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優良學風建設實踐探索
時間:2022-09-17 02:44:15
導語:研究生優良學風建設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研究生學風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研究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進取精神。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人數快速增長,研究生教育走上了規模化發展道路,依據國家統計局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8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5.8萬人,在學研究生273.1萬人,畢業生60.4萬人。在眾多的研究生中,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2]。很多研究生對自己的學業和發展缺乏規劃,部分研究生科研興趣不濃,選擇專業以社會關注度為依據,導致學生在讀期間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缺乏嚴謹求實、刻苦鉆研、任勞任怨等優秀品質。(二)研究生論文、學位、就業壓力大,自律意識較差。衡量研究生知識和能力的量化指標主要體現在論文上,研究生要在規定學制內產出研究成果,直面論文壓力和學位壓力。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面臨著未來成家立業的巨大壓力,由于招生數量不斷擴大、需求市場日漸飽和及研究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等因素,研究生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導致一些學生做事浮躁,急功近利,自律意識差[3]。(三)導師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發揮不到位。作為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研究生階段的師生是互有明確責任的學術共同體,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肩負對研究生學術規范教導的責任及對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學倫理的示范教育作用。導師的政治素質、師德師風、業務素質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研究生的成長[4]。目前盡管導師已經普遍認識到研究生學風建設的重要性,但有部分導師對自身所肩負的責任認識不到位,尚未總結出適合學科特色、學生特點的學風建設模式,尚未充分發揮導師在學風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導。(四)制度建設有待加強,監管力度有待提升。中國古代思想家管子說過:“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健全的教育制度,對于研究生學風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5]。沒有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就不可能構建良好的研究生學風。如何在現有基礎上,細化、量化相關制度,建立規范性強、時效性高的制度,提升對學風建設的監督和約束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影響研究生學風建設的主要因素
(一)研究生自身因素。相對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群體的人員構成復雜,學習動機多樣,價值取向各異。中國教育在線平臺針對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動機進行的在線調查結果顯示,超7成考生讀研的目的是改變學校背景出身,提高就業競爭力。很多帶有功利色彩的考生,具有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吃苦耐勞的鉆研精神、科學精神逐漸缺失等特點,給研究生學風建設和培養工作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二)培養單位因。素研究生培養單位對學風建設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著育人環境的優劣。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執行走樣、監管力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不良之風,是學風建設中亟待重視的問題。有必要建立一套覆蓋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等全過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學風監管體系。尤其應高度重視導師在優良學風建設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通過制度規范導師的自身行為,充分發揮導師的監管責任與義務。有效減少或避免學風問題的產生。(三)社會環境因素。在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也深刻影響著在校研究生,部分研究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踐行程度不高,思想意識滑坡,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思想正在逐步侵襲著學風建設。加之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嚴重沖擊了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使部分研究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從而導致一系列學風問題。
三、我院在優良學風建設中的主要舉措
(一)夯實優良學風建設基礎。作為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學習是研究生掌握堅實理論基礎和系統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影響研究生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影響研究生學風建設的重要環節。我院從課程設置、課程組織形式、教學內容等方面入手,不斷改革完善研究生第一個主要學習階段教育工作的質量。例如根據學科發展及人才培養的需求,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梳理,組織高水平教師開設“高等分子生物學”全英文研究生課程,并增設“干細胞生物學”“表觀遺傳學”兩門專業學位課程。現有課程體系不僅與生物學教學研究方向密切相關,同時還反映了基礎課程的前沿性和交叉性,強調在重視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科學研究方法的基礎上,重視專業前沿信息和生命科學的研究特色,讓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拓寬知識面和眼界,學習多種研究思路并從中受到啟發,增強思辨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研究生的原創性思維和創新科研能力的目標。同時針對不同階段、不同方向的研究生進行選課配置,力求學生培養更有針對性和方向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上述工作夯實了優良學風的建設基礎。(二)加強學術研究規范性制度建設。針對博士生、碩士生等不同培養類型,按照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等不同工作階段,結合學院學科專業特點,建立了包括招生及復試、開題、中期、答辯等研究生培養管理環節在內的相關規章制度,細化了學術研究管理的工作內容,并根據制度的落實情況及學生培養過程中的新動向進行跟進修訂,從制度層面提升了研究生學術研究工作的規范性。同時重視預防機制建設工作,強化學院、導師對研究生的管理與監督作用,針對不同培養階段采取不同方式方法,提升學生對學術道德問題重要性得認識和重視程度。例如在迎新生工作階段,嘗試采用“契約”的形式,引導學生嚴格要求自己,避免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在迎新會上分管研究生工作領導帶領所有師生一起宣讀科研誠信誓詞,并請學生做出書面承諾。在學位論文送審環節,制定了《生命學院研究生論文抽檢評議結果的處理辦法》,強調學術道德與誠信對評議結果的重要影響,預防相應問題的產生,上述措施有效促進了優良學風的建設。(三)加強學風建設的時效性。首先,通過召開會議、組織培訓、個別談話等方式,提升導師、研究生管理人員等相關教師對研究生學風建設重要性的統一認識。在此基礎上,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多樣化形式,進行跟進式學風建設。著眼研究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從入學階段、專業學習、科學研究等角度,結合不同年級研究生的具體情況和特點,以教授研討、博士中期考核“生命學院博士生學術文化節”主題活動、生命科學大師論壇等形式,促進優良學風構建。例如邀請多位優秀青年教授做“大咖的學生時代報告會”,用優秀教師代表的成長感悟引領學生成長。其次,充分發揮導師“引路人”的作用。通過建立導師微信工作群、培訓等途徑,加強研究生導師自身的學術道德建設。強調導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對各學習環節、研究過程進行有效監管,應在遵守學術道德規范方面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同時從制度入手,明晰了導師應盡的職責和相應的監管處罰方法,例如規定指導研究生效果不佳的導師將酌情限招或停招。實踐表明上述措施有效提高了學風建設的實效性。(四)暢通學風建設的監督渠道。充分發揮學生、導師、班主任、學術委員會等的作用,積極營造學風建設、學術監督“人人有責”的氛圍,加大信息公開程度。針對中期考核、招生復試等多個培養環節,建立了相應的投訴、申訴和監督渠道,并保證暢通,充分發揮了對優良學風形成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高等學校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以及創新人才培養的最重要基地。研究生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6]。研究生的學風建設是高校綜合治理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我們應抓住問題的本質,不斷完善學術誠信體系,構建良好學風,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Z].
[2]蒙冰峰,張曉晨.轉型期全方位共同推動碩士研究生學風建設之思[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5):1-2.
[3]周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環境下研究生擇業觀分析[J].智庫時代,2019:58,60.
[4]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J].教育文化論壇,2018(1):140.
[5]王剛,劉震.從制度完善談研究生學風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7(13):6-8.
[6]劉延東副總理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R].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4):1-6.
作者:李珊 黃佳瑩 王紅兵 單位:同濟大學
- 上一篇:農科院校大學生學風建設初探
- 下一篇:中醫藥院校教師評學體系的構建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