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學教學模擬法庭研究
時間:2022-12-22 11:18:00
導語:行政法學教學模擬法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理念的不斷深入,“依法行政”原則使得法治精神逐漸深入人心,實現行政法教育的推進,培養行政法學人才無疑也成為行政法治的重要環節。模擬法庭之于法學學生,并非是單純的法律劇本的再現,參與其中的法學學生扮演者法庭上各種角色。
二、行政法學模擬法庭的課程設置
(一)模擬法庭難過課程設置的內在要求。法學課程設置不僅要秉承“教學內容說”、“教學結果說”、“學習經驗說”等基本理論,更要沿襲“學科中心課程模式”及“活動中心課程模式”的教學模式。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主張,結構主義教育理論倡導教學課程的內容不僅要體現學科的基本結構,更要考慮學習者的心理傾向與已有的知識結構等問題。將法律知識學文化、專門化、結構化,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積極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與靈活實踐能。(二)模擬法庭課程設置的具體內容。第一,對于參與主體。模擬法庭的主要參與主體不僅為法律知識的學習者,還包括法學知識的教授者。學生在模擬法庭中通過扮演不同的訴訟參與人,通過參與庭審過程,穿戴正式職業服飾,進入模擬法庭場景,對角色進行感性認識。除此之外,在參與庭審過程中,通過對法律適用問題的研究,對法律程序內容的掌握,能夠潛移默化的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教學者在模擬法庭中更多的擔任引導者的角色,并不主導模擬法庭的走向,而是將法庭審理的各階段,為不同角色的參與人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教師是不僅是課程的研發者,也課程的實施者,其并不主導模擬法庭的發展流程,而是更多的讓學生在其中進行感受和學習。第二,模擬法庭課程設置的原則。模擬法庭課程究其根本仍舊是法學教育課程,因此仍要遵循法學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即“先實體后程序”、“先總論后分論”等原則,層層深入的設置課程內容,并在此基礎之上,培養學生專業學科的法律實操技能。第三,課程推進的具體步驟。關于模擬法庭課程設計的模型,歐美國家普遍采用“目標模式”。在此理論基礎上,筆者認為行政法學模擬法庭課程的設置應當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1)實務中行政法律經驗之分析。(2)待培養之行政法律實踐能力。(3)具體的課程實施綱要。(4)具體詳細計劃。雖然模擬法庭是一門模擬的實操訓練,但是學生對真實庭審的認識程度決定了其后模擬法庭的完成度,因此在制定詳細計劃時,教學者要在學生充分認識到真實庭審過程后,結合行政法學特點進行行政法學模擬法庭設置。
三、行政模擬法庭課程未來之完善建議
行政訴訟由于其天然的特征,使得私主體在對抗公權力機關時出現各種權利救濟障礙,因此,未來行政法學模擬法庭課程的設計,不僅要在理想中模擬法庭課程模式基礎上,更要結合我國國情及司法實踐,可以設置各種障礙環節,如公權力機關的徇私舞弊現象,私主體對行政處罰不作為等環節的處理和解決,以此培養行政法學學生的綜合法律素養。并且在模擬法庭設置中,可以考慮設置行政調解、國家賠償等私主體的多渠道權利救濟模式,使得行政法學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拓展,不局限于對庭審的實操訓練,結合其他救濟途徑,為我國的司法環境輸送更多的綜合性法律人才。
[參考文獻]
[1]翟亞虎.關于規范我國高校模擬法庭教學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5(8).
[2]陳學權.模擬法庭實驗教學方法新探[J].中國大學教學,2012(8).
作者:張佳欣 楊陽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
- 上一篇:小組合作學習在生物教學的實踐
- 下一篇:高職會計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