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學案例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16 03:00:51

導語:行政管理學案例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管理學案例教學論文

一、行政管理學案例教學法改革的基本原則

1、真實性原則。所謂行政管理學案例教學的真實性原則就是指所選取的案例必須具備現實可查閱性。那些不能有效查閱的郵件,那些只是在想象中存在的案例,那些案例的部分內容來自于文學手法的案例,都會干擾教師對行政管理學案例的選擇,所以一定要盡量避開。比如我們在講授政府決策失誤對國家和社會造成的損失的時候所采用的“三峽決策”的功與過的課件就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2、針對性原則。作為管理學的分支學科,行政管理學課程不同于一般的經濟管理學課程。它需要教師針對該課程的實際進展,采用即時的案例進行講授。比如在講解政府管理對社會政治穩定的作用時,我們就采用了時下最為關注的案、案和中國鐵道行賄受賄案,這些生動的案例,一方面暴露了中國大一統行政機制的弊端和不足,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中國政府堅決捍衛民生福祉的信心和決心。如果我們不采取現實發生的生動案例,而是用民國時期的郭嵩燾腐敗案例、譚嗣同受賄案例,抑或拿和案例來附會當今的王廷江案件、徐才厚案件,那就很容易使我們的分析陷入死胡同。

3、典型性原則。通過典型案例獲得一般性的專業知識,是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案例的代表性一方面反映了教授者得知識存量和潛在增量,另一方面也對我們產品的知識構成最優化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比如在講授行政監督中的輿論監督時,可以以孫志剛案作為案例進行分析,使得學生對輿論監督的相關理論能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對于當今社會反對恐怖主義方面的行政決策,我們要結合國務院出臺的針對恐怖主義,特別是東突恐怖主義分子、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和中亞地區的宗教極端分子展開論述。這些政府決策理論對于學生獲得鮮活的公共管理學知識具有極為重大的現實意義。

4、價值中立原則。在行政處罰法上,任何針對國家和政府的訴訟都會牽扯到行政法方面的知識。最近內蒙古發生的錯判誤殺的案件就顯示了政府司法部門的價值偏好性。一般來講,一個價值偏好性的政府除了危害社會、禍亂眾生、造福土匪、殃及漁民之外,幾乎沒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地方。有的身處行政管理重要部門的領導和干部,每次下去視察都會發一個幾萬塊錢的紅包,而那些沒有實權的部門,就只能望洋生嘆。所以說,改革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讓所有的政府部門都變成清水衙門,讓做官變成一種責任,讓“為官一方,造福于民”的理念深入人心,絕非靠治標不治本的打打殺殺就能解決,必須靠價值無涉原則。也就是說,一定要讓公共管理人員徹底放下功利之心,做一名完全中立的服務生。舍此,中國的問題肯定永遠無法得到解決。5、難易適中原則。太難的案例,對于行政管理領域的大學生來說,可能永遠無法理解和接受,比如牽扯到國際私法、國際法、國際合約、行政訴訟、刑事訴訟和國家賠賞等方面法律的案件———薄谷開來案件就是一件極為棘手的國際法案件,如果學生沒有系統的民法學和刑法學知識和經驗,要想真正理解判處薄谷開來死緩的原因是很難的。因為按照國際慣例,特別是英國的國內法,必須將簿谷開來引渡到英國,使用英國的國內法,如果那樣,薄谷開來必死無疑。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有些案例的選擇是非常困難的,必須做到難易適中的原則。

二、行政管理學案例教學法改革的實施步驟

行勝于言,任何完美的計劃有且只有依賴于并不完美的行動。因為任何完美的行動(行政執行)安排,都排他性的剔除了各種外在變化的可能性。但在我們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必須在不斷變化的世界格局中尋找不變的價值和終極的真理,而不能消極等待。

1、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前準備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非常必要,它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的效果’對老師來講,首先要制定好課堂計劃,預先分析教學案例的難度,仔細安排好討論的階段以及組織討論的方式,預計可能出現的情況或突發問題準備好應變措施等;其次,老師要將所選案例提前分發給學生,適當給學生指出案例發生的背景,要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預習有關理論,為案例分析討論做好知識準備。比如我們在講授行政區域的地緣管轄一章時,就采用了事先準備的策略。我們所使用的案例就是中日關于釣魚島事件的管轄權限問題。我們首先拿出了清代以前中國的行政區劃圖,指出早在明清時期,中國政府就曾到過釣魚島,并在島上建立石碑。雖然由于時代的變遷這一標志性的建筑已經隨著歲月的流失而漸趨式微,但文獻的記載卻是實實在在的。其次,我們也準備了日本明治維新以前的版圖材料,指出日本人對釣魚島的主權訴求是沒有歷史依據的,日本人所能拿出的唯一證據是二戰時期日本統治臺灣和澎湖列島的強盜版圖。而根據《波斯坦公告》的內容,法西斯在二戰時期所占領的所有亞洲版圖都已失效。必須無條件歸還給中國。

2、適時地課堂討論。老師要根據自己預先設計的教學過程講解案例,并提出富有啟發性的思考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分析案例時大膽地去思考!去發揮!去創新!引導學生形成行政管理分析問題的專業化思維。比如我們就根據高等教育領域的腐敗案例,來講解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問題。為了引起學生的關注和重視,我們還拿出了徐同文案件、丁鳳云案件、李富山案件和安徽校長陳剛案件,指出發生在“象牙塔”內的貪腐大案,一方面暴露了中國“金字塔式”行政管理體制的弊端,另一方面也昭示著改革高校行政管理體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也在告誡高校教師除了教書育人之外,必須做到為人師表,否則就是人類的敗類。

3、案例的巧妙講解。三千大法在妙解,一度抱負了心中。佛教哲學的微妙在《楞嚴經》開篇就以明確,即“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此偈語是講,任何信仰的推行必須借助于合適的講師才能加以發揚光大,沒有“言而無文行之不遠”的韜略智慧,再好的理論也會流于形式而無所用。對于行政管理學的知識而言,同樣需要高超的講解和形象化的語言和分析。

4、課后的及時總結。“學然后知困,困然后知自解也。”對于反省的意義孟子有過論述,孟子說:“吾曰三省吾身。”也就是說,只有那些經常反思自己過失的人,才能不斷總結經驗向前發展,那些固步自封不知悔改的人,大多走向了失敗的下場,這其中的教訓是深刻的,經驗是豐富的。老師要對整個案例分析過程進行總結和評價,對學生在討論中反映出來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引導或集中解答,并指導學生寫作案例分析報告。

作者:戴建忠單位: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