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示范村對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時間:2022-10-20 03:42:24
導語:科普示范村對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雖然現在農村科普工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工作中起到了基礎性以及長期性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現在我們國家在農村的科普工作上的運行機制還缺乏創新,所以目前農村科普工作從總體上來說還是比較薄弱的。因此,必須對農村的科普工作運行機制不斷地進行創新,建立并完善農村科普工作的長期有效的運行機制,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關鍵詞:科普示范村;新農村;建設
1建立科普示范村的必要性
隨著科技進步的突飛猛進,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適合農村生產的新技術的不斷發明創新,我們只有不斷地推廣和普及新科技才能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但在現在農村科普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大部分基層的領導干部并不重視科普工作的開展,尤其是對科學技術的學習意識還很欠缺等。科普工作隊伍還不夠強大,尤其是科普主力的隊伍力量比較薄弱,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科普工作的推廣。所以只有加快建立科普示范村的步伐,才能使新農村的建設不斷推進。
2建設新農村的對策
為了建設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可以采取以下幾項措施:應該加強對農村的科普工作的領導,不斷完善科普的推廣體系和推廣隊伍;應該創建一個具有社會化的科普服務平臺,以便開展各式各樣的行之有效的科普工作,進而可以提高廣大農村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應該經常開展一些具有社會性群眾性的科普宣傳工作;還要學會利用各類農村的教育培訓資源,加強對農村勞動者的科技培訓;要加大對相關工作的經費投入,改善宣傳設施,為宣傳科普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氣氛;應該加強農村的科普隊伍建設,尤其要提高那些基層的科普工作的服務能力。
3簡介廣西湴塘村的科普示范村建設
為了積極響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2014—2016年在廣西省欽州市平吉鎮湴塘村開展了“科普示范建設與示范”項目工作。2a來,該村以項目為支撐,村里建立了收集有2000多冊各類科技書籍的“農家書屋”,一間可容納200人的多媒體電教室,100多米長的科普長廊,還有其他娛樂設施。讓村民在閑暇之余不出家門就能有書讀,有師教,豐富了村民業余文化生活和學科學用科學的內涵。由于湴塘村優越的自然條件,在科勝果蔬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全村266.67hm2耕地得到了合理的流轉,其中,“湴塘村火龍果”示范基地與50戶村民采用合租共營模式,在欽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幫扶下,將選育出來的新品種和栽培新技術免費提供給社員,解決了缺火龍果優質種苗和無公害高效栽培的技術難題。2016年“湴塘村火龍果”品種新,產量高,品質優,賣像好,單火龍果收入人均超過1000元。打造出了“一村一品”品牌特色。2015年,科勝果蔬專業合作社種植的133.33hm2“湴塘村火龍果”平均增產1000kg/667m2以上,假如以4元/kg來計算的話,每667m2地就會增收達4000元以上。如果以每年增加0.007萬hm2的種植面積來算,這就會使農民增加產值高達400萬元以上。為“科普示范村”的建設注入新的內涵。為湴塘村的村民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另外,土地的合理流轉,加快了農業現代化,規模代經營的步伐,有效降低了農民小作坊經營的風險。“合租共營”的科學統一的管理模式,既可降低勞動成本,還可解決附近村民勞動力就業問題,緩解了社會就業的壓力,村民還可以邊勞動邊學習,逐漸掌握科學種植火龍果的栽培技術,利用自已閑散田地發展種植火龍果,增加收入。2016年,科勝果蔬專業合作社另名的“湴塘村火龍果”合作社社員增加到75名,面積擴大到90hm2,占全村耕地面積的33.5%。所以說依靠科技建設新農村的意義還是非常重大的。
4結束語
要想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認真的做好農村的科普工作。政府出臺更加靈活的激勵政策,鼓勵科技人員“三下”農村,不斷地壯大科普人才隊伍,幫扶農村新型合作經營組織辦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或專業技術協會,創建特色科技示范園區,或者開展農村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等,這樣就能充分的整合資源,通過全民動員,促使農村的科普工作得到長足的發展,進而也就能充分發揮出科普工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作者:鄧筱艷 勞家喜 解華云 鄒金松 單位:欽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參考文獻:
[1]王全書.抓緊完善科研單位自主創新機制[N].光明日報,2007.
- 上一篇:傳統民居在新農村建設的演變
- 下一篇:高校鋼琴教學現狀及對策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