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課程如何提高效率
時間:2022-11-26 09:12:15
導語:高中地理新課程如何提高效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于高中生來說,地理知識是其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推動力之一,可以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產生積極意義。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高中地理教學方式有了一定的變化,提出了新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時應當順應時代潮流,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的探索,提出更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本文主要就新課程下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高中地理教學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以往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以填鴨式或者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學,但在新的教學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需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使學生實現(xiàn)真正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是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當前我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教學方式單一,因為一些教師仍然被傳統(tǒng)教學理念支配,在教學中仍然采用灌輸式或者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難以引起當代學生的共鳴,致使教學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尤其高中地理相較于初中地理而言,更具深度,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理解能力,如果教師難以及時更新教學方式,將會對學生的高中地理學習信心造成不利影響,最終影響整體學習狀況。
(二)學生學習興趣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學生的興趣作支撐,如果學生丟失興趣,往往不能產生理想的學習效果。在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學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主要因為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不高[1]。一些學生將地理學習視為包袱或者負擔,內部學習動機缺失,致使地理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開展的措施
在新課程理念的背景下,一些新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方式開始被引入高中地理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下面主要介紹幾種目前使用率較高的新的教學方式。
(一)促進高中地理教師素質提高。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前提就是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素質的高低對學生具有直接的影響,直接決定教學活動的成敗。因此,要促使素質教育有效實施,必須提高教師素質。首先,促進教師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師德是十分重要的內容。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傳道,用自己的行為、思想對學生的靈魂進行塑造,熱愛學生是教師最核心的素質要求。因此,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通過敬業(yè)、樂業(yè)、勤業(yè)的精神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其次,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專業(yè)能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應當熟練地把握高中地理學的理論體系,對教材進行正確的處理和分析。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發(fā)生變化,因此教師應當不斷改善和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對學科專業(yè)知識和發(fā)展情況有深入的了解,不斷擴大自身的知識層面。此外,熟練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教育活動,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二)采用問題教學法,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新課程的推進已經經歷一段比較長的時間,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給教師帶來的根深蒂固的影響,仍然有些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采用填鴨式單向傳授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只能一味地被動接受知識,對教師具有非常強的依賴性,在學習中缺乏必要的自主思考能力。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調整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課堂參與性的提高。問題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下興起的一種新式教學方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提高,從根本上促進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舉例來說,在進行《交通運輸方式的布局》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設計課件時設計一系列相關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平時旅游會選擇哪種交通工具?在學生回答以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是煤炭這一類貨物,最適合選擇哪種交通方式運輸?這時學生可以根據(jù)所學知識或者生活常識繼續(xù)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僅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還可以促進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提高,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地自主思考,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三)營造平等的教學氛圍。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對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十分重要,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下,熱愛學習的學生可以通過相互交流更有效地對知識點進行消化理解,促進高中地理教學效果的增強;不愛學習的學生可以在熱烈的氛圍中感受高中地理課程的魅力,激發(fā)其內在的學習動機,融入地理學習過程中。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努力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才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抵觸心理降至最低,使學生更樂于學習地理[3]。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行為無疑將對學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如果教師可以平易待人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學生也會對教師產生更大的好感,更加容易接受教師提出的觀點和看法,進而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相關實驗研究表明,如果教師對學生過于嚴厲,學生則會對這個科目產生抵觸和恐懼心理,長此以往將徹底失去對此學科的學習興趣。
(四)提倡團隊合作,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由于學生在基礎知識掌握方面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的問題,但是高中教學是面向班級全體學生進行的,因此不可能根據(jù)某個或者某幾個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進度,也不可能采取逐個指導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會使一些學生對地理學習喪失信心,長此以往則放棄地理課程的學習,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組織成立合作學習小組,使學生通過互相幫助、共同學習的方式,提高自身學習水平,最終實現(xiàn)整體學習質量的提高。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同時,通過商討問題探討答案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為以后學習奠定基礎。舉例來說,在進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等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完成課堂教學后,組織學生成立合作學習小組。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對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水資源利用情況及蓄水情況進行調查,并要求學生在調查完成后選擇一位團隊代表對本次調查結果進行闡述。在調查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西北地區(qū)通過植樹造林、南水北調、農林漁結合等方式對水資源進行儲蓄和利用。在團隊合作調查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討論分析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調查活動中,使一些學習程度比較差的學生感受到自己發(fā)揮的作用,提升學習地理的信心。另外,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五)結合實際生活,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在新課改背景下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時,不僅要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高,掌握相關的科學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時,引導學生認識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在這樣的教學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課堂拓展討論等形式進行高中地理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產生地理學習興趣。舉例來說,在教學《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進行延伸教學,組織學生就南北方飲食、氣候、住宅等方面的差異進行探討,在探討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認知和常識,說說自己對南北差異的看法。如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米飯為主,因為南北方在氣候條件不同的情況下,種植業(yè)存在一定的差異;另外,北方居民冬天住宅中一般都會使用暖氣,但是南方住宅中則不需要使用,也是因為氣候的原因,等等。在討論過程中,學生視野不僅得到拓寬,了解更多地理知識,還可以感受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三、結語
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應當積極轉變,使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實現(xiàn)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昌勇,袁天鳳.新課標視域下高中地理測試命題的基本策略[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32(6):116-121.
[2]陳道鵬.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之我見[J].學周刊,2016(15):63-64.
[3]潘羅玉.新課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8):128.
作者:宋應周 單位:張掖市實驗中學
- 上一篇:淺談檔案管理信息化提升策略
- 下一篇:科技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