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

時間:2022-10-14 08:56:16

導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

1.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的必要性

以往被動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被動的教學模式主張以老師講述為主,以學生活動為輔。而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想,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使得學生缺少實踐,只能依靠一些書面的資料完成教學。另外老師布置的作業大多為書面作業,實踐活動包含較少,使得同學之間缺乏交流,理解的層次比較膚淺。長此以往,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意識,而只能被動的接受,使得課堂內容枯燥無味,缺乏活力與激情,并且給學生營造了很大的壓力。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許多優點,首先就是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接受比較快,特別是在生活中處處充滿生物學知識。不過初中生缺乏將已知的知識總結歸納的能力,彼此融會貫通,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傳授脫離了學生的已有的生活體驗,忽視學生的疑問,那么課堂教學將失去生氣,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優勢

眾所周知,生物學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學習和了解到許多有關生物方面的知識,這也為每個學生學習生物學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2.1課堂教學生活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才可以使課堂變得有活力,生物課堂教育要結合生活,不僅要借助一些實驗和多媒體工具,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只要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那么課堂教育將事半功倍。

2.2課堂教學生活化有利于滲透情感、道德、生命教育

將課堂教學生活化不僅有利于教師完成教學課程,更使得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傳統的教育由于太過于注重書面的知識,忽略了對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嚴重地禁錮了學生的思想,使他們逐漸地遠離了生活,忘記了生活的意義,導致許多學生對感情淡薄。所以,只有貼近生活的教學才能使得學生全面地接受知識,更好地融入生活當中。

2.3課堂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為豐富教學模式,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來幫助同學更好地認識生物學。這樣不僅使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學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各種探究式的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或是通過實驗教學來培養他們的實驗設計和動手操作的能力等。

3.構建以“活動”為中心的生物課堂教學

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活動不僅能調動課堂的氣氛,更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而將活動巧妙地融入到課堂之中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3.1教學情境生活化策略——設疑激思

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賦予合適的情景,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比如講到生物的變異這一節時,可以引入“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一俗語,以此設題,講解生物的變異和遺傳,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講到生物與環境時,可以通過“晏子使楚”中的一句名言引題,他說“桔出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其葉徒相似,而其味不同”,由此設疑,來探討為什么相同的品種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結果。

3.2多媒體教學策略——加深課堂印象突破課堂重難點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生物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也要借助這些高科技的輔助來完成教學。計算機和多媒體的畫面更加形象、具體,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不僅如此,它還可以營造出色彩繽紛、圖文并茂、動情相融的教學情景,從而可使學生積極參與情感體驗,以促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的認知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3.3校外活動策略——寓教于學

活動對于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應該開展更多的校外活動。通常而言,學生們學習的知識大多來自課本,只有通過在學校外的實踐,才可以將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所以,開展一些適當的課外活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并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提高團隊合作的意識。

4.小結

筆者認為,一個成功的教學課堂不僅僅限制于幾尺講臺之上,而是應該以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為主,將學習融入生活當中。新一輪課程改革不僅要求在內容上結合實際,在方法上也注重實踐,將活動與課本知識相結合。課堂生活是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應將學生限制于被動式聽課,而是將課堂與生活相結合,化被動為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從已獲得的知識中再發掘出新的理解和內容。因而,應該增加一些教學活動,豐富教學的模式,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積累上有更高的理解。

作者:王香鳳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