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下法學教學的創新實踐

時間:2022-05-07 04:08:15

導語:知識產權下法學教學的創新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知識產權下法學教學的創新實踐

一、講授法輔以案例法,強化法學理論和法律規范的認知

傳統的法學教學方法講授式教學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特別是基礎法學教育,法學基本理論的揭示,通過講授來傳播是很直接的。講授被認為是呆板的教學方法,實際上并非如此,呆板不是講授教學法的必然產物,而是個體教師對教授教學方法的運用不當造成的。“講授”完全可以是生動的、豐富的、交流的,學生完全可以在教師淵博的知識、嚴密的思維啟發誘導下,獲得知識,開闊思路,學會思考。所以講授教學法的精彩是以教師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為前提的。[1]筆者所強調的理論教學,并不僅僅是法律文本的注釋教學,而是在講授的基礎上,結合案例,旨在提升學生法律思維的訓練,這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理論基礎。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實質要件包括新穎性,但專利局審查新穎性時,如何做到符合專利法第22條第2款規定的新穎性,卻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必須考慮抵觸申請、不喪失新穎性寬限期及優先權適用的情形。為了把相關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這時候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案情。舉例說明,甲公司于2012年3月1日完成了一項發明創造,2012年4月16日甲公司把該項發明創造作為該公司的主打產品參展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交會),2012年6月1日甲公司就該項發明創造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申請。乙公司于2012年5月1日完成了同樣的發明創造,并與當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申請。丙公司是一個美國公司,其于2012年3月5日完成同樣的發明創造,并與2012年3月6日在美國提出PCT申請,指定中國,2013年1月1日,上述PCT國際申請進入中國國家階段。丁公司就該同樣的發明創造曾經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申請,于2012年7月8日公布在發明專利文獻中,后丁公司撤回了該申請。請問,在符合其他授權條件的情形下,該項專利權授予誰?為什么?如果沒有知識的融會貫通,是很難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的。這個案例涉及的知識點不僅多,而且復雜。該類案例的運用,既輔助學生理解法條,又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案例法輔以討論法,加強法律方法和法律技能的訓練

法學教育的使命在于培養法律職業人士,因此,在已經系統講授完知識產權基本法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案例法并輔以討論法,培養學生綜合解決知識產權糾紛的職業技能顯得尤為重要。

(一)案例源于生活,培養法律思維習慣

這部分的案例選擇與上文的案例明顯不同,其目的不是針對某一或某些知識點的講解,而是使學生學會抽絲剝繭的技能,鍛煉學生從混亂的素材中識別并提煉法律事實,分析法律問題;這些案例大部分還沒有處理結果或審判結果,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空間也不會受到限制和拘束,教師再輔以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近日拍攝電影《人在囧途》的武漢華旗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在京召開會,宣布以“不正當競爭及著作權侵權”狀告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投資出品方,該案已于2013年2月28日由北京高級人民法院受理。在已經系統接受知識產權法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基于所學知識對該案進行初步分析和判斷。現今這樣的知識產權糾紛比較多,教學素材充足,對知識產權法的學習和運用不能不說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客觀環境。知識產權糾紛多,一方面,反映公眾的知識產權意思強了,另一方面,也說明人們的創新和創造力提高了。

(二)改變思維定式,全面推進案情發展

具體的案例分析過程中,要妥善運用討論教學法。教師與學生應當是平等對話的關系,鼓勵學生進行批評式思維,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應當注意案例分析本身并非重點,而是培養學生職業規范和操作技巧。現行教學模式通常從法官中立的角度去思考法律問題,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要求學生從職業律師(原告或被告)的角度思考法律問題,并實現當事人合法利益的最大化,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職業技巧,還能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這一過程中,把學生分組,每一組又分為原告方人和被告方人,不僅要為當事人起草法律文書,更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量收集具有證明力的證據。課堂討論的過程中,必須說明證據的證明對象,并由另一方進行質證。除實體方面的演練,還要求學生針對程序問題(如維權途徑)展開討論。通過共同學習、研討、練習等課程形式,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個性、開拓性、獨創性和靈活性,以適應社會對知識產權高層次服務型人才的需要。

(三)踐行實務與理論相結合的實踐型師資模式

目前,國內部分高校成立了各類知識產權專門研究機構,這些研究機構在知識產權教學、研究與知識產權實務之間的聯系發揮了積極的溝通和橋梁作用。但對大多數普通高校來說,學校知識產權教育也沒有整體計劃和投入,不可能整合社會上的專利人或知識產權律師等各類資源參與到學校的知識產權教育研究活動中。目前,國內高校知識產權師資存在的普遍問題是:跨學科積累不足、實務經驗欠缺、視野不開闊。總體講,我國高校知識產權教師的質量是好的,他們為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從發展角度看,目前我國高校知識產權教師無論從質量上還是從數量上都不能滿足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需要。筆者所在學校承擔知識產權教學的教師很少,缺少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很難適應知識產權教學的客觀需要。盡管如此,筆者還是努力提升個人的知識產權素養,服務教學活動。

本文作者:沈世娟工作單位:常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