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學課程教學案例資源庫探索

時間:2022-12-27 11:28:15

導語:防災減災學課程教學案例資源庫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防災減災學課程教學案例資源庫探索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自然災害具有災害種類多、災情強度大、爆發頻率高等特點,對個人乃至國家帶來巨大損失[1]。隨著對災害發生、發展規律探索的不斷深入,防災、減災能力在我國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逐漸提高,面向安全工程專業的《防災減災學課程應運而生,并持續提高要求[2]。由于研究對象涵蓋各種自然和人為災害,研究過程具有顯著的綜合交叉性,因此對災害發生發展規律、監測預報、工程防治和應急措施等科學技術難題的研究受到工程技術界的高度重視,相關問題也亟需得到解決[3]。《防災減災學》課程具有理論與實踐并重,工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從教學效果來看,多數學生反映該課程知識點多、涵蓋范圍廣,僅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很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4]。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互動、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因其以典型工程案例為基礎并呈現案例的真實情境,自19世紀哈佛大學商學院引入課堂以來逐漸在國際上產生廣泛影響,尤其體現在一些與工程實際聯系緊密的課程上[5]。但目前工程案例資源庫的建設遠遠落后于案例教學改革發展的迫切需求,豐富充足的教學案例資源庫作為課程基礎的重要依托,應進行系統化建設。因此,在新工科建設理念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大背景下,針對《防災減災學》課程存在的問題,結合防災減災技術前沿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6],本文從課程需求出發,引入實際工程案例,對其進行精煉,使之成為學生在課堂上可實際操作的教學案例資源,整理形成防災減災學教學案例資源庫。可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的緊密結合,強化案例資源的科學性、針對性、時效性和可講性,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1案例資源庫建設思路

《防災減災學》教學案例資源庫的建設立足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開展,建設標準參考培養方案設計[7],案例資源庫建設流程包括:前期工作準備、確定目標選題、搜集目標案例、案例剪裁完善和收納整理入庫。

1.1前期準備工作

針對《防災減災學》課程特點,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根據案例教學法進行初步嘗試。在講授“地震災害與防震減災工程”內容過程中,以5.12汶川地震實際案例作為重要講解部分。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課本中的理論內容提出具有實際意義的減震對策和震后應急活動措施,有助于學生提高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1.2確定目標選題

《防災減災學》教學案例資源庫的子案例資源庫選題,依據教材脈絡的核心部分進行劃分,并覆蓋課程的全部重難點。教學案例的使用應作為課堂教學環節的良好輔助,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應用于工程實踐,營造互動輕松、內容全面、層次清晰的教學氛圍。子案例資源庫與課程核心知識的對應關系見表1。

1.3搜集目標案例

本課程案例資源庫建設過程中,不僅要立足實際,把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培養要求,還要綜合考慮安全工程專業理論基礎、實踐應用和教學實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搜集目標案例應遵循如下原則:(1)科學規范原則。案例實際內容詳略得當,針對科學理論的論述嚴謹準確,整體結構層次清晰,可講性強;(2)時效覆蓋原則。教學案例資源的選取應與課程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在全面覆蓋課程重難點的基礎上,考慮防災減災工程的時代發展需求,使案例具有參考借鑒價值;(3)啟發互動原則。教學案例資源應能夠反映實際工程問題,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分析和解決,在課堂互動過程中,應具備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情景和角色要素;(4)實踐融合原則。教學案例資源應能與實踐應用深度融合,回歸工程實踐本質,促進人與社會關系的良好發展。

1.4案例剪裁完善

將搜集到的案例進行統一剪裁、調整、修正與提煉,刪減與課程內容相關性弱的部分,調整案例的解釋說明順序,修正不規范、不清晰的論述,提煉案例核心與主要內容,使之成為便于學生課堂上實際應用的規范案例。

1.5收納整理入庫

根據教學案例的災害類別、原理方法、分析流程等內容將案例標號分類管理,收集整理納入案例資源庫,成為能夠資源共享、持續使用的教學案例資源。

2教學實踐

2.1案例教學過程設計

《防災減災學》教學案例資源的實際應用,安排在每部分課程的理論教學環節之后。在某一類型災害的基本概念、危害情形、形成機理、防治措施、應急活動等基本點講解清楚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課堂上根據理論知識內容進行實際案例討論分析,以小組為單位提交結論,最終由任課教師進行點評總結。

2.2與傳統教學效果對比

與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對比可發現,運用教學案例資源進行教學可以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將學生單純作為聽眾的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參與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討論并提交最終結論的方式,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團隊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3結語

本文在新工科建設理念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大背景下,結合安全工程專業學生培養實際需求,對《防災減災學》課程進行教學案例資源庫建設。通過在課程內容中補充實際工程案例,不僅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郭皓,陳彩虹,曹軼,等.自然災害應急管理中的非政府組織[J].華北地震科學,2011(3):13-18.

[2]劉志云,李樹剛.安全工程專業繼續教育知識講座第六講防災減災工程學科的現狀與發展(上)[J].勞動保護,2011(10):110-111.

[3]彭銘,張利民,徐耀,等.自然及工程災害臨災應急管理研究[C]//大壩技術及長效性能研究進展.2011:505-513.

[4]王楊.基于“雨課堂”項目化課程混合式教學的效果與評價[J].職教論壇,2020(2):70-75.

[5]陶芙蓉,王世杰,崔月芝,等.“現代分析測試技術”課程教學案例資源庫研究與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20(34):300-301.

[6]史培軍,孔鋒,葉謙,等.災害風險科學發展與科技減災[J].地球科學進展,2014(11):1205-1211.

[7]孟萍.土木工程專業案例資源庫建設對課程教學改革的影響和意義[J].教育現代化,2020(55):71-74+85.

作者:高小迪 劉輝 景然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 應急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