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案例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06 04:15:04

導語:統計學案例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計學案例教學論文

一、明確統計學案例教學目的及特點

統計學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教師以案例導入所講內容,圍繞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知識講解,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所學的統計原理和方法,對案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對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最終解決案例中的問題的活動過程,是一種模擬統計實踐過程的實踐性教學活動。

(一)統計學案例教學的目的

1.培養學生必備的統計思維。正如著名學者Wells所說“統計的思維方法會成為效率公民的必備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統計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是統計學的目標之一。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的統計思維較為缺乏,往往是學完了統計學課程,仍然不會用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實際中的問題。通過案例教學,培養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面對客觀現象的各種數據表現,要善于利用統計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用所學的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調查、整理和分析,發現數據內在的數量規律性,從而進行科學的統計預測和決策。

2.提高學生熟練運用統計理論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各種典型的案例都是源于社會經濟的實際問題,通過案例教學,分析和討論案例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使學生從傳統教學中的被動的“接收者”轉變為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從“理論的學習者”轉變為“實踐的創造者”,并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經驗的學習,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等,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強化學生運用計算機處理統計數據的能力。統計學是一門信息量大且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實踐中需要處理的數據繁多、計算復雜,必須借助于計算機和統計軟件計算出結果,才能利用計算結果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常用的統計軟件SPSS、SAS、EXCEL、E-VIEWS等具有完整的統計分析工具、較強的模擬工具和作圖功能,既能實現對現有數據的統計處理,又可以進行各種數據模擬和試驗,生動、直觀地展示抽象的統計公式、原理和分析結果。通過案例教學,教會學生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軟件,在掌握統計方法和原理的基礎上,學會使用計算機和統計軟件進行較復雜的計算分析。

(二)統計學案例教學的特點

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效果不佳的缺點,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有其自身的優勢。

1.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統計學的信息量大,內容復雜,表現為一是統計學的概念比較抽象;二是統計原理與數學關系密切,推斷統計部分許多公式需要有微積分、概率論等數理知識;三是各種統計分析方法有其特定的應用條件和分析步驟,使統計學成為了一門難學的課程,學生普遍感覺枯燥無味、難學難懂,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足。案例教學對實踐活動進行真實模擬,將抽象、枯燥的理論結合真實具體的案例進行講解和分析,既給了學生自主表現的機會,又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討論中學習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主動參與,積極討論,學生之間相互啟發,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傾聽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2.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講授法注重統計理論和方法的講解,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案例教學法立足于學生,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案例將分散的信息、復雜的情景加以描述,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使學生調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對其中的有關信息進行整理,積極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在獨立摸索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統計案例教學使學生從學習者轉變為問題的解決者,學會了利用資料來思考、研究并作出判斷,在分析案例過程中充分鍛煉自己的思維及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傳統講授法中,教師主要是“教”,充當講解員的角色,注重知識的“單向”傳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師生間缺乏交流和互動。案例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幫助學生從模擬的統計實踐活動中“學”,充當導演的角色,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從介紹典型案例開始,指導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去觀察思考問題的本質并篩選有關數據信息,通過對案例的組織、討論和分析,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對整個討論情況作出總結和評價,引導學生提煉和掌握具體的統計分析方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參與案例的討論、分析,從學習過程中獲得經驗。通過案例教學,師生都承擔了更多的教與學的責任,加強了師生間“雙向”的交流和互動。

4.突出教學內容的可操作性。傳統的統計學教學也重視聯系實際,但往往由于時間短,聯系實際不深入,或者是以干代學,削弱了學校教育的優點,既費時也片面。案例教學的案例來源于社會經濟的實踐活動,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教學目的,學生積極參與案例教學的過程,動腦動手,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二、會計專業統計學案例教學的實施

(一)統計學案例教學的準備

實施案例教學之前,教師和學生不僅要明確各自的角色定位,還必須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1.準備合適的統計案例。合適的典型案例是統計學案例教學的前提。教師要準備具有實用性、代表性和針對性的典型案例。首先,案例的內容以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為基礎,必須密切聯系會計專業學生實際和社會經濟生活實際。其次,案例必須使學生真正掌握統計原理和方法在社會經濟中的應用。最后,案例要圍繞學生應掌握的統計基本原理和方法,有針對性地選擇社會經濟中的實際問題。

2.熟悉統計案例的內容。教師要闡明案例教學的基本思想,如案例分析的方式、過程、常用方法、應注意的問題、教學時間和程序安排等,明確案例的核心內容,熟悉案例的重點、難點。對學生提出學習目的和要求,按要求進行案例的預習,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識,思考案例所提出的問題,初步形成問題的見解、對策和方案,準備好解決問題必備的知識和多媒體應用技術。

3.必要的數據處理。統計學案例分析經常涉及大量的數據,學生在熟悉案例的同時,必須運用合適的統計軟件對相關的統計數據進行處理,做必要的計算和分析,為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做好準備。

(二)統計學案例教學的組織

案例教學的組織是教學的關鍵環節,有效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討論是教師在案例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成功的案例分析活動,除要求學生普遍接受系統的理論學習外,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組織工作。

1.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首先,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在案例預習并獲得有關案例問題的見解后,進入小組討論階段。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小組長組織小組討論。小組成員提出對案例的看法供大家討論,共同解決案例中提出的問題后,對其中的關鍵問題再進行重點討論,比較各種決策方案后形成新的認識。小組討論完成后,組長準備案例討論的匯報材料,并在課堂討論中發言。其次,進行班級討論。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提出本組解決方案(小組成員可以補充),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發言結束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闡述不同的觀點,讓其他學生自由提問或是從個人的角度來分析同一案例。

2.教師進行案例教學總結。經過認真的案例討論后,教師要對不同的觀點進行評判,在案例課結束前做案例分析小結。分析案例教學法對實現學習目標的意義、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明確需要進一步探討和實踐的問題,而不是總結個別學生的表現、評價某種觀點或是措施的優劣,從而對學生的討論結果作方向性的指導,提出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課后繼續深入思考。

3.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為了加深學生對案例的理解,案例分析結束后,教師還可以要求每位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既綜合學生在案例課上的各種觀點,又可以加入自己的進一步思考。

三、會計專業統計學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統計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典型適用的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基礎,是保證案例教學質量的關鍵。首先,教師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去企業調研,搜集具有真實案例情景的事例,經過反復加工整理,精心設計出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其次,結合統計工作的幾個階段,針對會計專業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生活實際,選擇具有典型意義和時代特色的社會經濟現象進行編寫。如在統計調查階段選擇了對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的特征及了解就業狀況為目的,制定出一個完整的統計調查方案。在統計分析階段結合某企業工資情況、產品質量情況、某地區的物價、稅收等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的統計分析。最后,案例要“少”而“精”,體現時代特色。也可以讓學生獨自完成某個案例的搜集和編寫工作,如搜集國家和地方統計局、網站等公布的有關統計方面的資料和數據,編寫與教學相關的新的案例,既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案例教學有很多優點,使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和實戰能力的增強,特別是通過實際情境的模擬,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分析、總結等活動,能引導學生把案例的實際問題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培養學生運用統計學原理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在知識的系統傳授、教學效率、學生對知識的準確理解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因此需要與課堂講授方式相結合,但講授中要注意理論部分力求少而精,只有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才能充分展開案例教學,二者有機結合、取長補短,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交流。案例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種雙向互動式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案例討論和分析,指導學生進入角色,控制討論的進程和做好討論后的總結。教學中適時地向學生提出問題,營造寬松的討論氛圍,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自由發表對問題的見解和試圖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觀點的自由交流與思想的積極交鋒。在討論中注意因勢利導,把握好溝通的時機和方式,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通過案例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交流,教師既可發現自身的不足,又可從學生那里得到啟發,做到教學相長,師生共同提高。總之,統計學案例教學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組織得當,有助于會計專業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社會經濟管理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統計學的原理、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作者:楊金玉王海霞單位:北京城市學院公共管理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