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環保教育的滲透
時間:2022-04-27 03:44:57
導語:初中生物環保教育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把握第一課,引導學生形成環保的基本觀點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關鍵。作為“見面禮”,我們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創造條件,帶領學生開展各種活動,認識趣味盎然的生物界,并通過探究活動,感受生物與環境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依存的關系,初步形成“生物圈是人類與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的基本觀點以及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
二、緊抓主要環節,多形式強化滲透
在兩年的初中生物教學中,知識的把握只是途徑和要求,促使學生在過程中增強環保意識才是真正目的。教師要充分利用資源,積極啟發學生,通過各種教學模式強化其環保意識。
1.講授渲染氣氛,激發學生情感
講授可以使教師有較充分的主動性,易于控制所傳遞的內容,另外,再配以表情、手勢、音樂、圖片、板書和具體數字,會有更佳效果。如:在教學“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時,我先給學生朗誦有關自然風光的文字,并配上明快跳躍的音樂和田園內生機盎然的視頻,學生聽得入神之時,已產生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然后,我突然關掉音樂,改變畫面,語調深沉地朗讀:“從那時起,一個奇怪的陰影遮蓋了這個地區……成群的小雞、牛羊病倒和死亡,孩子和成人突然倒下,并在幾小時內死亡,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這時,學生的表情開始充滿疑惑和憂傷,當他們情感上形成極大沖突時,我平靜而意味深長地介紹,這是美國女科普作家蕾切爾•卡遜作了殺蟲劑破壞生態的大量調查后,于1962年頂著來自各方面的圍攻和乳腺癌的病痛而出版的《寂靜的春天》一書中的文字,書中描述了人類可能面臨一個沒有鳥、沒有蜜蜂和蝴蝶的世界,學生內心不但被寂靜震動,更被蕾切爾•卡遜的環保精神震動,自然達到了相應效果。
2.多媒體創設情境,震撼學生心靈
作為直觀教學手段,多媒體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圖片和視頻可以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內心受到震動,情感得到疏理,學生看到郁郁蔥蔥的樹林被現代化的機器變成荒涼樹樁,滾滾沙塵暴襲向首都北京;看到成千上萬只鮮活的海洋魚類被一網網倒入船內,而泛著白沫的工業廢水排入江海河流又引發赤潮之時,孩子們都驚呆了;而當全體師生起立,聽著邁克爾•杰克遜的另一種《震撼》,聽著可可西里索南達杰《走近藏羚羊》的深情,孩子們感動了,看到以鳥以菌以病毒治蟲的生物防治原理動態展示,看到可以回收的口香糖、垃圾箱的發明和各地環保創意作品展示時,學生都拍手叫好,并對環保小發明躍躍欲試。這時,環保的種子已經在他們心中發芽,并一定會茁壯成長。當然,如能把收集整理和表達各種信息資料的任務交給學生,他們一定會對環境現狀有更深刻認識,心靈會受到更大沖擊,對形成環境保護意識更有利。
3.引導拓展討論,激發學生思想火花
教材中有些地方并未直接涉及環保內容,但只要稍加引導,便可進行拓展。如:由動物的適應性特點到水域環境的保護,由視覺、聽覺形成到沙塵暴,噪音污染,這不僅僅是知識的拓展,更是對學生意識的拓展,從而使他們認識到環保是無處不在的。思想的火花都是在碰撞中形成的。這正如澳大利亞教育家亞瑟•盧卡斯認為的:環境教育是關于環境的教育,是在環境中的教育和為了環境的教育。針對廣西崇左縣山區白頭葉猴保護和目前重慶正計劃修建的小南海發電站可否正常進行,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并學會時刻關注身邊大事。
三、做好階段結語,讓環保意識深入學生之心
我國大部分地區初中生物到初三已不再開設,所以,為了使我們前兩年的環保教育深入人心,并長期有效地影響孩子們,八年級下冊的結語課一定要設計有關內容,如:總結性地播放視頻,講述環保故事,學生自由暢談日后的環保理想,并將此形成文字甚至作品保存。環保教育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真正滲透并深入人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它的具體落實還有賴于社會、家庭、學校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協作。作為初中生物教師,面對不中考的現實,我們應該把尷尬轉變為優勢,用自身素養和學科魅力去影響孩子,并不斷思索和追求,將這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環境教育滲透到底。
作者:肖云仙鄧天能工作單位:重慶市榮昌仁義中學校
- 上一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法運用
- 下一篇:生物模擬性實驗教學應用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