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多媒體教學應用策略
時間:2022-02-25 10:33:54
導語:高中生物多媒體教學應用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也在持續進步發展。但是現階段,傳統的教學方法未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情況,因此教師應結合互聯網背景持續創新多媒體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方法,提高生物教學水準。本文重點探究“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多媒體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多媒體;教學情境
在高中教育體系中,生物學科極為重要,占據高考的較大分值比重。生物知識中蘊含大量知識點,知識體系較為復雜,教學內容略顯抽象,這就導致部分高中生在對生物知識點進行學習時會遇到一定的問題,影響學習成績的提升。將多媒體教學方式與互聯網相結合,能夠使抽象的知識內容直觀化,增強生物教學效果。基于此,圍繞“互聯網+”背景下的生物多媒體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有著重要意義。
一、多媒體教學對于高中生物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有助于有助于學生理解
高中階段是關鍵的教育時期,其中生物學科具有諸多抽象且復雜的知識內容,會對高中生造成一定困擾。簡單而言,高中生物知識大多是對生物形態特征的研究,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帶領學生觀察各類生物現象并總結相關知識點。其中,微觀特征是生物知識中具有一定難度的知識點。若學生對微觀特征不了解,則難以深入了解所學的生物知識。而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與不足。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依托多媒體設備,充分收集教學素材,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借助微課、動畫、視頻等形式,向學生展示更為復雜的生物知識,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識,強化其學習能力。
(二)調動學生積極性
高中生普遍具有較大的學習壓力,需要學習諸多知識。而生物知識的復雜性很可能引發學生的厭煩心理,甚至導致部分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因素,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依托多媒體設備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有助于增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作為動靜相互結合的教學模式,多媒體具有豐富的教學內容,通過將音頻、視頻添加到課件中,能夠有針對性地激發高中生的探究欲,增強其學習能力。
二、多媒體教學現狀
(一)多媒體多媒體使用不合理
增強學生興趣是多媒體教學的核心優勢,在此基礎上,多媒體教學方式還能夠為教師提供便利,引導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深入探究,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當前,部分教師并未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核心優勢,未能強化高中生對生物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多數生物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未能有效結合課件與多媒體設備,他們的表達方式與課件內容仍然較為單薄,并未展現出電教模板與傳統教案的差異性。相比于傳統課堂教學,也并未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仍不可避免地引發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厭煩感、枯燥感。甚至有部分生物教師不熟悉多媒體設備,無法熟練運用相關設備,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難以切實增強教學質量。
(二)過度使用多媒體
盡管多媒體設備、課件、電教模板有助于發揮教師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若教師未能準確定位多媒體教學,則很難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理解與教學進度不匹配。同時,若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則會降低板書與口頭講解在生物教學中的比重,而學生需要將大量的課堂時間用于跟隨課件翻閱記錄筆記,只能依靠課余時間圍繞相關知識點進行獨立記憶、思考,這很容易降低學習效率,還會影響課余時間的課堂總結與復習活動,不利于高中生生物素養的發展。
(一)明確多媒明確多媒體定位
對于高中生而言,生物課程具有諸多復雜且抽象的知識內容,學生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經常會碰到較多難以快速理解的知識。若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盡管多媒體教學模式具有諸多優勢,但教師應盡可能避免過度依賴多媒體設備,應將多媒體教學明確定位為輔助教學手段,不能將其用于替代教師的功效,進而保障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的穩步發展。比如,教師在圍繞細胞分子與原子課程進行教學時,由于細胞分子與原子體積較小,學生很難用肉眼直接觀察到,很難完全理解相關知識內容。基于此,應將教學重點集中于強化高中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將高中生吸引到微觀世界中,使其明晰分子與原子形狀,幫助其運用所學內容對生活中的實際現象進行解答。此外,教師在完成上述教學任務后,應注重將學生思緒引導回來,圍繞重要知識點進行系統性講解,以強化生物教學活動的合理性、科學性、有效性。
(二)構建教學情境
為強化高中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持續增強其探究能力與學習自主性,教師可依托多媒體設備,圍繞生物知識點向學生提供各類教學情境;依托不同類型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生物知識,使其能夠在音頻、視頻、圖形等教學資源的浸染下,持續提升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比如,教師在圍繞“細胞與生物圈”單元開展教學時,可先教授給學生細胞與生命活動間的關系,使學生明確細胞與生命活動不能相互脫離。在教學進程中,教師應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依托多媒體設備創設不同類型的教學情境,拉近學生與知識點的距離。具體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營造與草履蟲相關的教學情境,作為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需要依靠細胞開展各項生命活動;第二,創設與埃博拉病毒相關的教學情境,將病毒結構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明確若病毒脫離活細胞,則很難形成。當高中生進入上述兩類教學情境后,教師可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例如,向學生提問:若將生命系統分層,則可將其分為哪些層?教師可以利用上述問題,結合多媒體課件,深度融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
(三)強化學習的自主性
現階段,國內各地區的高中普遍沿用傳統教學模式,這就導致部分生物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時,極易出現過度依賴電教模板的現象。當然,也有部分教師并不善于使用多媒體設備。在此背景下,部分高中生會對教師與多媒體課件產生依賴,在遇到問題時不會積極主動進行思考,而是直接向教師詢問或找尋互聯網上多媒體課件中的答案。這種現象不利于學生的進步與成長,甚至會導致其在后續的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更多的難題,難以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自主性。基于此,教師應充分認識上述現象的負面影響,明確不同類型學生的差異性,引導學生借助多媒體設備積極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例如,教師可引入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各小組進行交流合作前,教師可圍繞教材內容向學生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其進行交流討論并予以解決。同時,將不同類型的問題交給各小組,給各小組布置完任務后,確保各小組成員的思維中形成生物知識輪廓。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為各小組安排制作多媒體課件的任務,督促學生帶著不同類型的問題制作課件并相互討論。在后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抽出一定時間,組織各小組代表上臺講解課件并解答各類問題。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各小組學生能夠充分展現創新能力,提高思維能力。通過課件制作與課件講解活動,有助于強化學生對各類生物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而其他小組同學在觀看課件講解活動時也會有所收益。教師可帶領各小組同學投入到課件制作與課件講解活動中,引導其互幫互助,共同成長進步。
(四)注重練習與課堂總結活動
在生物教學進程中,練習與課堂總結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這兩項教學環節不但是對各類知識點的收尾,還是進入下一項知識點學習的基礎。教師在完成相關教學內容的講解活動時,應采取合理的方式與學生共同對各類型知識點進行練習總結,不斷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在“互聯網+”背景下,通過開展課堂總結活動,教師能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生物內容的難點與重點,使學生在開展復習活動時方向明確。依托多媒體設備,圍繞各知識點制作內容展示圖,充分容納各小節的知識點,用不同顏色將知識的難點與重點標記出來,便于學生復習時清楚地看到,進而督促對相關知識點未能形成深刻記憶與理解的學生,不斷深化記憶,并進一步明確各知識點的內在邏輯。在開展生物練習活動時,教師應注重與學生形成共鳴。作為鞏固知識點的重要手段,練習活動極為重要。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練習活動時,應重點指明復習方向,活躍學生思維,督促其在日常的練習活動中積極思考,實現對相關生物知識點的活用,不斷強化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技術手段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提供了有力支持。為更好地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教師應明確多媒體教學定位,引入情境教學方法,著重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注重練習與課堂總結活動,切實增強生物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彩娟.淺析高中生物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J].學周刊,2019(23).
[2]張新軍,郎大田,吳銀梅.多媒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
[3]王兆平.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多媒體教學方法初探[J].未來英才,2015(09):186.
作者:王文靜 單位:鄒平市第一中學
- 上一篇:大學生實踐編程能力數字化培養模式
- 下一篇:科技經信局工作總結和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