊勇,張新華,龍雙漣.教學督導在專業認證持續改進質量監控中的作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
[6]李延寶.教育部南華大學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現場考察專家組組長反饋意見報告[R].2017(12).
作者:朱惠延 王莉芬 張新華 單位:南華大學
- 上一篇:大型工程建設項目智能化管理研究
- 下一篇:長期照護保險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