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中水污染問題研究
時間:2022-06-01 05:15:51
導語:新農村建設中水污染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首要任務,然而農村地區的水污染問題嚴重阻礙了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水污染不僅關乎到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威脅著農村地區人民的身體健康,影響了人民幸福生活指數。因此,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應首先解決水污染問題,通過研究制定可行性計劃,為農村水污染防治和處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水污染;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
伴隨新農村建設腳步不斷加快,我國水污染問題逐漸引起了關注。水污染問題的有效治理,不僅能夠保護生態環境,還可以改善人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的幸福生活指數。水污染問題是新農村建設進程中的主要問題,只有水污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新農村建設才能順利進行。生態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地區村容村貌,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實現經濟與環境協同發展。
1農村水污染的主要來源以及問題分析
1.1農業化肥農藥等污染我國農村進行農業生產以及耕種過程中,均離不開農藥化肥等化學物質的應用。并且每畝田地使用量巨大,然而利用率卻沒有得到顯著效果,大部分的農藥化肥等均散落在土壤里。隨著近年來我國農村生產過程中,開始廣泛運用地膜,這三類同時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土壤結塊、酸化以及土壤質量下降等問題,在雨水和農田排水的作用下,土壤中的化肥農藥均進入了地表水體,或滲透更深的地下,最終導致地表水體富營養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另一種情況,則是農藥中的有毒物質進入河流、湖泊、水庫等,不僅會造成水污染還會影響水內生物健康,嚴重影響了生態系統平衡。
1.2生活污水缺乏處理措施隨著農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生活方式逐漸轉變,住房條件也得到了較大改善。然而,農村的生活習慣卻仍然秉持傳統的方式,并未隨著生活條件改善而得到根本改變。生活中的污水以及人畜糞便等處理較為隨意,通常采取直排的方式,缺少最基本的生活污水處理措施。許多農村地區新建住房,住戶內仍未通入下水道排水措施,先進的污水收集管網還并廣泛應用于農村地區,新農村建設中仍為建設完善的規劃。除此之外,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缺少固定的存放點以及處理機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農村整體村貌臟亂差。
1.3鄉鎮企業生產污染物許多鄉鎮地區有許多小規模的企業,企業經營和布局都較為分散,企業的污水、污染物等沒有采取處理措施便直接進行排放。許多企業廢水中含有較大的毒性,并且極其不易溶解,對于水生態污染極其嚴重。伴隨農村各種企業以及工業園區的發展,許多污染較為嚴重的工廠等落戶于農村地區,生產污水排入河流和湖泊以及農田中,導致水污染嚴重。許多工廠企業的工業廢品等對水資源造成二度污染。我國農村水污染情況較為復雜,鄉鎮企業廢水廢物處理機制尚不完善。
1.4農村禽畜養殖量過大伴隨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于肉制品需求量也逐漸增多,農村地區禽畜養殖規模也隨之擴大。由于養殖規模的擴大,每年為農村地區帶來了千萬噸的糞便、屠殺廢水等,對于這些污染物的處理極其不嚴謹。根據研究估計,每頭牛產生的廢水相當于21個人的生活廢水。農村地區養殖環境并未得到綜合環境評價,大部分的養殖場污染防治機制尚有待完善。當前我國宏觀政策中,較為重視城市的污染管理,忽視了農村禽畜污染防治。與此同時,許多農村地區禽畜養殖環境體系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廢水還田項目的貫徹落實。
1.5農村地區環保意識淡我國大多數地區均存在環保意識淡薄的現象,特別是一些偏遠農村地區,環境較為封閉。大部分的農村地區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沒有真正認識到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缺少真正理解法律法規,環保意識相對淡薄,對于污染防治以及污染治理缺少基本認知。我國農村地區長期以經濟效益作為發展的主要目標,不惜利用環境作為犧牲品換取經濟效益。農村地區因文化素質水平較低,在發展中缺少長遠的目光,忽略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長期以來的生活方式根深蒂固,使許多農村地區居民垃圾的亂扔亂堆,缺少環境保護概念,針對農村地區水污染治理,應制定可行性管理措施。
2新農村建設中水污染處理對策及建議
2.1減少污染物排放量農村地區污染主要來源于生產中的污水、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應不斷研究高質量抗蟲災產品,從根本上降低農藥化肥的使用率,減少農業生產對于水環境的污染。除夕之外,在耕種中可以將秸稈進行二次利用,還原于田地中作為化肥材料使用,不僅能夠減少秸稈的污染,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土地的肥沃性以及保水性能,是農業生產較為重要的循環利用方式。加強對養殖場糞便、廢水等治理措施,將農村地區養殖場糞便進行統一處理,推廣養殖業與種植業有機結合。充分利用養殖場的糞便建立沼氣池,進而生產清潔能源減少環境污染,利用糞便為農業生產提供營養成分。
2.2推進做好整體規劃建設新農村是我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農村地區整體經濟條件、生態環境,不斷提升農業生產力,革新傳統落后的農村形象,構建具有良好生活條件、生活環境、設施完備人民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國多數農村地區缺少污水排放渠道以及處理系統,污水通常的處理方式則是隨意流放,對河流、魚塘等造成了嚴重污染。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任務,首先則是將治理農村水污染作為首要任務,制定完善的治理措施,增強農村地區整體規劃和環保意識,加大資金投入為農村地區建設基本的處理設施。根據農村地區特點,制定具體的可行性規劃。
2.3調整農村企業布局由于農村地區企業較為分散,在管理中缺乏統一的管理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對農村地區配套設施建設增大了難度。在進行規劃設計過程中,應制定統一的規劃,進而進行合理布局和綜合治理,將農村企業、工廠、以及工業園區進行劃定。在為農村企業制定規劃過程中,應注意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其中包括企業所處地區的生態環境、當地存在優勢的產業等,做到規劃能夠貫徹落實。我國東部的農村地區,經濟條件相對較為優越,在發展生產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帶來的優勢,引進加工以及中轉貿易等。生態環境較好的西部農村地區,可以大力發展旅游行業,進一步保護自然環境,保留人文遺產等種類豐富的旅游資源。
2.4加強水污染處理力度我國大部分的農村地處偏遠地區,經濟能力較為落后,缺少資金限制了水污染治理的進一步落實。由于農村地區的多種內部因素影響,在進行污水處理設備選擇過程中,應區別于城市污水處理系統。農村地區應選取操作較為簡單、并且方便維護以及治理費用較低的處理設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農業用水量,將完成處理后的污水重新用于農業生產或農灌中。由于農村地區的地域環境以及經濟原因,很難吸引社會各界的資金投入,若在農民中收取這部分費用,會增加農民的負擔。中央一號文件中表明:“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指出,始終跟隨政府領導,最大程度發揮公共財產的利用率,增加水利工程建設資金投入。
2.5實施水資源保護制度我國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仍然缺少完善的環境保護措施,我國的水污染法律法規也待進一步完善,農村水污染的處理和保護缺少可行性制度。因此,在進行農村水污染防治與處理過程中,應加強制定力度,構建完善的農村污水處理監管制度,將農村地區的切實情況,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為相關污染治理提升時效性。加強農村地區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宣傳,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應利用農村廣播、村委張貼宣傳資料等,為農村人民普及環保知識,幫助全體村民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意識。
3結語
我國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仍面臨著諸多問題,水污染問題是較為主要的問題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新農村建設進程。國家和政府應不斷加強農村地區環境治理措施,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為人民提供幸福生活的保障。進一步普及農村地區的環境保護意識,水是國家的不可再生資源,是寶貴的財富,因樹立正確的用水觀念以及保護觀念,防治水污染加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于景洋,齊世華,徐春雨,孫彩玉,邊喜龍,付一涵.寒區農村污水治理技術及可持續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02):45-48.
[2]楊鈺榮,賈鳳聰,李海濤.新農村建設中地下水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J].鄉村科技,2018(05):108-109.
[3]顏雄,李文昭,陳龍,黃小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現狀研究———以遵義市團澤鎮為例[J].江西農業,2018(20):61-62.
[4]聶勇,趙晨,李達理,李婉茹,劉惠麗,彭建鋒.漯河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對策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2):1-4.
作者:殷賓翠,崔淑芳,路健 單位:林州市環境保護局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環境農村黨建工作創新
- 下一篇:互聯網健康教學資源可持續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