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學下中小學校園暴力分析
時間:2022-01-14 10:54:47
導語:教育法學下中小學校園暴力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本文筆者從校園暴力的內涵出發,分析在教育法學視角下中小學校園暴力的成因,并提出幾點防治中小學校園暴力的策略,以期能夠有效遏制校園暴力事件,促進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教育法學;中小學;校園暴力
2016年,教育部及其他相關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防治中小學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對實施欺凌和暴力的學生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一旦觸犯了相關規定,就必須依法承辦。本文筆者也將立足教育法學視角,探討如何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事件。
一、校園暴力的內涵
校園暴力是指在校園內或者與校園相關聯的區域范圍內,由學生、教職員工或者其他校外人員通過言語、暴力動作等具有侵害性的手段針對校園內的師生、員工精神和財產造成一定的損害,并擾亂學校正常運行秩序或者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的行為。根據行為模式,可將校園暴力分為故意殺人、故意傷人、搶劫敲詐、性暴力或者性騷擾等;根據主體劃分,可將校園暴力分為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或者校外人員在學校或者相關區域內和師生之間發生的暴力行為。
二、教育法學視角下中小學校園暴力成因
(一)宏觀層面。首先是缺乏法律的約束作用,雖然目前我國在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已經形成了初步的框架,但是由于起步的時間比較晚,在不少領域仍然存在空白。比如當學生或者教職員工遭受到校園暴力之后,都只能以《教育法》或者《教師法》當中的相關條款為依據,可操作性差。所以,相關立法部門應該加快完善校園暴力方面的法治工作,讓治理校園暴力變得有法可依;其次是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性,我國教育發展失衡主要體現在不同地區之間的教育資源分配十分不合理,因此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活習慣都會存在較大差異,這也是滋生校園暴力現象的一大原因。(二)中觀層面。一方面,相關的職能部門未能充分發揮監督作用,也缺乏科學有效的協調機制。《關于防止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切實治理好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就必須發揮各部門的協調作用,成立工作小組,明確分工和職責。從文件的內容也可以發現,針對如何加強各部門的協調并沒有提出具體的措施,而各部門是否能夠真正發揮作用,還有待檢驗;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信息每天都會朝我們蜂擁而來,而網絡媒體也成為了校園暴力的誘因,不少人在網絡上對校園暴力文化大肆宣傳,上傳一些血腥的影視作品,有些缺乏自我管理意識的學生就會去爭相模仿,他們對社會也存在著極大的不信任感,對校園暴力網站缺乏權威規范的管理,通常一個事件引起了關注之后,后續就沒有跟蹤報道,也致使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三)微觀層面。從微觀層面看,主要分為學校、家庭和學生個人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學校教育對中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意義重大,出現校園暴力事件,第一是因為學校忽略了法治教育的作用,目前我國不少學校關注的還是“分數”和“升學率”,加上學校相關的法治體系也不健全,學生缺乏法治意識,不能明辨是非;第二是校園暴力反應機制的缺乏,由于學校對校園暴力的打擊力度不夠,也缺乏有效的應急機制,所以無法從根本上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其次,不良的家庭環境和不完整的家庭結構也會助長孩子的暴力傾向,不良家庭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嚴重的問題,比如放養或者經常毆打,家庭結構缺陷就是父母離異或者死亡,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常會出現性格孤僻、人格不健全的問題。同時家長的一些傳統觀念對中小學生的發展也會造成消極影響,比如鼓勵孩子以暴制暴應對沖突。最后從學生個人層面來看,通常是因為法治意識不強和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導致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
三、教育法學視角下中小學校園暴力防治策略
(一)社會干預。中小學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社會作為一個大家庭,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懷。首先,相關部門要加大對校園暴力形成的巨大負面影響的宣傳,強化中小學生的法治意識,引導他們做一個有志向、有道德的人;其次,發揮媒體的作用,過濾掉那些對中小學生身心發展有消極作用的信息,鼓勵他們學習一些優秀的文化,健全其人格,并鼓勵學生勇于向校園暴力說不。(二)學校干預。學校作為法制教育的主戰場,要切實擔負起責任,加強對法治教育的重視程度,盡快建立校園暴力應急處理機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對于已經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嚴格按照規定流程走,采取適當的方法處理,事后要組織師生認真分析總結,不斷完善相關的措施方法,切實降低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概率。(三)家庭干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要避免孩子受到校園暴力的傷害,首先就要為孩子創設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父母和孩子要建立起相對平等的關系,充分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其成長和發展提供適當的空間,同時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一旦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要及時解決,另一方面是避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長要提升自身法律素養,并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孩子。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校園暴力不僅會對受害者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而且不利于校園秩序的維護和社會的穩定。要想遏制校園暴力事件,就必須多方發力,各領域各部門通力合作,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儲殷.當代中國“校園暴力”的法律缺位與應對[J].中國青年研究,2016(2).
[2]榮月.未成年人校園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有效預防[J].現代教育管理,2015(1).
作者:張小塵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 上一篇: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果探究
- 下一篇: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