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語文閱讀教學人文教育研究
時間:2022-06-04 10:29:49
導語:高校語文閱讀教學人文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科學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隨著人們對物質生活要求越來越高,往往忽略了自身精神世界建設,這就需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培養學生自身素質與修養。但是,我國較多高校在實際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缺乏必要的人文教育,使高校閱讀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高。為此,需要高校在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不但能夠提升閱讀教學質量,而且在較大程度上可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校;語文閱讀教學;人文教育;應用
1前言
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國家對教育實施了有效的改革,國家對高校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較為重視,主要是因高校階段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較為重要的環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高校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精神層面教學較為缺乏,這在較大程度上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養成產生較大影響。人文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養,以此使各種觀念得到較好的發展,這在較大程度上對我國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這對我國高校語文閱讀教學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閱讀教學及人文教育概述
2.1閱讀教學在我國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在其中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一般情況下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1)閱讀教學是師生與教材之間有效對話的一個過程,高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沒有通過有效對話對學生進行指導,這在較大程度上使學生缺乏必要的對話意識。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應當是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雙方需要進行有效的溝通,并且根據教材對話對文章情感實施有效的理解與感受,最終達到一種心靈的溝通;(2)閱讀教學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實施有效提高,可體現出人的心理與心智,其中主要包含了鑒賞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有效的訓練,以此提升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3)在閱讀教學中能夠實現人文教育,以此提升學生情感與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
2.2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概念較為寬泛,人文教育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有學者認為人文教育主要是指哲學、文學以及語言藝術學科的學習,也有學者認為是一種較為人性化的學習方式。人文教育之所以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主要是我國目前現狀所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有較大的改變,同時在較大程度上也給人們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使人們過多追求物質生活,在較大程度上忽略了精神生活,這就需要在教學中融入人文教學,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而且在較大程度上可提升學生人文精神[2]。此外,人文教育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對知識中的精神進行全面領悟,這在較大程度上可有效提高學生的修養,從而正確樹立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3高校語文教育的作用
3.1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高校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可提高學生對事物的鑒賞能力,以此體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同時具有獨到的見解。此外,人的日常行為與內心情感能夠體現出人自身的氣質,由于學生是我國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對氣質的培養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品讀文學作品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并且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在鑒賞過程中應深入,特別是一些影響力較大的文學作品,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應當結合作者當時寫作背景與作者自身經歷進行鑒賞,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鑒賞力。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網絡中出現了較多的網絡小說,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教師需要對網絡中小說進行甄別,鼓勵學生閱讀文采出眾并且質量較高的小說,使學生明白庸俗的網絡小說對自身成長有較大的弊端,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品位,對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3.2人格的豐富我國較多高等院校對專業課較為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缺乏重視,長此以往使學生人格造成較大的影響。此外,我國家庭獨生子女相對比較多,成長環境比較好,并且家長比較溺愛,缺乏必要的教育,導致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缺乏與他人交流,致使人格出現問題,并且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不健全。近年來,較多高校出現了學生由于壓力過大選擇輕生,此事件發生頻率較高,這應引起高校的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完善學生的人格,以此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使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3]。為此,高校教學中需要引入人文教育以此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并與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有效的融合,其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積極引導,以此健全學生人格。
4閱讀教學與人文教育的關系
我國語文教育歷史悠久,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其中傳統語文教育主要是以儒家學派為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4]:(1)培養學生的道德價值;(2)培養學生審美價值。這在較大程度上要求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根據對文學的有效學習與理解提升學生自身修養。所以,傳統語文教育中有較為豐富的人文精神,這在較大程度上充分體現出了價值對于人的重要性。語文是我國所有學科中最為基礎的科目,這就需要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內容的基礎上,還應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會對自身情感與情操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語文閱讀教學有對學生實施人文教育的使命。除此之外,閱讀教學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培養學生鑒賞力,培養學生樂觀心態,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精神素養。
5高校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應用
5.1提升教師人文精神底蘊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過程中,自身人文精神底蘊會在較大程度上對學生精神素養的培養產生較大的影響。此外,高校在教學中不會自發人文精神,這就需要通過教師將人文精神在教學中散發光彩,但是一些人文內涵應當教師自行體會,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首先需要培養自身人文意識,并在教學中肩負起自身責任,不能只進行知識點的傳授與講解,而是需要對人文精神進行有效傳播,以此在教學中將“樹人”思想實施有效的體現;(2)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與生活進行有效的融合,并且根據自身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人文精神,以此對課文內涵進行有效的理解;(3)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自身高尚素質與情操,使學生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精髓。
5.2在教材內容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語文是作者自身思想的一種感悟與表達,在一定程度上弘揚了時代精神,其中高校語文教材的選擇均包含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此種精神主要是以故事的形式或者語言進行有效表達,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使表達更加具體、形象,以此提高人文素養。比如,教師在講解《我的母親》一課時,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有關母親的文章,并在其中找出歌頌母親的名言。教師通過此種方式讓學生自行感受母愛,使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之處。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找出作者筆下母親的偉大形象:“她勤勞誠實而且做事認真仔細,她熱情好客,而且可以住人,不怕吃虧,她善良堅強……”引導學生深入的思考,讓學生想象作者的母親與自己的母親之間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教師再將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小組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能夠在較大程度上使學生與自己生活聯系起來,以此深化學生感受,使學生通過文章的學習對生活中的母親更加尊重與敬愛[5]。
5.3革新教學模式,增加體驗人文教育主要包括人文方法、知識以及思想等,我國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對人文方法與知識較為重視,通過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人文知識的有效傳授,學習的學習過程較為被動,并且無法達到靈活運用,這在較大程度上不能進行有效的內化,直接導致人文知識的內化過程中出現一定的問題,無法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高校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理念的有效滲透,對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有效的轉變,以此完善以學生教學主體的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教學自主性。比如,我國古代優秀文章主要是以文言文形式存在,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首先需要通過網絡平臺將教學任務進行上傳,教學任務主要包括文章背景、譯文以及文章主要思想等,學生再通過網絡平臺查看學習任務,再進行任務的有效學習。在教學中,教學對所有學生進行若干小組的分配,讓小組之間討論與教學相關的內容,再讓小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提出問題,并發表觀點。其中教師在小組展示環節還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以此有效豐富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解決小組問題,還可以通過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討論與互動,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增加學生體驗與感受,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人文思想與精神的有效培養[5]。
6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高校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在提高高校學生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我國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高校語文閱讀教學需要融入人文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在增加學生語文知識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精神世界,這對提升學生自身素養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所以,需要對語文閱讀教學與人文教育進行全面認識,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有效促進人文教育的更好應用,對我國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郭紅.高校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教育的應用[J].漢字文化,2017(6):5-7.
[2]姚振平.生命教育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J].知識窗:教師版,2017(18):67.
[3]王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課外語文,2016(7):30.
[4]聶勛偉.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教育探析[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6(5):108.
[5]任小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教育探析[J].讀天下,2016(24).
[6]王嬌.人文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267.
作者:葉捷 單位:鹽城幼兒高等師范專科學校
- 上一篇:個性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 下一篇:循環經濟生態化技術創新機制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