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語教學價值訴求與突圍路徑
時間:2022-07-13 11:05:11
導語:高校英語教學價值訴求與突圍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言的本質是文化。高校英語教學是豐富大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的主渠道,在跨文化視野下,其改革需突出與跨文化的深度融合。本文通過明確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的價值訴求,透視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的癥結,圍繞提升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根本導向,提出建構跨文化交際能力體系、選優配強跨文化師資結構、健全跨文化教學模式的突圍路徑,以期為新時代高校英語教育教學改革添磚加瓦。
關鍵詞:跨文化;高校英語教學;價值訴求;問題;對策
在經濟全球化時空場域下,英語作為跨文化交際的通用語言,發揮著跨文化交流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價值和功能[1]。現階段,跨文化交際能力已經成為衡量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標準。本文分析了跨文化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學的價值訴求,同時梳理了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的問題,并以提升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出發點,提出卓有成效的對策,以期為培養“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的對外交流人才厚實根基。
一、價值訴求:跨文化交際能力
1993年,美國哈佛大學塞繆爾•亨廷頓教授提出轟動世界的“文明的沖突”理論,文化沖突或文明沖突,其根源在于文化的多樣性,如何破解文化的沖突,語言是極其重要的工具,通過語言載體的溝通聯系,人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成“和合的狀態”。正是由于文化沖突的客觀存在,“跨文化”的概念由此衍生。何謂“跨文化”,概而言之,即是指對與本民族文化存在差異或沖突的群體及其文化現象、行為方式、風俗習慣等具有客觀的認識,并以包容的姿態予以接受并適應。高校英語作為與漢語具有不同文化承載的學科,無論是從其學科性質或是從其學科教學而言,都具有濃厚的跨文化特點[2]。從學科性質而言,高校英語課程是西方語言和文化的“外衣”,在高校英語教材中,充斥著西方社會習俗、宗教信仰、風土人情、地理人文等內容,并且與中國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對大學生而言,具有天然的陌生感,同時,高校英語教學的時空場域基本局限在課堂教學中,這對缺乏英語文化基礎和語言環境的大學生是莫大的挑戰,而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模式又大大制約了大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進一步凸顯高校英語學科的異己性。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高校英語教學致力于培養大學生聽說讀寫譯等綜合運用能力,其根本在于強化語言的實際交際能力,然而,交際能力背后需要對中西文化的熟悉了解、充分掌握,避免出現信息傳遞不準確、不對等問題。漢語和英語之間具有相當程度的差異性,無論是語系、形式、讀音、表層結構或是文化承載、語句構成、句型結構等都體現了兩種語言的跨文化性質。高校英語教學的本質在于促進文化交際交流,交際交流的本質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接納。因此,對高校英語課堂教學而言,其根本的價值訴求就是要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此來超越語言差異和文化差異,進而推動中西方在商業、人文、教育等領域的合作交流,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當然,培育跨文化交際能力并非易事,究其原因在于跨文化交際能力涵蓋語言感知、語言過程和非語言過程等多種要素,是一種復雜的能力結構,其中,語言感知涉及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社會習俗、宗教信仰等的認知;語言過程涉及對不同語言符號及其意義的了解和認知,比如,漢語文化對“龍”有一種天然的敬畏感,而西方文化則視其為“邪惡”的象征;非語言過程涉及時間觀念、空間利用及肢體表達等,比如,中西方在文化交流中肢體表達存在較大差異,東方人習慣于“握手禮”,而西方人則傾向于“親吻禮”??缥幕浑H能力具有包容性、敏感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在交際中,語言僅僅是淺層的表達,其根本的承載在于文化,需要交際者對不同的文化進行解讀、了解和熟悉,才能使雙方在心靈和情感上得到認可和共鳴,從而實現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二、問題透視: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不容樂觀
高校英語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屬性,基于跨文化視角下的高校英語教學,必須要堅持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培養導向,明確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規律,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法,方能取得有效突破。然而,從現有的情況來看,一些問題不容忽視,不容樂觀。第一,文化意識價值觀問題。高校英語教學內容的跨文化性主要體現在語言與文化兩個方面,要求在教學中將語言與文化進行深度嵌合,尤其是要導入文化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培養跨文化意識。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教師教學存在嚴重的“重語言輕文化”傾向,即重視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忽視語言背后文化的滲透,其最終的結果將導致高校英語教學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比如,在教學中,一般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主要講授英語的句型、語法、詞匯等內容,幾乎不涉及文化相關的內容,此舉,既弱化了高校英語教學的張力,又客觀上導致高校英語教學的“中華文化失語”現象。第二,跨文化經驗失位問題。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英語學習的過程,說到底就是對西方文化了解、認知的過程,如果沒有親身體驗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就很難進行有效的教學。實際上,高校聘請外教來教學英語課程就是為了規避教師的文化經驗缺失問題,給予學生“原汁原味”的文化還原[3]。然而,在當前高校英語教學中,很難實現英語教師的“全外教化”,大部分都是剛剛畢業的應屆生,既缺乏教學經驗又缺乏留學經驗,導致英語教學“淺嘗輒止”,即難以將自身的國外文化體驗融入教學中,實現對重點、難點的深度詮釋,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價值不大。
三、突圍路徑:構建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實踐機制
(一)建構跨文化交際能力體系??缥幕浑H能力是跨文化活動中的決定性因素。高校英語教學是培育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渠道、主陣地,必須要把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針對當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無章可循、各行其是、文化價值觀缺位等問題,首當其沖是要解決跨文化交際能力體系建構的問題。也就是說,讓教師和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框架、結構等,給予跨文化交際能力一個整體性視野,才能為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提供指引。跨文化交際能力體系是一個涵蓋文化知識、文化意識和文化實踐等的結合體。從文化知識層面而言,包括中國文化知識、西方文化知識、西方社會價值觀、道德倫理、風土人情,中西方文化的區別與聯系,對中西文化差異的理性認識,文化知識是跨文化交際的必要內容,是一種建立在尊重和包容基礎上對異質文化的總體認知能力。從文化意識層面而言,包括如何看待異質文化、如何開展異質文化交流、尊重交流者的文化身份,文化意識是跨文化交際的思想準備,是一種基于群體認識基礎上的文化認知和情感[4]。從文化實踐上而言,主要包括用外語得體交流、運用非語言手段、運用交際策略和技能,實踐表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35%來自于言語交流,65%來自于非語言交流,可見,非語言手段交流尤為重要,交際實踐是跨文化交際的行為外顯,是交際的實際工具和手段。通過跨文化交際能力體系的建構,可以為高校英語教學實踐提供一個參照,進而確定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法,實施有效的教學。(二)選優配強跨文化師資結構。俗話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針對高校英語教學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必須要充實師資隊伍,培育“雙師型”人才,以培養大學生語言交際能力、非語言交際能力和交際策略。對此,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完善高校英語教學選拔機制。聘任具有中國文化底蘊、國外學習生活經驗、語言技能突出的專業教師,充實跨文化教學隊伍,實現跨文化教學隊伍的專業化。其次,強化師資隊伍培訓,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將跨文化理念、跨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技能等融入教學培訓中,采用教學講座、邀請名師來校交流、跨校課題研究以及選拔骨干教師國外訪學等方式,強化教師的跨文化意識,使其增強跨文化教學的自覺性、主動性。最后,聘請高質量外教。專業化外教是不可多得的英語教學資源,高校要做好外教聘任專項工作,在堅持政策性和原則性的前提下,強化與國外優質大學的交流合作力度,強化高質量外教的引進力度,注重日常管理,推動外教開展跨文化教學改革。(三)健全跨文化教學模式。從跨文化的視角來看,當期國際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交際中的文化差異性更加凸顯,在此過程中,如何在保持本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下開展跨文化交流是高校英語教學必須思考的現實問題。如此,健全跨文化教學模式必不可少。2019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指出:“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推行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那么,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樹立文化自覺,對自身跨文化教學行為及文化進行反思與重塑,明確跨文化教學的導向,堅持以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為核心,建立文化——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即強化高校英語課堂的文化輸入,凸顯高校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激發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積極組織并引導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打造互動式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教學互動中解讀語言承載的文化意義,實現教學過程的多樣性、互動性和動態性,進而生成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5]。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言是文化的傳播載體和內涵表征。高校英語教學必須要對接中西文化的差異,立足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價值訴求,審視跨文化教學的問題,通過建構跨文化交際能力體系、選優配強跨文化師資結構、健全跨文化教學模式等方式,提高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鄧朝路.高校英語教學中大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高教學刊,2019(16):177-179.
[2]韓云霞.基于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8):139-141.
[3]馬艷麗,趙艾.跨文化視野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研究——評《大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教育及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高??萍迹?018(12):109.
[4]王軍霞,陳會軍.文化—互動范式:跨文化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2):148-151.
[5]孫曼.跨文化交際與高校英語教學的思索[J].中國教育學刊,2017(S1):89-90.
作者:李澤舉 單位: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
-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思考
- 下一篇:高校體育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