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商品學教學探究
時間:2022-03-11 11:40:19
導語:本科院校商品學教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實踐教學是商品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其目標是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基礎知識,并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由于受到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商品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還存在一些問題:商品學的教學任務重、教學內容多,而教學時數不足;教學方式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教學過程中傳授的理論知識多,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少;缺乏實驗室操作和實習基地訓練,學生不能對商品使用價值規律獲得直接而生動的表象認識。
商品學實踐教學設計
(一)明確教學目標,建立課程信念由于各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其教學目標不同,基于專業特色的教學內容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3]。因此,應緊密圍繞專業培養目標科學地規劃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確定各專業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到商品學課程對于專業培養的意義與價值,樹立“學以致用”的課程信念,從而以積極的態度接受課程的學習任務。以市場營銷和物流管理兩個專業為例,市場營銷和物流管理都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重要的專業類別。兩者的區別在于,市場營銷專業是為企業培養各級營銷管理人才,其教學目標是向學生傳授營銷知識,培養學生的營銷能力。因此,市場營銷專業商品學的重點是從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購買行為等方面來實現商品的使用價值,從而完成企業的營銷活動。而物流管理專業是培養物流系統化管理人才,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物流管理的業務流程、管理技術與方法。因此,物流管理專業商品學更多地關注如何通過科學的商品包裝、運輸與儲存使得商品在交換和流通過程中防止商品使用價值的降低。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來規劃和調整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商品學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商品學的興趣和熱情。(二)理論聯系實踐,豐富教學形式商品學是一門融合自然科學、經濟與社會于一體的應用型學科。然而,由于學生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對商品及市場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就需要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等豐富的教學形式,將教學內容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聯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商品質量監督與檢驗”這一教學內容時,引入我國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作為案例,啟發學生思考、分析并討論這樣的問題:誰是三鹿奶粉事件的責任方?他們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杜絕此類現象的再次發生?學生認真分析和積極討論了政府、奶粉制造廠家和三聚氰胺制造者等主體的相關責任,并踴躍地從政府部門職能建設、食品安全制度建設、法制建設、道德建設等多方面提出了應對措施,對商品質量監督和商品質量檢驗的相關理論知識有了更加直觀且深入的理解。(三)提高學生參與程度,提升團隊合作意識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成功的教學活動離不開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通過群體的討論與協作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團隊協作意識,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局面,最終實現教學雙贏的良好效果。比如,在學習“新產品開發”這一教學內容時,將全班28人分為三個項目開發小組,分別承擔了閃光警告顯示牌、賓館用IC卡電子鎖和防碰撞提醒器的開發設計工作。各項目組分別從概念設計、市場可行性分析、功能分析、外觀設計、工藝設計以及服務設計等方面深入探討新產品和新服務的開發。教師根據各項目組新產品開發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分別給予優、良和中三個等級。這種以項目為單位的教學方法在項目組內部強調分工協作[4],在項目組之間開展競賽,既鼓勵了組內成員的合作和團結進步,同時以小組競爭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獲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四)加強上機實踐,提高操作技能信息技術為商品學在商品的分類、商品的統計質量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實現手段,在商品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需要為學生提供上機實踐平臺,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信息技術來管理商品的使用價值,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比如,在學習“商品質量管理”這一教學內容時,安排2個學時的上機實踐課,幫助學生掌握運用Excel實施統計質量數據處理的方法和技巧。傳統的質量數據處理方式是使用人工計算來分析和處理,其效率和準確度明顯不高。然而,Excel軟件的統計功能為商品質量精細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例如,直方圖可以顯示商品質量數據的分布和質量波動的狀態,排列圖可以識別造成商品質量問題的關鍵因素,控制圖可以判斷商品質量是否處于穩定狀態等。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不僅掌握了統計質量數據處理的基本技能,而且對商品質量管理工作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五)規范成績考核,加強過程管理學生的成績考核是教學活動管理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對學生與教師有著重要的影響。科學的考核方法不僅可以激勵和鞭策學生的學習,而且可以通過考核所反映的教學效果為教師教學質量的改進提供依據。因此,教師需要設計合理、有效的考核內容,以此加強教學活動中的全過程管理。教師首先公布課程考核的具體項目與權重。商品學課程的考核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平時成績的考核項目包括:出勤率、課堂表現、平時個人作業、小組集體作業等,占總成績的50%,適當加大平時成績的權重是為了考查學生平時學習的態度和學習的階段效果;期末成績則采取考試的方式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效果進行測度,占總成績的50%,不僅考察相關的知識點,還增加案例分析以考查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雖然多方位、多形式的考核方式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但是客觀、全面的綜合評價方法加強了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管理,使學生謹慎地面對每個考核模塊,杜絕考核中的機會主義。
改進對策
(一)提高教師教學素質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從多學科的角度提高理論知識和積累實踐經驗,只有不斷地探索、創新和總結才能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二)豐富實踐教學平臺商品學課程的應用性較強,不僅需要開設實驗課對商品質量的理化檢驗方法進行實踐,還需要參觀大型的賣場考察商品的分類、包裝和儲存等。開辟課堂以外的實驗室和實踐基地既鞏固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同時也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升。(三)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筆者所在課題組在研的國家級項目以綠色低碳供應鏈為研究對象,更加強調商品的生態設計、清潔生產和生態包裝等。因此,將科研的內容和成果引入教學過程,有助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和創造性的思維來吸收與掌握知識。
本文作者:翁莉工作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上一篇:醫藥商品購銷教學與改革論文
- 下一篇:商品學網絡課件的設計與制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