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課堂高效教學研究

時間:2022-02-14 04:24:36

導語:初中生物課堂高效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生物課堂高效教學研究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培養多種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怎樣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實現高效的生物課堂教學呢?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筆者談談幾點看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工作應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呢?1.精心導入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應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導入,力圖教學伊始就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學《生殖器官的生長》時,筆者先簡略介紹百花種種,果實繁多,然后選擇生活中常見的桃花為例,向學生提問:“為什么一朵桃花能變成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為什么果實都結在開花的部位?”這些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促使他們開動腦筋思索,積極發言,他們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2.緊貼生活教師可以將相關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教學,使現有的課本與課外材料相互補充,使課堂更加形象生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教材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需要科學重組教學內容,大膽地改造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為生所用”。3.聯系社會熱點問題熱點問題最富吸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聯系社會熱點問題,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如在教學《人體的營養》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三聚氰胺事件的短片,讓學生了解該事件中孩子受害的情況,使學生認識到關注食品安全的必要性,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明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二、優化課堂問題設計

《生物新課程改革標準》指出:“教師是生物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探究。因此,教師要優化課堂問題設計,恰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交流,發揮學生主體性,變被動的課堂教學為主動的師生互動教學,彼此形成一種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場所,在問題設計時,教師應做到問題讓學生提,疑問讓學生解,方法讓學生悟,思路讓學生講,錯誤讓學生析。這樣一來,才能真正“解放”課堂,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另外,教師將教學內容還原成知識生成的過程,轉換為學生易于接受并能解答的問題或者問題串,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但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注重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

三、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有些教師經常抱怨學生沒有學習生物的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但教師是否也應反思一下,教學方式是否存在“千課一律”的現象嗎?應該在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上下工夫嗎?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探究知識的場所,也是通過對話探尋真理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主活動、體驗乃至創造,使學生享受探究的樂趣;教師要發揮引導和指導的作用,使學生從被動獲取知識向主動探索知識轉變;教師要以教學方式的轉變為基礎,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轉變為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在教學《人類的食物》時,筆者設計了“醫生與病人”的游戲活動。當筆者提出因缺乏某種營養物質的疾病名稱,“病人”說出該病的主要癥狀,請“醫生”診斷,并提出合理建議。這樣的課堂氛圍非常好,學生都踴躍參與。通過醫生與病人的扮演活動,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欲望,充分調動了每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知識。不僅能充分發揮每位學習者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真正學到東西,獲得益處,還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從而取得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總而言之,課堂要以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要以扎實的教學內容為載體,要以多元的學習方式為中介,要以積極的課堂氣氛為依托,要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導向,才能實現初中生物課堂高效教學!

作者:盧菊花 單位:江西省贛州市黃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