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詞典英語詞匯教學論文

時間:2022-05-15 11:35:27

導語:心理詞典英語詞匯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詞典英語詞匯教學論文

1心理詞典概述

1.1心理詞典的特性

隨著個人的認知體驗在不斷地更新,有新詞和舊詞新義的習得,也有一些詞匯的遺忘等,有即時更新的特點。從使用角度來說,心理詞庫中的詞匯從長時記憶中的提取速度異常之快。一般常人說話的速度每分鐘125~180個詞,意味著聽話人和說話人在正常的交際中每秒從長時記憶中提取2~3個詞,并且需要結合上下語境才能提取合適的詞義。

1.2雙語心理詞典的建構

當人們學習第二語言時,二語習得心理詞典的建構與母語心理詞典的建構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劉慎軍、陳佳宜,2013)。雙語心理詞典的研究重點集中在雙語詞匯概念與形式的表征關系上(桂世春,2000)。并且,在雙語習得者的大腦中,關于兩種語言詞匯知識的心理詞庫是獨立存儲還是共享的,共享的方式又是什么,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觀點。Weinreich(1953)首先提出雙語詞匯知識的三種組織結構,并列型(coordinate)、復合型(compound)和從屬型(subordinate)。經過不斷地研究,繼Weinreich之后,又有研究者提出了關于雙語心理詞庫的組織的理論模型,典型的有詞匯連接模型、概念中介模型和共享分布式非對稱模型。詞匯連接模型:第二語言詞匯和概念的聯結要通過第一語言詞匯,即L2-L1-C(concept)。概念中介模型:在兩種語言的認知研究中,雙語者的兩種詞匯信息分別存儲在兩個獨立的語言系統中,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在詞匯水平上沒有直接聯系,但是都共享一個概念表征(劉慎軍、陳佳宜,2013)。董燕萍(1998)提出共享分布式非對稱模型,認為雙語者隨著第二語言熟練程度的變化,其詞匯和概念聯結呈現動態發展的趨勢,共享概念表征,但第一語言詞匯和概念的聯結強于第二語言和概念的聯結。例如,雖然在大腦中概念表征是被共享的,但母語詞匯如“椅子”,和共享概念如“furniture”的聯結要強于二語名詞如英語詞匯“chair”和共享概念的聯結。但是,這種聯結水平直接受到第二語言熟練程度的影響,例如英語初學者,其英語的詞匯系統不是獨立的,更多依賴母語漢語的表征系統,隨著英語水平的提高,母語漢語和英語之間、英語和共同概念之間的聯結會加強,英語詞匯系統的獨立性也隨之變強(劉慎軍、陳佳宜,2013),因此教師在對初學者的英語詞匯教學中應運用一定量的母語,隨著學習者的英語水平漸漸提高,酌情逐步降低母語的使用。

2心理詞典理論對高職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2.1幫助學生構建詞匯概念網絡

心理詞匯組織的激活擴散理論告訴我們,不同的詞匯依照它們之間的關系以概念網絡的形式連接起來。擴散激活模型是建立在本族語的基礎上,因此二語詞匯學習的目標是建立所有詞匯的概念網絡。目前,大部分高職學生學英語詞匯仍然是機械地死記硬背單詞表上的單詞。單憑死記硬背一個個單詞,不掌握詞匯之間的聯系,既花費時間,詞匯遺忘率又高,其結果是“長時低效”,產生焦慮情緒。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英語詞匯網絡系統。在教授新單詞的同時,突出強調學生學習熟詞生義,掌握詞匯的深度知識,即全面地把握一個詞匯。使學生掌握每個英語詞匯的語義網絡。第一種是詞匯的縱聚合關系,主要是指詞匯的搭配關系,引導學生關注詞匯的固定搭配、習語和常用表達式,第二種是詞匯的橫聚合關系,主要是同一語義范疇的詞匯關系,即同義詞關系,如blue,red,black,green等形成以“顏色”為核心的語義網絡,因為這些詞都屬于顏色范疇的關系。如reply,whisper,mutter,gasp,stammer,expatiate,explain,roar等詞都有“說”的含義,在講解時不但要告知學生這些詞都有“說”的含義更要區分每個單詞之間的細微區別。這樣即建立起近義詞之間的關系網,又避免產生誤用。此外,積極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時,使用書本詞典,而不是圖便捷選擇電子詞典。電子詞典的詞條解釋一般都很簡單,而大部分書本詞典對各個詞條的義項或搭配解析詳盡,并附隨豐富的例句,使學生在例句的語境中掌握該詞的意思和具體用法。學生可以巧妙地借助書本詞典在自己已形成的詞匯概念網絡上擴充新詞或舊詞的新意思和搭配,使詞匯知識更完整、更有條理,最終形成優質的詞匯概念網絡,以便在使用時能更快地激活和提取所需詞匯。

2.2采用詞塊教學

Aitchison(2003)提出在母語心理詞典中,語言的存儲于輸出并不是以單個詞為單位,固定搭配的詞組語義聯系最為密切,更容易被提取。Schmitt(2000)認為二語詞匯心理詞典的建構模型與母語心理詞典的建構模式越接近,則詞匯學習效果越突出。吳靜和王瑞東(2002)指出,詞匯記憶的理想模式是詞塊記憶。因此,教師在詞匯教學時,可采用詞塊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生詞塊意識,使得學生改變對詞匯學習的原有認知。接著,對學生闡述詞塊的概念及界定,指導學生觀察,發現書面語和口語中的詞塊,并督促學生及時做好詞塊的記錄和整理。最后,鼓勵學生將詞塊視作詞匯的最小單位來記憶和運用。這樣學生學習詞匯的過程,不是把單詞一個個零散地獨立記憶,而是把單詞構成一定意義的詞塊,進行詞塊的記憶。隨著學生習得詞匯量的不斷增加,詞塊通過一定的聯想,不斷地鏈接,在大腦中逐漸形成一套相互關聯的網絡結構,使學生在詞匯產出之用時能夠自如的搜索、提取、運用。

2.3運用詞匯概念聯想釋義法

大部分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相比本科院校的學生要薄弱,究其原因除學習動機不夠強外,學習方法上也存在誤區。例如,詞匯記憶上,一些學生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很多零散的單詞,一味追求詞匯數量,而忽略詞匯的質量,脫離語境地記憶單詞的拼寫和中文含義,不知道單詞具體用法及確切含義。最后,背了很多單詞,但是快速遺忘,即使短時記住也不會用。面對這種現象,教師在詞匯教學時應跟學生指出孤立的詞匯記憶容易遺忘。并指導學生憑借各種詞族和構詞關系、同義詞及反義詞等各種語義關系、上下文關系等聯想構建詞匯網絡,這樣不但有利于詞匯的長久記憶,而且便于詞匯的檢查和提取。如教anger一詞,讓學生不僅要掌握anger的讀音,弄清楚anger在語法上可以做名詞和動詞,還要掌握anger的常見派生詞,如angry,angering等。再鼓勵學生進一步了解其搭配,做名詞時angeratsb/sth和inanger。它的反義詞是pleasure、happiness、delight等。在學生頭腦中形成anger這一詞的詞匯概念聯想圖。

2.4有效積累心理詞匯

學生在不斷的詞匯習得過程中積累了一定量的心理詞匯,但在使用時常常不能有效地激活已積累的英語詞匯。有些詞匯,閱讀文章時看到能知其意,但當別人說出來時竟聽不懂,這就是說對該詞的語音特征尚未熟練掌握,一經指出就恍然大悟。另一種現象,當學生進行口語表達和寫作時,往往詞匯不能信手拈來或即使想起也會產生誤用。這不僅說明頭腦中詞匯記憶不牢固,更說明這些詞匯還只是處于領會式掌握狀態,并沒有有效地存儲于心理詞典中,因此無法被有效激活。要做到有效地積累心理詞匯,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詞匯的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來多次接觸詞匯,反復運用學習,逐漸熟練地掌握詞的各方面特征,因為任何人任何語言的心理詞匯都不是一次形成后固定不變,而是在學習中不斷變化、發展、豐富心理詞庫

3結束語

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指導并幫助學生將詞與詞之間的所有信息以網絡的形式連接在一起,最終建立一個英語心理詞典,這樣不但符合人類的記憶規律,而且會減輕詞匯提取的難度,加快詞匯提取速度,增加詞匯提取和運用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該文的探討分析是理論性的,其結論有待更多實證研究的支持。

作者:張曉娜單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