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教育管理路徑

時間:2022-02-12 08:24:52

導語:探析高校教育管理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析高校教育管理路徑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高等教育在培養高素質人才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擔負著為我國現代建設提供著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任。由于我國教育管理存在著“硬件”、“軟件”等諸多問題,這大大影響了高等教育的質量。因此我國高校教育管理應在協調好教育管理資源的同時改革和創新管理模式,并且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協調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的變革,使我國高校教育管理過程中的“硬件”更硬,“軟件”不軟,教育管理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讓高等教育事業更好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一)深化教育資源配置改革,為教育管理提供物質保障,增強教育管理的“硬”實力

1.政府在高等教育中重新進行角色定位,正確處理好市場、學校、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市場經濟體制使得政府由計劃經濟體制中計劃管理角色變成宏觀調控者。政府從許多經濟社會事務中分離了出來,同時也給予各種市場主體更多的自主性。高等教育資源作為一種市場資源,也應當符合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的一般特征,應該讓市場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的作用,政府則應重新定位角色,發揮好宏觀調控者的作用。同時,政府要培育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場,為其提供一個好的制度環境。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準入機制,完善市場資源進入高等教育的規則,同時也應該有合理的監督機制,并且針對市場失靈等現象能夠及時有效的進行調節和控制。針對高校辦學資源不足的現象,政府還應該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政策,以集中更多的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來彌補教育資源不足的困境。與此同時,政府還要做好教育規劃,控制教育撥款權。政府應根據相應的實際調查和專家評估等,編制好高等教育指導性規劃,用以指導和幫助高校自身處理好專業設置、招生規模、投入和產出之間的比例關系,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政府還應該控制好對高校的教育撥款,改變以往的單純按照學校規模大小、學生人數等量化撥款的方式,引入績效預算管理的運行機制,將財政撥款和學校的若干績效以及教育資源的分配使用效率掛鉤。2.學校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中應該完善資源運行和監督機制高校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中應該完善自身的運行和監督機制。一方面,應該明確學校各個機構的職責,提高學校的辦事效率,節省教育行政成本。另一方面,高校應該為市場資源進入高等教育提供一個好的平臺,吸引社會資源進入高校。例如,針對學校宿舍不足的現象,學校可以吸引外來投資,將學校宿舍的運營權利交由投資主體,一定年限后,將宿舍所有權與使用權再轉交學校,這樣既解決了高校宿舍緊缺問題,同時也給學校帶來了一定的收益。此外,高校還應該完善相應的監督機制,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學生會等團體的監督作用,防止一些權利過分膨脹,防止一些人為自己謀取私利。

(二)轉變教育管理方式,加強教育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變教育管理“軟”部分為硬保障

1.充分發揮教授治校的管理方式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積極作用教授治校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學校評議會、教授會、校務會等機構均由教授互選產生,如蔡元培時期的北大、梅貽琦時期的清華;二是教授在評議會、學科會議等學校決策與管理機構中占多數,如慕尼黑大學;三是學院一級設立教授會,實行教授管理,如日本大學體制。教授參加高校教育管理可以讓學校的決策更加科學,更加民主。各個學校應該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建立學校的審議決策機構。2.將高年級的優秀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吸收到教育管理隊伍中高年級優秀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本身就有一定的學術能力,在學校各項實踐過程中歷練出了一定的實踐和管理能力,同時自身又處在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比較了解。因此,可以在沒有碩士、博士授予點的學校設置高年級帶低年級的輔導員職務,在有碩士、博士點的學校設置碩士帶本科生,博士帶碩士的輔導員職務。這樣的工作形式,不僅能夠在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增加助學、助教、助研崗位,為學生實踐創造更好的學校平臺,有助于對兼職輔導員學生的工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還有利于提高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質量。3.加強教育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高等教育在我國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國家對高素質的教育管理人才需求越來越強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高校教育管理人才隊伍顯得尤為迫切。從理論層面來看,需要在借鑒發達國家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經驗,以及他們的新模式、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具體實際情況、以及各個高校的具體情況,創造性地發展適合自身的教育管理理論,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理論支撐。從實踐層面來看,高校教育管理隊伍應該建立教育管理培訓基地,根據經濟、社會形式變化、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科學合理的培訓內容和培訓形式,促進教育管理者實踐經驗提升。從個人層面來看,教育管理者應該不斷學習教育管理理論知識,善于總結自身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經驗,同時向優秀的教育管理者學習經驗,結合個人的特點,發展和改進工作方法,使自身教育管理工作更具專業化水平。

(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確立教師主人翁地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1.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確立教師主人翁地位大學教師,尤其是學術能力強、教學能力強的大學教師是評價一個大學是否為強的一個重要標準,是一個大學辦學精神、辦學理念的重要載體。為此,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把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放到重要地位。首先,高校教師要不斷地在工作中總結工作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在工作、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注重個人品德修養和人格提升,以學生為本,不斷激勵學生進步,因為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所起到的作用比任何書本的作用都更大。其次,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應該建立合理的教師保障激勵制度,提高教師的工作待遇,為教學、科研解決后顧之憂。再次,應完善教師聘任制度,防止高校“近親繁殖”現象,同時積極開展高校間、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教師隊伍不斷注入新鮮血液。2.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性化管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圍繞學生來展開的,教育管理工作理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多樣性,在工作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是將學生視為被動接受者。要在學生學習、生活、心理、就業等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首先,應建立人性化的師生關系,改變傳統教育管理中壓制學生個性、強調教師絕對權威的做法,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在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作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教師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也應該拉近和學生的距離,適時放下老師的架子同學生交朋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學生,從而提高教育管理的質量。其次,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困惑,教育管理工作者應該積極主動的去了解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心理問題,結合大學生群體特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對此,一方面要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基本的心理學知識,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掌握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能進行自我排解和心理疏導;另一方面,在大學生每一個學習階段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講解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同時也要根據不同大學生群體、個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進行專業的心理治療,讓大學生在學校生活中逐步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最后,針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應當對當前經濟、社會形勢有敏銳的洞察力,根據社會需要進行招生,調整院系的招生規模和招生比例,減少教育資源浪費、學科分布失衡現象,讓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出的人才在當今社會有用武之地,真正解決好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作者:楊麗媛單位: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