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教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4 17:39: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詞匯教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檢驗醫學英語詞匯教學論文
摘要:詞匯是檢驗醫學英語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思維導圖作為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從詞匯的結構、詞源、專業課程的特點等方面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學習專業英語詞匯,通過問卷星調查和課堂效果觀察,運用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提高專業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關鍵詞:檢驗醫學專業英語;思維導圖;詞匯教學
醫學檢驗是一門現代科學實驗技術與生物醫學滲透結合的多學科交叉的醫學應用技術學科。2012年教育部提出“五改四”后,醫學檢驗技術的培養目標更改為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能從事醫學檢驗和實驗室診斷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醫學檢驗專門人才”[1-2],目標中更強調了技術的重要性及其應用范圍的廣泛性。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自動化與信息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等的發展,檢驗將不斷實現儀器的自動化、試劑的商品化、方法的標準化和管理的科學化,且內涵要更加廣泛和深奧[3]。對于未來的檢驗技師,無論是從實際工作中經常接觸的英文界面的檢測儀器和英文說明書,還是從追蹤科學研究動向、創新、創業要求,專業英語這一工具都顯得非常重要[4-5]。詞匯是學習語言的重要基礎,檢驗醫學詞匯除了具有醫學詞匯的特點,還包括一些檢測方法、光電儀器、化學試劑等,內容上偏重于化學、生物學。所以其詞匯具有“詞源生辟、詞匯長、發音不規則、一義多式、涉及面廣”等特點[6]。詞匯學習是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主要障礙,傳統的“單詞講解-課文語法分析-課文翻譯”課堂講授模式,學生積極性低,參與度小,學習效率低,課堂氣氛沉悶乏味[7-8]。所以,引導學生提高詞匯學習效率是專業英語學習的關鍵。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由世界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東尼•博贊發明,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每個進入大腦的資料都可以作為繪制思維導圖的一個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節點,每一個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可以圖文并茂地將人們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展現出來[9-11]。雖然檢驗醫學專業詞匯來源復雜生僻,體系龐大,但仍有一定的規律性[9]:詞源主要為拉丁語、希臘語,詞匯結構有其內在邏輯及規律性,又有其專業特點,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分類分層歸納聯系。如通過詞源“一詞三式”、詞根、詞綴、專業分類等角度構建詞匯思維導圖,可使繁多零碎的單詞系統化,并方便交流和學習。
1思維導圖在檢驗醫學專業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1.1對象與方法。以本校2014級65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依托教材課文,前半學期教師采用思維導圖進行詞匯引導學習,后半學期由學生通過自己繪制思維導圖完成詞匯學習。課堂上繪制繪思維導圖,首先由1名英語水平中等的學生在黑板上開始,其他同學根據規律補充添加所知或查找相關詞匯共同完成;課下作業繪制的思維導圖可以通過班級微信群交流分享。學期末對學生的專業英語學習興趣、詞匯學習能力情況進行問卷星調查。1.2問卷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89.32%的學生認為專業詞匯的學習有用,過半數學生對專業英語學習感興趣,超過60.00%的學生在詞匯學習時能運用詞匯特點進行聯想學習,會用思維導圖進行歸納總結和拓展學習。但是仍然有約17.00%的學生經常上課睡覺、玩手機等。見表1。
2思維導圖的應用實例
語言學英語詞匯教學論文
一、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詞匯知識是英語知識體系的最基礎內容,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根據學生英語詞匯認知的實際情況并結合教材的實際內容開展教學,對于改善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最終構建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意義重大。多年來,我國一直高度重視英語教研活動,關于英語教學、尤其是英語詞匯教學的研究成果頗豐,但也不可否認,目前我國的英語詞匯教學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傳統的英語詞匯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僅強調詞匯灌輸的數量,而且是單向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認知思維能力的培養,影響了英語詞匯教學的效率。第二,英語詞匯教學過于模式化和教條化,而理論研究又僅僅囿于西方已有成果,甚至簡單套用其理論于我國的英語詞匯教學,忽視我國英語詞匯教學的實際,有關外語學習環境下的詞匯教學略顯蒼白。第三,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對詞匯習得策略的講解和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在學習、應用較復雜的英語詞匯時感覺困難重重,從而影響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提升。第四,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簡單機械地講授詞匯的意義和用法,而忽略了該詞匯與所在的語篇的整體認知關系,更談不上講解相關英語詞匯在語篇銜接中的作用。第五,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學生習慣于按照詞匯的基本意思來理解句子,而忽略了該句子所形成的具體上下文關系,機械地把詞與句割裂開來。
二、認知語言學與英語詞匯教學
認知語言學的建立和發展與認知科學的理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二者之間存在著同步發展、相輔相成的關系。它以身體經驗和認知為出發點,以概念結構和意義研究為中心,尋求語言事實背后的認知方式。[1]在認知語言學看來,語言的習得機制是人的大腦對語言信息的不斷儲存、加工和輸出的過程。在認知語言學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諸多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對于其他相關學科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對英語詞匯教學實踐能夠發揮重要理論指導價值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相似性理論、概念隱喻理論和原型范疇理論。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英語詞匯學習討論,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認知語言學和英語詞匯教學之間是相互補充、互為基礎的關系。因此,在英語詞匯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合理運用認知語言學理論,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認知語言學理論對英語詞匯教學的積極影響主要有如下表現。第一,認知語言學強調學習者的語言認知和使用能力,并主張通過其來判斷學習者的綜合認知能力的發展狀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以此為基礎,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實踐中,不僅教會學生英語詞匯的相關知識,而且也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這些英語知識和詞匯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英語語言學習的興趣,提高英語語言學習的效率;第二,認知語言學倡導樹狀記憶法,將其運用到英語詞匯教學之中,就是要求教師能夠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所學英語詞匯的原型意義,更便捷記憶和運用英語詞匯。
三、認知語言學理論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針對目前我國英語詞匯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教師的英語詞匯教學應該注意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基本詞匯隱喻釋義,側重“一詞多義”現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詞匯習得認知策略,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其英語詞匯的學習效率。1.使學生在充分理解基本詞匯隱喻釋義的基礎上擴大詞匯量認知語言學認為,基本詞匯是伴隨基本范疇而產生的,而且基本詞匯的使用頻率最高。教師在教授英語基本詞匯時應該按詞匯的有用性和使用頻率逐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在日常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教科書中所列的大部分詞匯都屬于基本詞匯,具有較強的構詞能力。在英語詞匯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基本詞匯的認知闡釋和相應訓練,同時,教師應避免僅僅為了增加學生的詞匯量而盲目地加重學生的詞匯學習負擔。比如,在認知語言學指導下,教師常用的語言詞匯教學方式是在講解基本詞匯的過程中,運用合成法派生出無限的非基本等級詞。在英語中有為數眾多的前綴、后綴和詞根在詞匯的衍生方面具有強大的組合能力。例如,前綴sub的意義為“(等級或相對位置方面)在……之下的”,在此基礎上,學生能較容易地掌握以下詞匯的意義“subway(地鐵),subculture(亞文化),submarine(海底的、潛水艇),subspecies(亞物種)”;學生在掌握詞根air(空氣、空中、外觀)的基礎上,對于以下詞匯的掌握就變得更加容易并且理解更加到位了:aircraft(飛機、飛行器),airline(航空公司、航線),airport(飛機場、航空站),airplane(飛機)等。在實際的英語基本詞匯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語言學習任務和學生的英語認知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并理解英語基本詞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訓練學生正確理解基本詞匯后面的隱喻含義。除此之外,由于基本詞匯其意義具有不斷擴展、發散的特性,能夠生發出更多的隱喻意義。所以,教師一方面幫助學生養成獨立的觀察分析能力,在具體的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獨立根據基本詞匯的釋義進行聯想,從而掌握該詞匯的延伸釋義。[2]例如,下列詞匯詞義的延伸就是依據于其內在的隱喻關系:jet“噴嘴”延伸為“噴氣飛機”;shuttle“梭”延伸為“穿梭外交”;yawn“打哈欠”延伸為“令人厭倦的人或東西”;shot“射擊”延伸為“注射”;dialogue“對話”延伸為“兩國領導人之間交換意見”;remote“遙遠的”延伸為“遙控的”;plain“明白的”延伸為“穿便衣”等等。2.運用“一詞多義”教學,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并擴充其詞匯量“一詞多義”,即“多義詞”,是指某一詞匯形式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關聯的義項,是語言習得過程中的普遍現象。認知語言學認為多義現象是人類以認知模式如隱喻和轉喻為工具,對一個詞的原義擴展衍生的結果,它體現了人類對客觀事物范疇化和概念化的過程。多義詞的各項詞義是在原型詞義的基礎上通過隱喻映射擴展出來的。[3]重視“一詞多義”的教學環節對促進語言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認知語言學從人類的認知過程出發,強調對語義講解的重要性以及對一詞多義現象的重視。范疇理論認為同一范疇的成員之間的地位并不平等,范疇成員之間具有家族相似性,成員的家族相似性的典型程度越高,越接近原型成員;反之,則越接近邊緣成員。[4]比如,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看到單詞“head”時首先想到的“頭部”,這里,我們可以從“head”的“人體最上部,長著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這個原型義項演繹到“物體的兩端”另一個義項,另外,我們還可以把“物體的兩端”這個義項繼續引申,可以引申出“事情的起點或終點”等詞義。再比如,我們還可以對“head”這個詞繼續具體化,就可以引申出“頭目”的意思。如英語中有headnurse(護士長)和)headlibrarian(圖書管理員組長)之類的詞匯組合。此類的搭配就是利用了“人體最上部分”的隱喻表達。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詞匯的“一詞多義”。通過英語詞匯“一詞多義”的教學,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詞匯原型釋義與隱喻釋義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一詞多義;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從英語詞匯的本源意義上增強英語詞匯學習的能力和英語文化認同,這樣,學生既增加了他的英語詞匯量,又提高他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3.創新學生的隱喻思維能力,使其能夠有意義地學習英語詞匯傳統的英語詞匯教學,教師往往只注重向學生講解詞匯的常用意義,卻忽視了對其豐富的隱喻意義的教學。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詞義,教師可以把認知語言學,尤其是其隱喻理論應用到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之中,培養學生的隱喻思維能力,使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變得有意義而且高效。創新學生的隱喻思維能力,可以使其更好理解英語言文學的修辭及其意境,提高學生文學欣賞能力。比如,kick一詞本意是“踢(某人或某物)”,可引申為“懲罰或攻擊(某人或某物)”等意思,在“踢”與“懲罰或攻擊”之間存在著隱喻關系,其中,“踢”是始源域,“懲罰或攻擊”是目標域。在講授這個單詞時,提醒學生注意kick在具體句子中的意義,使該詞與所處的局部語境密切聯系在一起。例如,Iwouldn’tkickhimwhenheisdownunlessheisreallytryingtokillme.理解此句的關鍵其實就在于對kickhimwhenheisdown部分的理解:kick可引申為攻擊某人,介詞down通常表示事態發展的“向下、倒退”等趨勢,somebodyisdown通常指某人境遇的糟糕、不順。因此,kicksomeonewhenheisdown準確的“猜測”為“落井下石、乘人之危、乘勢踏沉船”等意思。結合句末的“tryingtokillme”,此句可理解為“我不會乘人之危去搞他,除非他真的試圖殺我”。4.注重英語詞匯在語篇銜接中的作用英語詞匯的教學不能脫離語篇孤立地進行。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真講解詞匯的語篇銜接功能,提醒學生注意相關詞匯與所處語篇的具體整體認知關系。英語詞匯在語篇銜接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功能。(1)體現語篇的因果關系。下列詞語或結構在語篇中明顯地體現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教師對此類詞匯知識的講解應在其所處的語篇中進行,通過詞匯的篇章銜接作用更好地了解句間或段落間的因果關系:resultin,resultfrom,asaresult,asaresultof--,because,becauseof,so--that,consequently,thus,otherwise,therefore,inconsequence等。(2)體現語篇的轉折關系。下列詞匯或結構在語篇中的運用可以幫助讀者體會“此處”的邏輯意義與前所述意義相反,能更加明確地表明作者的態度,使行文間的邏輯性更強、更合理:but,however,nevertheless,instead,ontheotherhand,bycontrast,inthecontrary,while,likewise等。(3)體現語篇的時空關系。下列詞匯或結構在語篇中的運用能夠更貼切地體現小句之間的時空關系,從而有助于語篇形式和意義的有機連貫。first,tobeginwith,eventually,finally,previously,initially,secondly,next,then等。(4)體現語篇的信息添加關系。下列詞匯在語篇中的運用可以使小句對前一句所呈現的信息進一步補充、說明,從而使語篇在內容的呈現方面渾然一體:first,furthermore,besides,moreover,inaddition,what’smore,lastbutnotleast等。總之,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運用認知語言學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其運用技巧,激發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詞匯學習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效率。
詞匯和語篇教學論文
摘要:文化和語言密不可分,文化教學是英語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教師要充分考慮文化因素,將語言教學與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相結合。在語言教學最常見的詞匯和語篇教學的過程中,尤其應當進行積極的文化導入。
關鍵詞:文化導入;英語教學;詞匯;語篇
一、詞匯教學中的文化的導入
課堂教學中,涉及新詞、詞組時,教師常對詞義、搭配進行詳細講解,尤其會給出例句,充分幫助學生掌握和記憶單詞,而對詞匯的文化內涵重視不夠。詞匯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鏡子。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風俗習慣都在詞匯中得到體現。而許多詞匯都帶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含義光從字面上是無法理解的。此時的文化導入應圍繞以下四方面進行。
第一,詞語的深層內涵:一個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與概念會在詞匯中有所顯現,很多情況下,不同語言中指稱意義或語面意義相同的詞語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內涵意義。這類詞語在教學中尤其值得注意。比如“individualism”一詞,中文翻譯為“個人主義”,對中國學生的調查發現,該詞在中文中的含義等同于“利己主義”“唯我主義”和“自私自利”,是傳統的貶義詞。而這個詞在英語中原本是個哲學術語,表達一種強調個體重要性的思想,是一個中性詞。(高一虹,2002)再如97年香港回歸,中外媒體對香港“回歸”的英譯有多種,最常有兩種:“return”與“revert”,前者為我國傳媒所采用,后者集中出現在西方媒體及學術界。一般的詞典對兩者的定義沒有多少區別,都有“返回到原來狀態”、“返還原主人”的意思,但是仔細追究兩個詞的內涵就會發現,“return”的含義是“物歸原主”,尤指歸還被他人非法強占的財產,或被強盜硬行掠走的財物(《牛津英語大辭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CharendonP,1989)。而《牛津英語大辭典》對“revert”的界定是:捐贈者捐贈的財產到了捐贈者與接受者商定的法律期限后返還給財產的原捐贈人或他的財產繼承人,“因此,在香港的語境中“revert”就有了如下的含義:英國對香港的占有是基于大英帝國和清政府共同商定的協議,不論是占有還是‘交還’都是履行法律義務,是值得稱道的遵法守法行為。”(朱剛,2002)這樣的文化意義自然不會被中國人接受。
第二,詞語的不等值性:有些同一概念的詞語在兩種文化中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內涵,這種不相等的對應關系常反映出漢英文化因素的不對等。如果對這些詞語不加了解,使用不當,勢必會在交際中帶來窘迫、誤解,甚至導致交際失敗。比如dragon一詞在英語中指的是一種能吐火的怪獸或兇惡的女人、母夜叉,所以dragon在英語民族文化中不被人所喜愛,常用作貶義詞。而龍在中國文化中則是一種吉祥和權威的象征,中國人對“龍”有一種特別的偏愛,稱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做父母的都會“望子成龍”。為避免詞語的不等值性所帶來的交際窘迫,在初次學習這些詞的時候就應當讓學生對其特點加以了解。在教授詞匯時,不能只傳授它的基本含義,還應該傳授詞匯的文化內涵。
海軍英語詞匯教學論文
1巧用構詞規律,快速擴充詞匯量
1.1合成法
所謂合成法,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組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新單詞的方法。海軍英語中大量使用各種復合詞,以簡化句子結構,使表達更為精煉。如:battlefield(戰場)、battlespace(作戰空間)、Air-SeaBattle(空海一體戰)等。對于學員來講,合成法構成的單詞比較好記,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員應提醒學員復合詞的含義并非只是每個單詞含義的累加,而應講解復合詞的新含義,以免造成誤解。
1.2縮略詞
海軍英語用詞簡潔的特點還表現在文章大量使用縮略詞上。縮略詞的使用不僅簡單明了,而且節約篇幅。海軍英語中的縮略詞主要包括單詞截短法和詞組縮略法。單詞截短法是截取單詞的一部分來代表整個單詞的方法,即取單詞的某個部分或單詞中的輔音字母來構成新的單詞,如BAG=baggage(輜重)、LANT=Atlantic(大西洋)、RON=squadron(中隊)、HQ=headquarters(司令部)、WPN=weapon(武器)等。詞組縮略語的使用尤為廣泛,主要包括首字母縮略法和拼綴法,如:PSYOP=psychologicaloperations(心理戰)、NCW=networkcentricwarfare(網絡中心戰)等。
2運用語義場理論,指導詞匯分類學習
英語記憶規律詞匯教學論文
一、影響高中生記憶的因素
利用記憶規律識記單詞在英語詞匯掌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般影響學生記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時間因素。研究發現,在學習中遺忘的情況并不一樣,在學習的初期階段最容易遺忘,然后隨著時間推移,遺忘速度減慢,這說明在學習中遺忘是分快慢的。在學習的初期,應在遺忘之前,通過各種方式對單詞加以鞏固,后期應在合理的安排下間接性地進行回顧,這有利于獲得較好的記憶效果。材料性質。研究表明,材料性質不同,所獲得的記憶效果也會不同,學生對無意義的音節記憶效果最差,而對詩歌和散文的記憶效果最好。
二、詞匯教學中應用的記憶規律
為了提高高中生的詞匯學習效率,利用課堂上輸入和鞏固兩個環節進行應用,再把課堂上的教學及記憶規律相互結合,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詞匯教學中應用的記憶規律為:
(1)教師應該對詞匯表中的生詞按照出現的頻率進行劃分,對于一些常用的詞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做到會聽、會認、會寫、會說,并掌握最常見的搭配詞語;而對出現頻率較低的詞匯,要求學生認識并會讀即可。
(2)教師應幫助學生根據詞匯特點將詞匯進行歸類,這有利于記憶一些雜亂無章的詞匯。
心理詞庫詞匯教學論文
一、雙語心理詞匯的理論研究
心理詞庫組織是指大腦中的詞匯是以何種方式儲存在大腦中的,研究者普遍認為相關的詞匯可能儲存在一起。目前較為推崇的儲存模式是Collins和Loftus提出的激活擴散模型。這個模型認為詞匯在大腦中的表征就像一個網絡,網絡中遍布相互聯系的節點。節點代表詞的概念,節點之間不具有層次性,按照概念的相似性進行組織。節點之間的距離由兩個因素決定,一個是概念的結構特點,如屬性關系;一個是概念的典型性或概念之間的連接強度。詞匯通過不斷擴散的激活來提取:激活發生在一個節點上,然后在整個概念網絡平行擴散開來,隨著距離的增加,激活水平逐漸降低,離開始激活點越近的節點得到的激活越強,越遠就越弱。該模型實際上是詞匯的語義組織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釋頻率效應和與語義有關的詞匯問題。那么這些儲存在詞庫中的詞匯是如何被提取出來的呢?詞匯的提取是一個心理詞庫被激活的過程,不同的詞匯有不同激活水平。而激活水平與詞匯出現的頻率是否具有歧義,受詞素結構等因素的影響。高頻詞提取普遍快于低頻詞;具有多個意義的單詞提取時間較長;含有多個詞素的單詞提取時間也較長。詞匯呈現的方式也影響詞匯的提取,視覺模式下呈現的單詞提取速度明顯快于聽覺模式。心理詞匯的組織具有語言普遍性,一般只針對一語者。那么對于雙語者而言,兩種語言又是如何組織的呢?針對這個問題,心理語言學家提出了雙語心理詞庫的概念,并對兩種語言在心理詞庫中是如何儲存進行探討,提出了許多關于雙語心理詞庫組織的理論模型。最早是Weinreich提出的三種組織結構,分別為并列型、復合型及從屬型。并列型指兩種語言是各自獨立的概念系統;復合型即兩種語言共享一個概念系統;從屬型即二語詞的意義需要通過其一語的翻譯對等詞來建立。后來董燕萍提出自己的模型,即共享分布非對稱模型,她認為兩種語言在詞名層沒有連接,但共享概念表征,一語詞名和共享概念的聯系強于二語詞名層和概念的聯系。比如,英文單詞“beauty”。和中文單詞“美麗”共享一個概念表征,但對學習英文的中國人來說,中文單詞“美麗”與概念的連接要強于英文單詞“beauty”和概念的連接,所以看到“美麗”比看到“beauty”更快激發概念,提取“美麗”要比提取“beauty”更快。除了研究兩大語言體系在大腦中的儲存外,也有學者著眼于研究二語單詞本身的發展。NanJiang認為,一個二語單詞有三個發展階段:詞形發展階段、一語概念層中介階段和二語詞匯整合階段。同一個學習者心理詞庫中的詞匯可能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些詞匯處在第一階段,有些詞匯發展到第二階段,有些詞匯發展到第三階段,而這三個階段之間沒有具體的分界線,詞匯的發展是一個連續體。
二、對教學的啟示
心理詞庫的理論中,有關詞匯儲存提取和雙語詞匯之間關系的理論有助于了解詞匯習得的內在規律,對二語詞匯教學有重要指導作用。第一,按照激活擴散模型理論,詞匯是以語義相似性組織起來的概念網絡,那么教單詞時加強語義相似單詞的輸入,有助于加強該單詞在整個語義網絡中節點的激活和提取。目前課堂教詞匯一般都以篇章為基礎,教師教授篇章中出現的新單詞之間并沒有系統的語義聯系,更不用提相似性了。所以,建議教師在教單詞時,把新單詞跟以前學過的近義詞相結合進行教學,如教新單詞apparent可以跟obvious、evident、distinct等詞放在一起,既復習了以前的單詞,又可以幫助學生在心理詞庫建立有效的語義網絡,方便提取。第二,教授單詞時避免講解意思,造例句的傳統方法,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聯想能力學習和記住單詞。根據激活擴散理論,當人們收到外面的刺激,如聲音和文字,詞庫網絡中相關的詞就會被激活,同時,與其相關的認知領域和有關的詞匯也會被激活。詞與詞之間的聯系除了語義相似性還有語義相關性,有關同一個主題的單詞在心理詞庫中的聯系會更加緊密,可以相互激活。因此,單詞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就某一個單詞進行自由聯想,充分激活跟該單詞有關的心理詞庫中的節點,比如,教coalmine時,可以先讓學生自由聯想,學生可能會想到black、explosion、danger、death等。每一次聯想都是對該詞組的一次刺激,學生對這個詞組的記憶痕跡就會更深,那么這個詞組將來被提取的成功率會大大增加。第三,根據詞匯發展理論,心理詞匯中的二語單詞發展階段各不相同,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先判斷學生大部分詞匯所處的階段和每個階段的特點,采取相應方法進行有效教學。幫助學生把詞匯從第一階段發展到第二階段,從第二階段發展到第三階段,達到一種比較理想的詞匯儲存狀態。第四,根據董燕萍的共享分布非對稱模型,第二語言詞匯的形式和意義不能獨立于一語單獨構建,大部分詞匯教學都側重于二語詞匯到共享語義方向的聯結,教會單詞意思,而忽略語言應用,即共享概念到二語詞匯的聯結。所以,學生經常會提取不出單詞形容一個想法或概念,這就說明他們的共享概念到二語詞匯之間的聯結不夠強,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詞匯的產出,加強語義與二語詞匯的聯結。
三、結論
心理詞庫理論的發展給詞匯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隨著心理詞匯理論研究不斷深入,對詞匯教學將會有更大實際指導價值,使詞匯的教與學更合理、更科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我國英語教學大環境和學生個體差異,結合雙語心理詞匯的組織、提取和發展特征,幫助學習者建立一個詞匯概念網絡,使二語學習者能夠直接聯系語義與概念,有效習得二語詞匯,提高二語水平。
英語詞匯教學論文10篇
第一篇:高職院校英語詞匯教學
一、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英語詞匯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搭配錯誤
詞語搭配是單詞出現和使用最常見的方式,搭配的關鍵除了語法規則,還有語義特征。因此,糾正學生英語語言中的錯誤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搭配的角度入手,糾正學生詞語搭配的錯誤。在實際英語詞匯教學和英語學習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英語語言能力較弱,在記憶單詞時仍習慣于單純的記憶單詞的發音、拼寫和中文含義,對詞語相關的語法規則和常用方法沒有充足的了解,學生在使用單詞時經常出現詞語搭配錯誤。語法詞匯搭配錯誤語法詞匯的搭配比較固定,一般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詞組的搭配由語言的內部要素決定,不能隨意對其進行變動。但是,對于相關語法詞匯搭配不夠熟練的學生,經常會在中心詞語與介詞、不定式、從句構成中出現搭配錯誤。詞匯詞語搭配錯誤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混淆一些常用詞的概念、用法,造成詞匯詞語搭配錯誤。
(二)受母語干擾的用詞錯誤
在中國的英語教學中,中文對英語教學的影響較大,學生甚至老師在進行口頭或書面的表達時,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中文使用習慣的影響。由于中西方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的不同,在使用詞語搭配的過程中,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看到,學生往往是按照單詞的中文意思來選擇搭配,忽略了語言出現和存在的特定的環境,這就使英語詞匯的運用出現錯誤。
技校英語詞匯教學論文
1.技校生英語詞匯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首先,技校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詞匯教學,只注重課文內容講解,造成詞匯教學一帶而過的現象。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不重視學習方法的講解,只樂于運用簡單的教學方法,對單詞拼寫、音標、語法等進行詳細解釋,而對語言意境等懶于涉及,給學生英語學習造成很大困難,使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直接影響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其次,技校生英語基礎差,對詞匯的掌握程度低,同時缺乏學習意志力。教師沒有進行良好的教學,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英語詞匯,很容易使其課后難以展開英語詞匯學習。最后,學生不喜歡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滿意,這種惡性循環持續進行,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導致學生英語水平極差。
2.提高技校英語詞匯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2.1從技校學生實際情況出發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首先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合理的英語詞匯教學策略。技校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普遍特點是:基礎水平較差,其中包括詞匯量小、理解運用能力低;學生不重視英語詞匯學習,沒有進行英語詞匯學習的積極性及自信心;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學習方法較落后,以上幾點都會影響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因此,教師不能僅依據教材制定教學的起點,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制定教學起點,如果學生的水平低于教材起點,那教師在教學中要制定較低的學習起點,同時注意做好與教材內容的銜接。此外,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展開英語詞匯教學,對技校學生為什么學習英語,該擁有什么程度的英語能力等疑問,展開充分調查,了解學生的需求,之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詞匯教學,進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學生興趣為起點,不斷進行教育方式改良,教學中隨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2積極進行課堂改革
法律英語詞匯教學論文
【摘要】本文從隱喻認知角度下探討了法律英語詞匯通常具備的語言特征及特殊英語詞匯語用特征,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實際,探討實用的法律英語翻譯教學策略:應對“一詞多義”現象,設置不同的語境;應對特殊專業詞匯,注重詞義解釋和語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語用教學。
【關鍵詞】隱喻認知;法律英語;語用教學
法律英語詞匯和基本詞匯相比并非異常特別,大多數是常用詞匯被賦予了法律語境意義,也就是常說的“一詞多義”現象,也有些具有法律特殊意義的詞匯,就是人們常說的“熟詞生義”及有特殊法律意義的古英語、法語和拉丁語。如何在法律專業英語詞匯翻譯及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在實用的理論指導下結合實際進行相應的教學研究。隱喻認知具有隱喻性本質。隨著近年來研究的不斷深入,隱喻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段,更是一種認知現象。語言具有隱喻性,可以生成語言,促使詞義不斷發展。本文將隱喻認知理論與法律英語詞匯翻譯教學相結合,探討出一種抽象概念轉具體的教學途徑。
一、法律英語詞匯的特征
通常來說,法律英語課堂上出現的此類詞匯與其他英語課堂上所教授的詞匯沒有區別。但是也有些具備法律領域特有的意義。法律詞匯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基本詞匯的“一詞多義”現象。法律英語專業教材一般與標準的英語教材結構上大同小異,大多數法律英語課文內容各有所側重。英語教材上的課文一般高于學生現有的英語水平,有些專門詞匯難以掌握。這些詞匯顯然與法律并無太多關聯,只用于介紹法律專有知識或者闡述某些法律問題。這種詞匯往往是法律專業英語課堂講授的重點,所占比例也最高,講授上也有一定困難。(二)普通詞匯體現特殊意義,及特色法律詞匯:古英語、法語和拉丁語。前者就是人們常說的“熟詞生義”。是在時代變遷中從具有多種意義的普通詞匯中分離出來的獨特的法律詞義。因此在法律語境中會有明確的專業意思。這一類詞是教學中法律英語教師要特別側重的部分。后者是來自古羅馬法律中的拉丁語詞匯。雖然古英語在日常英語口語中已不再使用,但是在法律文件和法庭上隨處可見;法語和拉丁語等外來語法律詞匯大多沿用至今。由于英美法系與大陸法都受到羅馬法的不同程度影響,以至于法律英語中也難免出現古英語、拉丁語和法語的專業詞匯,但是為數不多,卻足以見證法律英語漫長經歷與發展演變的過程。古英語詞匯中有許多拉丁語,如:bid,freedom,land,theftworth等。同時法語中也遺留不少法律語境詞匯如:offer,liberty,country,larceny,attorney,balif,f等。
二、隱喻認知理論下法律英語詞匯教學
藝體生英語詞匯教學論文
摘要:2015年12月17日,我在我校高二(4)班上了一堂市級英語公開課.作為福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研究”課題組成員,我在課題組組長蘭鄭勇老師的指導下,精心設計,充分準備,結合中國允許生二胎的時事熱點自編故事,把本單元的目標詞匯融匯在其中,讓學生在圖文并茂的閱讀文本中猜測理解掌握詞匯.順利實現了詞匯教學詞塊化,詞匯教學語境化.為在新高考形勢下如何進行新課詞匯教學,提高詞匯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等方面樹立了一個示范.
關鍵詞:藝體生;教學語境;詞塊
我任教的高二兩個理科班,藝術和體育生占大多數,針對藝體生基礎差又厭學的情況,我覺得藝體生要從詞匯抓起,英語學習中最困難的是詞匯記憶,英語教學中如果不注重詞匯教學,硬開展其他技能訓練,教學效率太低.因此我在設計這堂詞匯教學公開課時,注重為新課詞匯創設語境,加強詞匯記憶的策略指導,開展活潑有趣的競賽,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
第一步驟導入
在這節公開課中,我要上人教版必修六的unit3ahealthylife的詞匯教學課.但我用人教版必修二的課文Abalanceddiet的男女主角Wangpeng和Yonghui的故事導入,在這篇課文中,男女主人公的餐廳因為不同的飲食理念分別提供給顧客energyGgivingfood和protectivefood,他們因此還鬧矛盾,后來他們經過溝通交流知道了飲食要營養全面才是最好的,于是決定把他們的菜單合并,提供給顧客abanlanceddiet.最后他們結婚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用這個故事熱身導入,學生熟悉故事,很感興趣,又復習了重要的詞匯短語:balanceddiet,putonweight,getslimmer,getmarGried等等.平衡飲食的主題與本節課健康的生活方式主題不謀而合.心理學實驗也表明,把相關內容集中或者聯系起來學習和記憶效果更佳,這也就是認知心理學所說的編碼作用.
第二步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