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研究

時間:2022-12-02 04:37:27

導語: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國教育也逐漸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人文教育”轉變,更加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初中教學中,道德法治教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開展實施,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教學的發展,相對來說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學生更喜愛案例教學模式。對此,主要分析案例教學的優勢,并探究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案例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

初中階段的學生一般處于人生的叛逆期,同時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初中課程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對學生的性格塑造、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以及學生對我國法律的認知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讓學生感到課堂的乏味,降低了教學效率。

一、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優勢

案例教學顧名思義就是以案例的講解和分析為教學基礎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案例獲取某種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某種能力。案例教學具有開放性和自由性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從枯燥的理論教學中脫離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中獲取知識;其次,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以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作為依托,加強了理論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最后,學生通過案例的分析,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還能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案例教學的應用原則

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法治教學中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那么案例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案例的選擇上我們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選擇我們身邊常見或者遇見的事物,以此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滲透道德與法治知識,讓學生從生活案例中明白哪些是道德法治提倡的,哪些是道德法治不允許的,從而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性格和優秀的道德品質。其次,案例的選擇要具有開放性,也就是說教師的案例是一種兩難的情境,并沒有一種完全正確的答案,需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發展,引起學生不同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的興趣和欲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最后,案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案例的展示和分析,從中得到某種啟示,從中理解和鞏固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所以在案例選擇中還要具備啟發性的原則,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1.案例教學在課堂導入中的應用。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案例為學生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從案例的講解和分析中引出課堂教學的內容,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一個很好的啟示作用。例如,在學習《友誼與成長同行》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案例“小明、小紅和小麗三個同學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一次英語模擬考試中,小明和小麗發現小紅在考試過程中作弊,如果你是小明或者小麗,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做?”這個案例中考試作弊是我們日常學習中見到的現象,而小明或者小麗的做法又沒有明確的標準答案,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分析“小明和小麗作為小紅最好的朋友,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去做”,并以此引出課題“友誼”“真正的友誼”,那么學生在學習了課程之后,便會明白“真正的友誼是在朋友出現錯誤的時候,幫助朋友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而不是一味地包庇錯誤,任其發展。”2.案例教學在課中講解時的應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載體,課中講解的有效性直接決定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要善于、合理將案例教學融入到課中講解中,讓學生從案例中分析案例情境,掌握理論知識。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圖片、視頻、動畫等調動學生積極性;也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同時還可以利用辯論賽的形式辯論案例中的不同觀點;教師還可以請同學們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案例模擬,等等。通過這樣的案例導入,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課堂參與,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獲取知識。例如,在學習《網絡生活新空間》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滴滴打車、微信聊天等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同時也為學生展示乘坐滴滴被害、學生沉迷網絡誤入歧途的案例,展示網絡帶來的危害,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網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網絡利弊”作為辯論主題,展開不同觀點的辯論賽,以此強化學生對網絡的認識,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和使用網絡。3.案例教學在課后總結時的應用。課后總結是鞏固學生課上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最后總結是不可或缺的。對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用心聆聽不同的觀點,并對學生的不同觀點進行評價。首先教師可以做學生觀點的總結,其次,對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最后,教師向學生展示正確的觀點和做法。在此過程中,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對觀點正確的同學進行及時表揚;對觀點錯誤的學生也不要提出批評,而是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肯定,其次引導學生正確地面對。例如,在學習《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案例“一天放學回家,路過河邊,發現有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河里,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四個不同的情境“第一,當作什么都沒看見,與我無關;第二,大聲呼叫,尋求他人幫助;第三,奮不顧身下水救人;第四,趕緊拿起手機撥打求救電話。”學生在學習了關于社會責任的知識以后,我們知道第一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那么第二種和第四種方法是最好的,第三種方法是在自己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才能實施。所以,教師在課后總結的時候,教導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以此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4.案例教學滲透到學生日常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的除了要學生了解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外,還要求學生能夠按照道德與法治的約束應用到日常的學習、生活實踐中。因此,案例教學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要滲透到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引導學生嚴格按照道德與法治的標準要求自己,從而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例如,我們學習了“網絡的利弊”,那么在實際生活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識別網絡中信息的利弊;學習了“我和我們”,就會在生活中學會合作、培養集體觀念和集體意識;學習了“承擔社會責任”,便不會面對老人摔倒而不知所措;學習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那么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就會注重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及養成良好的性格和價值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案例選擇中要遵循生活性、開放性、啟發性的原則,將案例教學應用到課堂導入、課中講解、課后總結以及日常生活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并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興國.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J].甘肅教育,2018,(21):121.

[2]繆素珍.案例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探研[J].成才之路,2018,(28):12.

[3]吳明花.白板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學周刊,2018,(19):56.

[4]盧小艷.案例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8,(15):66.

作者:徐麗巖 單位:河北省樂亭縣汀流河鎮汀流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