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個性化教學構建和實踐
時間:2022-01-31 03:34:47
導語:研究生個性化教學構建和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性化教育強調研究生的能力、興趣等方面的差異,以激發他們自身的積極性、開發他們的潛在能力為根本目標,這種教育歸于素質教育的大范疇。在個性化教育模式下,研究生教育成功價值的體現就是學生的創造性培養。研究生個性化教育在世界范圍都是重點課題,相關教改成果和實踐很多,包括:教育理念的改變,課程體系的重新設計,教學方法的革新,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尊重并發揚學生的個性等。[1,2]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對研究生的個性特征重視不夠,從上至下或許已經明確個性化理念,但在具體教學方式上,仍然與個性化教學理念差距甚遠,急切需要加強和革新。[3]當前我們缺少有效舉措去開展個性化教育的具體實施以及相關教育改革研究。和自然科學研究一樣,我們必須更多地關注研究生課程體系、課堂內外的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關系等微觀實際課題。本課題主要通過海洋藥物化學課程群的教學實踐,將自選案例討論模式、個性化開放實驗選題等納入研究生課程教學中,最大程度調動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張揚學生的個性和創新能力。本課題對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革新具有一定實踐意義。
一、本課題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一)研究與實踐的內容。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研究研究生個性化教學模式理論、設計、方案及效果反饋機制;②進行個性顯著的課程教案設計、打造課程群精品課程資源平臺,包含《海現代藥物化學》、《海洋天然藥物學》、《應用生物化學》、《現代藥物合成技巧》、《海洋藥學前沿》、《藥物信息》等課程。以微課、背景知識、多媒體資源等形式豐富講授知識資源,建立海洋藥物化學課程網站;③將“Seminar”問題式討論教學方式引入課堂,通過科學問題促進理論教學,增加學生的認知;④向學生提供多個短期實驗室實踐題目,鼓勵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實驗,提高綜合能力;建立適應個性化教學的考核和互評機制。(二)研究的目標。本課題是深入到課程教學一線開展研究生個性化教育改革,以海洋藥物化學課程群為實踐平臺,針對研究生課程教學上存在的重理論課程、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忽視研究生個性需求、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進行改革探索,立足于研究生創新思維與個性化素養的培養,重點是引導和激勵學生進行理論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研究與實踐過程與方法
(一)教學模式方案。我們學習借鑒中外高校實踐經驗,分析研究地方高校特點和本學科研究生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了個性化教學模式方案,內容包括教案、實踐環節、考試改革、課題式教學、教學評價機制等。[4,5]教學大綱的修訂注重體現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積極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參與式等教學模式。把信息技術融入到教育教學中,加強網絡精品教學資源建設,開展實施課堂課外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每一位課程負責人均需要設計能力化、多元化、過程化的課程考試改革方案。(二)精品課程資源建設。海洋藥物化學的專業方向包括多個方面,例如藥物分子的設計合成,活性物質的分離提取,以及海洋活性物質的生物活性研究等,涉及到有機合成、藥物化學、分離分析工程等學科。許多研究生的本科專業基礎知識并不扎實,對海洋藥學前沿知識也了解較淺。為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高效的自學平臺,快速把握專業基礎知識和前沿知識,我們建立了《藥物合成反應》、《當代藥學前沿》兩個課程網站。這兩個在線平臺豐富了教學資源,也滿足了學生的自主選擇學習需求。網絡課程資源包括了海洋藥物合成、藥學前沿知識的全部知識內容,還陸續上線了多媒體教案、授課講義、知識綱領、復習例題資源等供學生進行自學和自我測試,在網站上師生之間還可以就課程疑難點進行答問等。一些知識薄弱的同學反映精品課程資源讓他們收益匪淺。因此,個性化教學不僅僅是針對于優秀學生的促優,還應該著眼于部分學習有困難學生的補漏。近來隨著網絡的發展,在線學習正日益走進大學教學。研究生專業課程教學或者藥物化學類課程教學啟用網絡教學模式是改革的方向。但我們認為啟迪學生科學研究思維、培養專業素養,還需要更多地依靠師生面對面的交流。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我們將加強課程網上資源的建設,努力開發真正的線上課程評估體系和考核方式。每門課程部分學分通過在線學習獲得,整個學習過程包括多個環節:觀看視頻、參與討論、提交作業、穿插課程的提問和終極考試等。為了吸引學生,還要化學實驗室安全知識講座、藥物合成實驗、藥物分子波譜分析、生物實驗室等操作技術的視頻資源,定期上傳海洋藥學進展熱點論文、相關會議信息等。一些校內外專家教授的個人實驗室網站、國內外藥物化學論壇信息也都將提供給學生,為他們提供立體化的專業信息體驗。(三)“Seminar”問題式討論教學。將“Seminar”問題式討論教學方式引入課堂教學,目的是通過科學問題把學生的積極性和個性調動起來。[6]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將授課內容分為課上和課外兩部分,把背景知識、參考文獻、講授課件、練習以及微課錄像等資源通過各種途徑提供給學生,滿足了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需求。在課堂上,我們則選擇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述。減少課堂理論授課時間。“Seminar”教學過程中圍繞海洋和藥物化學兩個學術專題展開,專題可涉及學科整個專業領域,以此來達成教學與科研相結合。“Seminar”教學形式多樣,例如問題主要由老師提出,但學生也可以提出相關主題;師生之間可以就問題暢所欲言,問題可以在課堂現場提出,即時交流;也有授課老師先問題列表,學生回去思考準備后下節課再討論。我們知道,研究生的培養包括理論素養和動手實踐能力兩個部分,課堂討論的問題要將兩者結合起來才不至于讓學生感覺枯燥。我們的研究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進入了課題的實踐環節,因此海洋藥物化學的實驗現象、操作經驗、問題解決等是學生感興趣也是需要加強的地方。我們課程群的多位老師每日工作在實驗室第一線,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與能力,堅持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與學生分享。我們還鼓勵不同課題方向的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取長補短,擴展知識面。我們的碩士點有藥物合成、藥物活性研究、藥物分離分析等多個研究方向,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我們根據研究生的專業背景和研究方向確定多個案例討論題目,供學生自主選擇。例如海洋藥學前沿課程案例選題就包括了以下三個備選主題:①多糖類海洋藥物;②雜環類海洋藥物研究進展;③海洋藥物與海洋致病菌的研究。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研究方向自主選擇主題,經過查閱資料和實驗室實踐后,在課堂上進行匯報討論。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有足夠興趣加入自主學習中去,充分體現了學生與教師、專家、學者之問的民主平等。(四)開展短期實驗室實踐交流項目。本課程群專任教師均屬于海洋活性物質研究平臺成員,具有良好的科研協作基礎。因此,本方向的研究生也受惠于這種團隊合作機會。我們根據不同課題研究方向和學科特色,提供了多個短期實驗室實踐題目,鼓勵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擇相應實踐題目進入課程群眾老師的實驗室,開展短期實驗工作,擴充了知識面,提高了綜合能力。近兩年來,我們提供了酶抑制劑海洋藥物的活性研究、糖化學、海洋致病菌防治、海洋藥物合成、海濱植物功能分子提取等五個方向的實踐課題。一年級的研究生可以任意選擇項目,開展短期流動實驗,極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的業務素質和科研能力,深受學生歡迎。(五)建立適應個性化教學的考核和互評機制。不再采用單一的理論考核或者課程論文形式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定,而是結合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案例討論水平和實踐課題成效等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三者的比例由主講教師自行確定。學校的研究生教學網站提供了師生在線互評表格。互評數據表明,近三年學生對我們的課程評分達到95%以上,滿意率為100%。我們定期發給學生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課程教學要求和感受,收集教學效果回饋信息。學生的回饋問題主要集中在成績評定的公平性、與專業方向的緊密聯系等方面。部分學生存在一定的功利思想,局限于拿文憑。通過交流和教學改革實踐,扭轉了部分學生的錯誤認識。
三、主要成效與創新之處
經過三屆研究生的教學實踐,我們獲得了豐富的個性化教學經驗與體會,雖然本課程群研究生人數不多,但是教學效果較為明顯,其中一位同學獲得國家獎學金,近兩年獲得省研究生創新項目兩項,兩位學生被評為校級優秀畢業生。近期所有畢業生均有SCI,畢業生均考取名校博士研究生或者被大醫藥研發機構錄用,就業率達到100%。本項目實施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新的經驗:①個性化課程機制改革方案中,充分賦予了學生話語權和選擇權,也讓教師從單調的講知識中解脫出來。②開創課程群任課負責人的短期實驗室實踐項目,將研究背景和課程群內的教師聯系在一起,共同努力發展課程資源,共享實驗室課題資源,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③將“Seminar”問題式討論教學方式引入海洋藥物化學課程群教學,讓理論教學和實際科學問題緊密聯系起來,將更多的時間分配給學生自主研究的實踐、案例講解、專題報告等教學活動。
四、項目實施的保障條件
(一)教學平臺資源。項目依托單位淮海工學院是一所多科性地方大學,擁有五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海洋科學是江蘇省重點學科,也是首批江蘇省優勢學科點。建有江蘇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海洋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和江蘇省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三個研究平臺,為項目的完成提供條件和各項政策支持,保證了項目的順利完成。(二)研究經費與師資基礎。在教學改革實施過程中,獲得江蘇省優勢學科專項經費以及江蘇省教育廳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支持,為本課題提供了教育改革經費。教師是教學第一線的承擔者,本課題組成員均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多年來從事海洋藥物化學及相關學科課程的教學與組織管理工作,經過近幾年來持續開展教學改革實踐和研究工作,已經積累了一些初步實踐經驗和一手資料。參加本課題的部分教師還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能力,掌握了網絡編輯工具的使用,為本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方面做出了貢獻。項目組所在的海洋化學學科方向是一支由教授、博士組成的從事有機合成、藥物化學的科研教學隊伍,也可為項目教學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學科基礎和學術氛圍。
五、結論
本課題以研究生個性化教育改革為主要任務,以海洋藥物化學課程群為實踐平臺,立足于研究生創新思維與個性化素養的培養,構筑了開放式教學新體系,引入了短期研究生科研創新訓練項目,改革和完善了學生和教師課程評價體系。在實踐過程中,雖然個性化教育改革已經獲得較高的學生滿意度評價,但在教學素材建設、完善網絡教學方面還需要繼續加強探索。
參考文獻:
[1]劉獻君.高等學校個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16-16.
[2]姚莉,劉偉,劉芳.研究生個性化培育教學模式GIFPM及其實證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3):32-36.
[3]羅堯成,束義明.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58-63.
[4]張彤.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可持續發展[D].廈門大學,2001.
[5]高艷茹,于渤.基于創新力培養的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2):127-129.
[6]尹昭坤,徐立新,等.討論式教學Seminar在農學類研究生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14):164-165.
作者:曹志凌 趙躍強 史大華 劉瑋煒 楊樹平 馬衛興 王 建 唐麗娟 郭 雷 單位:淮海工學院
- 上一篇:語文智慧課堂個性化教學論文
- 下一篇:情景教學在眼科護理的應用價值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學習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