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28 08:53:25
導語:大學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年以來,我國始終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這是我國根據基本國情和歷史經驗總結出來的正確方法。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人們逐步認識到加強法制建設的急迫性和重要價值。因此,大學法學教育要確立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強國的理想目標,積極培育大量熱愛法律職業、專業知識牢固、法學實踐技能豐富、法律職業道德素養高的優秀卓越人才。
一、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法律職業道德,顧名思義,是指從事法律工作的人在進行工作時所嚴格遵守的規范和要求,這既是對法律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工作者必備的道德修養和職業技能。它充分印證了從事法律職業是光榮、神圣而嚴肅的。下面首先闡述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在大學法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法治是實現道德價值的基礎。法治社會不只注重法律,同樣注重道德的重要作用,二者相互依存又密切相關。有道德、有素質才能充分體現出法律的效用,而法律的核心要義也在點滴中落實在道德規范上。道德能更好地維護人類社會和諧進步,法律則保障社會安定、維護公平正義,為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二)法治體現于法律職業素養中。法治建設過程中,法律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和職業形象也是極其重要的,這充分體現出法律的公正嚴肅和權威,對開展法律工作過程中是否公正、公開、透明也有重要影響。對法律工作者來說,要努力學習法律文化知識,不斷深入社會基層,深切體驗基本法治理念,從而進一步豐富提高法律職業素養、自身專業技能、法律職業道德水平。以上所述是一名法律工作者的必備要素,更是在大學法學教育中需要教授給學生的基本知識。(三)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要適應法學教育改革的要求。高等院校是培養優秀高素質人才的主要陣地。近幾年,教育改革在如火如荼地深入進行,推行素質教育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在此形勢下,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就當下而言,我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存在著一定的短板與不足:一方面,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需要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安排不盡合理;另一方面,體現在職業道德教學模式仍受傳統模式影響,沒有進行改革和創新。
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較弱的原因及影響
通過結合各大高校現狀研究分析得知,當今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較弱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高校法學教學實踐不夠重視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沒有切實開設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有關的實踐課程。教學水平較落后,師資力量配備良莠不齊,缺乏明確的教育目標。其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各類思想相互碰撞影響,一些大學生只注重努力學習法學知識和專業技能,以應付法律考試,而忽視了法律職業道德修養的培養。下面筆者將逐條深入分析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較弱的原因及影響。(一)教材安排不當,特色課程缺乏。現如今,社會發展突飛猛進,越來越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和綜合素質教育。要想實現法律職業道德培養必須牢牢抓住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這一階段,夯實思想道德基礎。因為法律職業道德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日積月累的過程。我國大多數高校在專業知識教授上安排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時在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缺少足夠的重視。另外,對法學專業學生炙手可熱的司法考試也十分重視專業知識的考察,在法律職業道德方面的知識點涉及較少。從各大高校法學院的教材安排和課程設置情況來看,明顯缺乏職業道德教育、倫理思維培養等方面的課程安排。(二)法學教育目標不夠清晰全面。素質教育在近幾年來越來越受重視,各高校把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創新能力作為培養目標。筆者通過觀察思考近些年來我國幾所高校法學教育的基本情況可知,法學專業的教學目標還不夠明確、教學內容不夠全面,因此對培養高質量法律人才具有一定的約束。而熱愛法學知識學習和從事法律行業的大學生逐年增加,但部分院校法學院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實現過程中仍以幫助學生順利通過司法考試為主要目標,日常教學往往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專業技能的實踐培養不夠,很少教授學生怎樣在實際生活中更好地運用法律知識為人民服務或解決法律糾紛問題,這就會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較為薄弱,法律職業道德培養不足,這也使眾多高校的法學專業無法取得顯著的成效,大量學生得不到鍛煉,只是空有滿腹經綸,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落后。(三)法學專業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就大多數高校而言,法學教育以教授學生基礎法學知識和培育學生法律思辨能力為主,沒有過多地注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從而致使法學教育的教學質量不能從本質上得到提高和拓展。立足于當下各所高校的實際情況,年輕教師隊伍壯大,不少教師都剛剛從事教育工作,雖有深厚扎實的知識,但畢竟沒有在實踐中探尋真理,還是缺乏司法實踐的經驗教訓。而且他們繼承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一直占主導地位,還是以教授相關理論知識內容為主要教學目標,由于其本身可能存在實踐經驗不足,不能在提升法律職業道德素養方面起到良好的教育引導作用。
三、提高大學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
(一)專業教育的同時時刻貫穿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大學是匯聚人才的重要場所,大學里有豐富多彩的學科內容,涉及多種多樣的形式,而法學院也為社會培育了一批批品德優秀、素質專業、能力卓越的法律人才。法律工作者必須具備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公正無私的為人處世態度。高等院校的法學專業要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首要任務便是從大一開始便引入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并貫穿在學生的整個大學教育之中。誠然,要想成為優秀的法律人才,具備高尚的法律道德是核心宗旨,由此一來,才能更好地運用法律知識來為人民、社會、國家做貢獻。(二)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創新方式方法。法律工作者必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內涵和法律職業素養,繼續為國家法制建設作出貢獻。因而在法學教育過程中應結合國家現狀和對法律職業的實際需求,積極轉變傳統落后的教育觀念,與社會實際密切結合,貫徹落實經濟社會發展對法律人才的培養要求,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方法,培養出更多真正愿意為國家建設服務的專業法律人才。高校在安排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相關課程時,必須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創新內容形式,構建符合學校發展的內容多彩的教學體系。(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法制中國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重視法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授課時也要積極改變思維模式,既有專業知識從業技能的深刻講解,也要通過講解各類生動案例等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形成正確地道德觀和價值觀,不斷增強明辦是非的能力。在當下,要想實現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持續發展,必須配備一批素養豐富、技能完善的師資力量,定期舉辦教師技能培訓大會和教師意見交流沙龍,并鼓勵教師在課下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技能,通過學校培養和教師自我完善這兩種方法高效提升法律專業教師的素養和技能。由此,學生在離開學校后,才能在工作崗位上竭盡全力貢獻自己的力量,憑借優秀的職業道德品質和扎實的工作能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對建設法治國家、構建精神文明和諧家園具有深遠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院校法學教育只有不斷加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和綜合素養,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培養出更多有益于社會發展進步的優秀法律人才。
【參考文獻】
[1]柴麗.高校法學教育中職業道德教育的反思與變革[J].法制與社會,2014(13):214-215.
[2]寧翠明.試論我國專業型法律碩士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J].東方企業文化,2014(21):134.
作者:張崗 單位:西安財經大學
- 上一篇:微課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法學人才培養若干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