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學法在英語詞匯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7-27 08:15:57

導語:自然教學法在英語詞匯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然教學法在英語詞匯教學的應用

[摘要]詞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自然教學法是以克拉申的語言監察理論為主要理論基礎,強調以學生需要為中心,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輸入與實際緊密結合、學生可理解的材料,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習得目標語。該方法在詞匯教學中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探討了自然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自然教學法;i+1輸入假設;情感過濾假設;詞匯教學學習

任何一種語言,詞匯是基礎。詞匯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然而,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實踐表明,課堂詞匯教學耗時多,效果不甚理想。原因在于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和有效的教學方法。為改善英語課堂詞匯教學效果,國內外學者基于不同的英語教學法提出了不同的詞匯教學方法,比如有語法翻譯法、聽說法、交際法等,但這些方法都沒能最終解決中國學生英語詞匯量和詞匯運用能力的問題。

一、自然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自然教學法”(NaturalApproach)是美國著名語言教育學家Krashen與Terrell于1983年在他們合著的《自然法:課堂語言習得》(TheNaturalApproach:LanguageAcquisitionintheClassroom)一書中提出來的。其理論基礎是Krashen的語言監察理論(TheMonitorModel),該理論由五個假設組成:習得-學得差異假設(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自然順序假設(TheNaturalOr-derHypothesis)、監控假設(TheMonitorHypothesis)、i+1輸入假設(Thei+1InputHypothesis)、情感過濾假設(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一)習得-學得差異假設。Krashen認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掌握目標語:一是習得,二是學習。習得主要指第二語言學習者通過采用和第一語言習得者一樣的方法,也就是在進行自然有意義的溝通交流過程中使用目標語形成的語言能力。相反,學習主要指學習者在老師幫助下,有意識控制自己不犯錯誤獲得的語言能力。(二)自然順序假設。此假設認為,人們是按自然順序對語言知識進行習得的,這個順序和第一語言學習者習得語言的順序是一樣的。(三)監控假設。監控假設是指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開始有意識地檢查和修正自己的言語使其和使用目標語作為母語的人所使用的規范語言保持一致。(四)i+1輸入假設。i代表習得者現有的語言水平,1就是難度略高于學習者現有水平的語言輸入。Krashen認為只要學習者能夠理解輸入的語言,輸入語言的難度又略高于學習者現有的水平,而且有足夠的量保證,習得就會自然發生。(五)情感過濾假設。Krashen認為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的情緒狀態決定著所接受到的語言輸入量的大小。學習者的情緒或態度就像是可調節的過濾器,如果情感過濾器高,那么語言輸入量就少;反之亦然。這種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學習者的自信心、學習動機和情緒等。以Krashen的五大假設為理論基礎的自然教學法一方面注重可理解的信息輸入和有意義的貼近實際生活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在“做中學”,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培養,在實踐中可以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增強。另一方面它強調學習的循序漸進性,認為語言能力的獲得過程具有自然的并可預見的順序,而且不排斥傳統教學法中的一些精髓。最后自然教學法提倡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為學習者提供理想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學習中沒有焦慮感,調動積極情感因素來實現理想的學習效果。自然教學法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國人語言學習的模式,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也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二、自然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根據情感過濾假設,只有具有較低的情感過濾,學生的學習動機才強,學習積極性才高,課堂參與度相應地會提高。因此,教師要努力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首先,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建立在師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課堂上教師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都應表達出對學生的喜愛、關心、信任和期待。這樣學生對學習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會愉快地學習。其次,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有效的評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提高自信心。若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單詞讀錯了或犯小的語法錯誤,教師要盡量忽略,這樣有助于保護和鼓勵學生的積極性。若老師立馬指出,就會使學生有挫敗感,使他們更焦慮,以至于再簡單的問題也不敢回答。最后,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表達自己,允許學生用漢語或英漢混合回應教師,適時地使用漢語能夠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二)依據自然規律,循序漸進。自然教學法提倡要利用自然形成的語言學習規律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教學中要依據從易到難,從基礎到擴展的漸進式認知順序,逐漸擴大詞匯量,構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聯系網,使得詞匯學習有章可循。對初學者來說,學習單詞主要靠機械記憶,由于詞匯量少,不易找到詞匯間的規律和聯系。隨著詞匯量的增加,學習者逐步積累感性知識,就會發現單詞間的各種聯系,此時就可理解記憶,通過邏輯思維,利用詞匯間的規律來大量識記單詞。英語詞匯主要由綴合構詞法構成,即單詞三部分———前綴、詞根、后綴。很多學生在多年的英語學習經驗上能夠看出這種構詞規律,但又缺乏系統準確的認識,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詞匯講解時融入構詞法知識。比如在《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冊Unit2Values一文中有個高級詞匯affluent富裕的。該詞的讀音及拼寫掌握都不是問題,如何加深對語義的理解從而記牢會用它呢?首先,利用構詞法從形式上分析affluent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表方向的前綴af-,詞根flu,形容詞后綴-ent。詞根是單詞的核心,決定一個單詞的基本意義。由詞根flu,首先想到流感flu,tospeakEnglishfluently流利地說英語,還有學過的fluid液體、流動的,學生自然會總結出詞根flu的意義為流動。俗話說,富得流油。單詞義“富裕的”和詞根義“流動”自然結合起來,學生從對單詞的表面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大有茅塞頓開的感覺。此時拋出一個例子,先展示圖片迪拜的標記性建筑帆船酒店,很多同學知道迪拜是中東最富裕的城市,盛產石油。Dubaiisanaffluentcity.(迪拜是個富裕的城市,迪拜富得流油。)再貼切不過了。根據Krashen的i+1輸入假設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擴展同根詞有influence影響,confluence匯流等,還有其派生出的形容詞influential有影響的,confluent合流的。通過詞根義擴展同根詞,既科學又省力,可迅速找到這些詞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迅速擴展了詞匯量,而且記憶深刻。很多同學通過這種方法的學習和練習,基本掌握了構詞知識,把枯燥無味的背單詞視為一種樂趣,大大提高了記憶與駕馭單詞的能力,從而增加了學習英語的興趣。(三)聯系實際,講練結合。自然教學法強調在自然的語境中教學。課堂詞匯講解時,教師舉例要從學生熟悉的人和事出發,為學生接觸豐富的語境化的自然語言創造機會。為學生提供足夠量的實例,體會同一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從而加深對詞的語義理解。比如大學英語四級高頻動詞involve,學生首先通過聽和模仿學會正確發音,然后根據讀音會拼寫。再根據單詞構成,分析詞根的含義。有一個著名汽車品牌沃爾沃,其文字商標VOLVO是很多同學熟悉的,該詞來源于拉丁語,是滾滾向前的意思,寓意著該汽車的車輪滾滾向前和公司的興旺發達。自然我們能聯想到汽車疾馳的圖像,同時字母O就像是車輪。詞根volvo的意義就是滾動、卷或轉,英文為torollortoturn,加上前綴in-“在……里面”,involve基本意思就是卷入其中。理解了基本意義,在不同語境中的引申義或比喻義就很好理解。結合練習,擴展語義,加深理解。Involve有四個基本釋義:A.toincludesomethingasanecessarypartorresult包含,包括;B.toincludeoraffectsomeoneorsomething涉及,影響;C.totakepartactivelyinanactivity積極主動參加;D.toaskorallowsomeonetotakepartinsth.將……納入,使……參加。讓學生根據下面不同的語境選擇involve恰當的解釋。1.Ididn’trealizeputtingonaplayinvolvedsomuchwork.(A)2.Theseclimatechangeswillinvolveeveryspeciesontheearth.(B)3.Trytoinvolveasmanychildrenaspossibleinthegame.(D)4.Johnhasalwaysbeenwillingtoinvolvehimselfinthesportsmeeting.(C)通過深入的講解和即時的練習,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會各有收獲。i+1輸入假設認為,只有當人們理解稍高于現有水平的輸入并達到足夠量時才能習得。所以,要選擇略高于學生水平的內容。對于水平較差的學生,基本掌握該詞的音形義;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還要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樣學生自然地感受到詞匯的結構性、趣味性和生動性,其辨識、分析和猜詞的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詞匯量也隨之擴大,從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得以提升。

三、結束語

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利弊,關鍵在于教師。要將自然教學法有效地運用于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要求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扎實的基本功,備課量大,熟悉教材,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系,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由于學生人數較多,“稍高于學生普遍水平”i+1的輸入要求難以掌握。盡管存在上述局限性,實踐證明,自然教學法還是一種值得倡導的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KrashenS.D.&T.Terrell.TheNaturalApproach:LanguageAcquisitionintheClassroom[M].Oxford:Pergamon,1983.

[2]谷珊.自然教學法及其在聽力教學輔導中的應用[J].學園(教育科研),2012(12).

[3]劉艷.自然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及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8(1).

[4]孟曉攀.情感過濾假說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英語廣場,2015(7).

[5]王烈琴.論克拉申的i+1語言輸入假說與中國的外語教學[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5).

作者:王彩麗 單位:鄭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