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作用

時間:2022-10-24 10:35:39

導語: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作用

我國教育面向2030教育現代化有新的發展目標,即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進步依賴于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這一重要體現在于智慧教育,包括智慧教育理念、技術、管理和智慧教學方式等方面。智慧教育理念強調信息化、智能化是智慧教育發展的主要思想,引導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智慧教育技術應用于高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采用現代技術提高教學水平和管理效率。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體現是智慧教學,運用智慧教學使教師能夠動態監測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根據學生的情況,引導、組織、指導學生定位合適的學習層次,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找到合適的學習環境,提供有效的學習指導,通過“互聯網+”、大數據、虛擬仿真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網和調控系統,幫助學生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現代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滲透不斷深入,信息化教育在內涵、深度和質量上也不斷發展,高等教育教學的結構和形態正在發生變革與轉型。

1智慧教育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智慧教育依托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實現方式,通過查閱眾多文獻得出,智慧教育是我國現階段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重要的教育形態。智慧教育不等于把智慧傳授給學生,是通過智慧、科學的方式傳授知識而培養學生專業的核心能力的教育形態,同時也是通過基于智慧化的教育信息化建設逐漸提高學生知識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教育方式。因此,智慧教育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1.1提高教師素質和創新能力。基于智慧教育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接觸專業領域最新的知識和信息,直接連接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高了教學管理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素質和創新能力。首先,智慧教育體系便于教師制作易于理解且有趣的教學課件,豐富課堂學習資料;其次,有利于合理、縝密地設計教學各環節,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便于教師布置基于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課后練習任務,及時鞏固課程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實踐練習能力。1.2有利于資源共享,多方協作。運用智慧教育進行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可以設立教與學一體的開放式平臺,集中資本、人力、物力、設施設備等資源,充分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實現教學管理的統一化、教育資源的共享、學生管理的規范化。同時,開放式平臺開通校外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交流與溝通的合作渠道,學習和引進校外優秀的資源和技術,如引進高學歷、高職稱教學管理人才,或在專業領域有突出貢獻的教學人員,增強優質教學資源,實現教育信息化高校應用和共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3有利于培育應用型智慧人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在于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培養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著重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操作的能力,這是應用型高校區別于研究型高校的特點。所以基于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有利于建造適于學生鍛煉實踐操作的教學設施和環境,讓學生在鍛煉中學習,不斷通過自主練習、探索實踐的過程成為綜合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

2目前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困難

2.1技術人員及信息化應用水平欠缺。首先,技術人員引進難度大,在高校技術崗位福利待遇不具優勢的情況下,難以引進優秀的技術人才;其次,技術人員經驗不足,高校引進的技術人員往往是剛工作的青年人,實踐經驗和技術經驗欠缺;另外,信息化應用的管理人員存在年齡普遍偏大的情況,而且技術交流不充分,管理人員長時間任職信息化建設崗位,導致工作上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不足,技術信息不能與時俱進,影響信息化建設的突破性變革。2.2無配套的管理措施。關于本科應用型高校在配套管理措施有三大不足。首先是課程安排,教師在課程上的選擇性不強,而且課程安排并無新意,不能因為突發狀況進行臨時調整,不利于在信息化教學拓展。其次就是在學生選課上,孔子在兩千年對學生教育就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甚至部分高校沒有開放選課平臺,最終導致學生無法根據本身興趣愛好進行選課,這樣便失去了大學生選課的意義。最后就是在師資管理這塊,信息化教學成為教育界重要口號。但是很多老師還存在舊思想、舊觀念,依舊保留傳統教學方式方法。教學中我們應該多應用多媒體、互聯網及各種趣味性教學方式。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是沖突的,最終將延緩教學信息化應用進程。2.3信息化應用難以推廣。資金支持方面,信息化的建設需要使用新型的信息化設備、先進的信息技術系統,而這需要較為大量的資金支持,許多高校因預算有限,難以有充裕的資金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教學考評方面,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工作量計量方式為課時統計,對于教學效果的考評也只是學生打分,這種考評方式過于單一,不利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因此不利于智慧教育的應用推廣。

3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探索

3.1優化教育管理系統。教育教學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不斷優化教育管理系統是現實教學發展情況的客觀要求。因此,根據當前教育教學發展趨勢并結合學校實際需求,優化教育管理系統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當務之急。教育管理系統包括教學管理、考務管理;學生的學籍管理、畢業管理,其中教學管理包括課表管理(含教學計劃、排課)、學生成績管理、教材管理、教學質量測評和網絡報名等管理模塊。教育管理系統的主要職能是教務部門參照管理系統下達教學計劃和教師教學任務、任課教師安排、課表編排、課表調整、教學檢查統計、教師教學工作量統計及教學評價、考務管理、成績管理、學生成績導出等。優化教育管理系統,建設基于智慧教育的高校教育管理系統,利用互聯網技術的教育信息化等方法優化教育管理工作,在教育管理系統中共享教學信息及數據,并在統一平臺中公開、透明,實現多渠道互通,如圖1。3.2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變革。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重點體現在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變革,利用智慧教育大背景下技術與教育的雙向深度融合建設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模式,運用智慧教育中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習者的“個性化的知識建構”。在新興的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創新教學模式,摒棄“重結果輕過程”、“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模式,運用新的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適當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如平板電腦、數字星球、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工具和平臺引導學生提高知識感知度和情境代入感。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增加教學活動方式、活躍課堂氛圍的方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以及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

4結論

黨的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教育現代化”,為當前我國教育注入新動力。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滲透不斷深入,信息化教育在內涵、深度和質量上也不斷發展,教育教學系統的結構和形態正在發生變革與轉型,所以高等院校應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及時采用新的教育理念與模式———智慧教育。當前高等教育的現代化建設需要高等院校積極進行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而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推進需要具有新理念、新技術的智慧教育的應用和融合。本文結合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特點,首先闡述了慧教育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然后分析了目前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一些應用探索,旨在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轉型,促進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智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興龍.核心素養視角下的智慧教育體系構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3):34-43.

[2]陶耘,楊榮明,項桂娥.地方應用型高校智慧教育體系建設研究[J].池州學院學報,2017,(4):135-138.

[3]李梅,王其巨,李代鳳.“互聯網+”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探索與實踐[J].信息系統工程,2017,(3):162-164.

[4]蔣錦健.信息化平臺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教學管理的創新發展[J].中國成人教育,2017,(5):41-43.[祝智,雷云鶴.翻轉課堂2.0!走向創造驅動的智慧學習[J].2016,(3):5-12.

作者:黃玉妃 唐會軍 單位:1.湖南交通工程學院 2.衡陽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