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藝術高校教育論文

時間:2022-12-01 02:52:40

導語:歌舞藝術高校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歌舞藝術高校教育論文

一、傳承民族民間歌舞藝術的重要性

我國民族文化是由多個民族共同創建和傳承的,在其形成的歷史過程中,先后創造了許多非凡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明。少數民族的藝術文化是維系各族人民之間感情的紐帶,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我國文化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更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體系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正面臨著社會轉型和文化改革等巨大挑戰,來自西方國家的文化觀念和非主流文化意識為少數民族的現代化改革帶來一定干擾和壓力。在民族文化失去保護和自然的傳承環境以后,其傳統文化也會失去原本的特色,且逐漸走向滅亡。所以,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地保護措施,那么,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會徹底失去本土的民族藝術。

二、高校教育中民族民間歌舞藝術的傳承方式

1.充分利用民間藝人

各族人民都為自己民族的傳統藝術而自豪,在現代生活中,也先后出現了很多素質較高的歌舞藝術人才。民間藝術家是民族藝術的寶貴財富,是藝術的開拓者和發揚者,他們充分利用民間的歌舞藝術文化資源,通過參觀、欣賞、表演和聯歡等多種方式讓民間藝術走進千家萬戶。學生在體驗傳統的歌舞藝術表演之后,會對其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可見,民間藝術家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積極影響。

2.深入田野、深入生活

實踐教學是藝術類教學的關鍵。深入田野、深入生活以及深入自然應當作為高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教育手段,在專業教育課時設置中應占有一定的比例。各大高校應當充分發揮本土藝術資源的教育作用,利用民族藝術資源,如音樂專業的學生可以經常走進少數民族村落,與當地人同吃、同住,感受少數民族的精神文化和風土人情,聆聽民間藝人的歌唱和演奏。這類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民族民間歌舞藝術的感受能力和領悟能力,是積累民間藝術文化素材的重要手段,學生只有深入民間、深入生活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3.因地制宜,適當補充教學內容

各民族藝術文化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的特點,因此,三、四年的學習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高校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當規劃好側重點,在通識課程的基礎上,依據所處地域以及本地少數民族的分布情況等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完善教學內容,針對個別少數民族文化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和探究,增強學生對少數民族的認知。

4.注意素材收集后的轉換,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現代轉換是傳承民族民間歌舞的關鍵,不但要注重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完善,還要使文化遺存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延續和發展。因此,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搜集和整理各民族文化,調查資料明確民族歌舞藝術特點,將其作為獲取創意的條件和資源。

5.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民間歌舞藝術的傳承和教育,不單單是高校的教育任務,也是一項社會責任,需要國家文化政策和民族法規的支持和指導,更需要政府部門的全力配合。教育部門和各大高校可以舉辦一些少數民族歌舞表演活動或比賽,演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和歌曲,為藝術教育和民間歌舞藝術傳承提供平臺。

總而言之,要充分利用可使用資源,全面推廣和傳承民族民間歌舞藝術,應使之成為全民性的社會藝術項目,避免受到非主流文化的侵蝕。我國高等院校應當加大對民族民間歌舞藝術的教育力度,使之受到社會各界更廣泛的關注。

作者:李慧單位:湖南女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