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息化教學論文

時間:2022-12-17 09:58:56

導語:法律信息化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律信息化教學論文

摘要:現今的社會是法治社會,在這一背景下,人們對于法律教育的關注也越來越高。我國職業教育的責任重大,在教育過程中必須使得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素養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與提高。本文將結合一些相關的資料,來試著分析一下中職學校法律教學中應如何運用信息化教學。

關鍵詞:中職學校;法律教學;信息化教學

一、前言

現如今,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一個衡量國家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它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職業教育所占的分量越來越重,所以對于這些學校培養的學生的素質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正因此,法律素養已經成為了學生的必備素養之一。但是,如果還是采用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不僅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還會使得學生對中職法律教學產生厭惡心理,這是一定要注意的。所以,為了改善這樣的一種情況,各種教學方式應運而生,信息化教學便是其中的一種。接下來,本文將以中職法律教學內容為例,來試著探討一下中職學校法律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的策略。

二、將信息化教學與中職法律課程進行整合的原因

(一)學校對法律教學的不重視。在目前的中職學校中,雖然說推出了法律課程,但是這些課程并沒有以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社會化特點為主導,采用比較生動直觀、新穎有趣或者是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而是按照傳統的個教學套路,對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即使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教師精心收集了一些課件,但是最后的結果還是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教學效果也是微乎其微。(二)家長對法律教學的不重視。眾所周知,很多的學生之所以會到中職學校上學,是因為他們在學習上出現問題,沒辦法繼續上普通中學,所以只能來中職學校上課。正是由于這些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所以很多的家長對這些孩子其實并不怎么抱有期望。他們認為,孩子只要好好的待在學校,不要惹是生非就好。很多家長為了養家,都是在外地打工掙錢,將孩子送到中職學校來,最本質的目的還是想要有人稍微能夠約束一下自家的孩子,至于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并不怎么重要。也正是因為家長這樣的一種想法,使得中職教育在家長這方面還是遇到了一些困難,所以才更加需要對中職學校的法律教學課程進行改革。

三、將信息化教學與中職法律課程進行整合的策略

目前,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的發展,既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法律的內在結構有所改變,使得法律實踐的領域得到擴大,而這樣的一些變化也對法律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因此,對于現今的法律教學而言,一定要具有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眼光。教師想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這樣一種效果,一定要注意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才能夠使得法律課程能夠在各國法律、司法、法規等的幫助下,來解決一些現今社會中出現的問題。另外,信息技術的發展,還能夠對中職法律教育進行優化,使得中職學校的法律教學局面有所轉變。(一)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使得學生的法律思維得到發散,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來創設一個合理的教育環境,然后將學生帶入這樣的一種環境中,使他們學習法律的興趣被點燃,也能夠讓他們的法律水平得到提升。例如,以“展示職業風采”這個小節的內容為例。在教學這個小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根據這個小節的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對職業禮儀的基本要求有所理解,并在此基礎上理解職業禮儀的作用和蘊含的道德意義。)和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養成遵守職業禮儀的習慣,從而自覺踐行職業禮儀規范并展示職業風采)來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設情景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去網上搜尋有關這個小節的有趣的故事,然后從中選擇。如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的故事,教師可以借助這樣的一個故事,來將教學情境創設起來,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能夠領悟到“任何職業的成功都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形象和職業風采,而這些都是需要靠自身去塑造的”這樣得一個道理,然后,教師可以以此作為出發點,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感召。此外,教師還需要通過這樣的一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懂得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當然,教師在借助信息化技術創設出這樣的教學情境后,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去發現問題、積極質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開拓。(二)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翻閱法律教材書之后便會發現,這門學科的教學因為專業性極強的緣故,使得學生對于這門學科知識點的理解并不透徹,在學生看來,這些知識都是很抽象的。因為法律知識太過抽象,所以就必須要找尋一套有效的方法來改變它。例如,以“關于公民在生活中的權利與自由的討論”這個知識點為例,在帶領學生理解這一小節的內容時,學生乍一看可能確實是不太理解。因為想要完成這樣的一個討論,教師必須要帶領學生去對人權的具體內容進行理解,而人權所包含的內容是很多的。通過翻閱教材可以發現,人權中又包含著選舉權、財產權、言論自由權等。對于這樣的一些知識,如果只是單看定義,那么學生必然會沒有興趣,這個時候,教師如果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說的原因是因為多媒體具有聲、色、圖像三合一體的優勢,這樣的一種技術,可以使原本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起來。在這樣的輔助教學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氛圍便會被點燃。為了能夠讓學生找到有效的切入點,即對一些法律知識的基本理論與框架進行有效的掌握,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一些理論性比較強、比較抽象的概念中融入語言、聲音或者是圖像,還可以直接錄入視頻、動畫之類,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原本枯燥的文字變得聲情并茂起來。(三)借助案例分析教學方式。除了上面的兩個方法,還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去網上搜索一些比較典型的案例,然后將其與教學內容相融合,此后再通過多媒體將其呈現出來,如此才能夠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例如,在教學“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這個小節的時候,有提及“公民應合法行使權力”這一點時,就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去網上搜尋一下是否有相關的真實案例。如“A市的市民張某發現,自己所處的地方的農貿市場在管理方面極為混亂。他去買菜的時候,很多次內心都是非常不滿的。于是,他就多次就這個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意見,并寫信到報社和‘市長信箱’投訴。”就這樣一個案例,通過讓學生對其進行分析,使得學生明白,在實際生活中公民需要懂得采用合法方式來行使自由權利的要求。并通過這個案例,向學生傳遞這一知識,即公民必須合法使用自身的權利,如果不這樣,最糟糕的后果便是構成犯罪。如此一來,既可以使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得到豐富,又使得學生可以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此外,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的信息素養和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四、結語

總的來說,如果將信息化技術與中職法律教學進行整合,那么學生的法律水平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必然會有所提升。由此,在實際整合過程中,一定要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然后將信息技術有效的滲透進去,如創設出合理的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以及借助案例分析教學方式,如此來使得學生的法律知識在信息化技術的輔助下更上一層。

參考文獻:

[1]王娜.試論中職法律課程與信息化教學的整合[J].楚天法治,2015,(9).

[2]洪建新.試論構建中職法律常識課興趣課堂[J].讀與寫:(上,下旬),2016,(4).

[3]趙靜.信息化教學與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整合實踐研究[J].科技資訊,2017,(15):175-176.

作者:陳濱 單位:廣州市司法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