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中的人本理念

時間:2022-02-12 09:33:16

導語:高校教育中的人本理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育中的人本理念

一、以人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建設

1.構建辦學以人才為本、教師為主體的理念。高等教育管理有一個重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學習和教學科研環境寬松和諧的學術氛圍。針對經驗豐富,在教書育人、科研創新方面卓有成效的老教師,學校管理層應在充分尊重老教師人格并給予他們更多關心照顧的基礎上,創造出利于老教師總結經驗,搞好對中青年教師傳幫帶的教育沃土,使他們能自覺自愿地起到顧問和指導作用;對于年富力強的中年教師,要讓他們勇于挑起學術科研重擔,為他們提供資金、場地,對他們的業績要充分肯定,使他們凸顯在高校教師中的內核作用;而面對青年教師,學校要為他們提供快速成長與發展的渠道,制訂培養計劃和目標,通過經濟激勵和目標激勵促進青年教師的發展。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才能有學校的良性循環,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同樣,只有教師群體的發展,高校教學、科研及服務社會的“質”的提高才有可持續的保障,教師積極性的提高也可以促進學校良好氛圍的營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重塑學生理想,實現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2.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是社會急需的人,大學教育和管理應該以培養這方面的人才為目標,不遺余力地為社會多輸送這樣的人才,這是大學教育的本質所在。管理育人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的必然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這種全面、和諧的發展,是指“創造個體的人的豐富性,把高尚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質、審美價值、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文明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在教育過程中把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有機結合起來,教育才會是最有效的,才能達到教育目的。為此,學校的管理者就要合理地布置各項教育任務,恰當地分配教育資源,整合各種不同的教育力量,使學校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培養任務和途徑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讓大學教育與管理更和諧和充滿生機。3.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根本目標。制度本身蘊涵影響學生人文精神和道德素質發展的因素,使通過教育管理育人成為必要和可能。任何一種制度和規范的背后,都有一套價值觀念和文化在支撐,因此,什么樣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什么樣的校園文化和價值觀念,并且會對制度當中人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方式產生影響。學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制度對學生產生的深遠影響,在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時不僅考慮到管理教師員工的需要,更要考慮到它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作用。為此,真正以學生發展為本,要求管理者在進行決策時,應當自覺地把如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根本目標,要使教師們在教育和教學的一些重要問題上保持一致觀點、信念,即從教育教學的思想上加以引導,同時淡化行政上的領導。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一流的人才隊伍是實現培養一流人才,創造一流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會服務的根本。把以人為本理念運用到高校的教育和管理中,就是要確立教師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以教師為本的管理理念認為,教師是完成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勞動者,是學校實現管理目標、促進教育事業的創新與發展的主要力量。此外,還包括以教師的發展為本。教師發展與學生發展休戚相關,要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師的發展是前提,以人為本的教師管理就是要使教師在學歷、職稱、工作和學習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二、以人為本高校教育管理建設的具體要求

1.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以發揮兩個積極性。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學生、關懷學生,樂于和學生交往,及時掌握了解學生的動態,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樂于接受學生的監督,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包辦代替學生的學習,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與興趣,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提出教學建議,并積極采納,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尊重學生獨到的見解,了解學生的心態與需求。教師對學生坦誠相待,熱情關懷,就可縮小師生之間由角色差異而引起的心理距離,引起教師與學生的深入交流,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和成長。2.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是高校教育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當代高校教育管理中,校園文化環境的作用日益凸顯,它的功能是多層次、多方面的。當前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如何挖掘校園文化的這些管理功能,為育人工作服務,如何建立校園文化的導向機制。校園文化環境建設要以弘揚民主優秀文化為立足點,在校園中傳播以學習民族精神、民族氣節和優良道德傳統為主體的社會主義主流文化,抵制西方不良文化思潮和社會不良風氣的滲透和影響。校園文化環境的類型有如下幾種:一是陶冶情操的審美文化環境。比如雕塑、長廊、假山、水榭、草坪、綠地等優美的校園文化設施,使師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如沐春風,形成以宇宙生命為依歸的生命審美觀;二是潤物細無聲的導向文化環境。反映學校校風、校訓的大理石雕刻,無疑會給校容校貌增添豐富的內涵。以人為本的高校教育和管理是現代社會提倡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是人們通過多年的管理實踐逐步形成的一種管理思想和模式。在學校實施人本管理,其核心是把人置于學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激勵人、教育人、保護人,充分開發人的潛能,實現人與學校的共同發展。一個實行人本教育管理的學校,其基本管理思路就是將人置于管理過程的中心,并以人本主義作為學校共同的價值觀體系的核心,以成員的集體主義行為為基礎,達到發揮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及在推動學校發展過程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目的。

作者:孫國芳單位:東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