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研究

時間:2022-04-09 10:36:21

導語:高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研究

1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究綜述

1.1國外研究

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英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已開始重視高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師網絡環境下的信息素養。美國教育部1996年發表了第一份有關信息技術教育的正式報告,要求美國高校所有教師都應受到必要的信息技術培訓。美國教育聯合會等多家機構聯合建立了“21世紀教師服務網站”,其目的是,鼓勵和支持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開展教學革新,該網絡計劃培訓了10萬名美國教師,并為參與培訓的教師提供交流場所。英國1998年實施了全國上網學習計劃,其重點為全國高校教師提供學習信息技術的機會,以更新他們的信息技術能力,為培訓所有教師能夠使用因特網,政府當年撥款1.02億英鎊。日本也非常重視高校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為了加強現任教師信息化及對學生指導能力的培養,并為此開設了“教師信息化方法與技術”的教師培訓課程,決定從2000年開始在教師培訓階段設立“信息設備操作”的實用課程,并把它列入培訓學分制的信息考核范疇。俄羅斯于2001年9月制定了信息化教育規劃,要求到2005年在俄境內建成統一的信息化教育體系。該規劃分三個階段實施:2001年為大部分院校配備電腦、軟件等必備的信息化設施,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2002-2003年編寫多媒體教材,進行實驗性教學;2004-2005年為所有學校配齊信息化教學設施,批量發行多媒體教材。因此,各國都把應對信息化挑戰,作為教師自我提升的重要內容,教師要迎接信息化的挑戰,就必須具備相應的信息技術能力。

1.2國內研究

我國也早已認識到信息技術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抓手,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利手段。教育部在《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中明確指出,要推廣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普及和應用,提升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搭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尤其,2012年5月4日,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中強調,實施全國職業院校信息技術職業能力提高計劃,提高校長、教師和信息技術人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并指出,各地要鼓勵學校組織在職人員學習、應用和創新教育信息技術,逐步將信息技術能力納入職業院校教師資格認證與考核體系。同時,關于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究,也引起國內一些學者的關注。張虹(2005)對高校教師信息技術的態度、技能、應用、理論基礎及培訓需求五個方面的若干項目進行調研,提出提高高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推進高等教育信息化,建立新的培訓體系迫在眉睫[1]。薛一丹,郭炯(2011)指出,高等職業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存在著發展不平衡、資源加工處理整合能力欠缺、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欠缺等問題[2]。張祖成,王輝(2010)提出,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應包括:利用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聶影(2011)認為,高職教師必須掌握的信息技術能力包括:一是熟練運用各種信息技術的能力;二是信息意識能力;三是教學設計能力;四是具備信息技術相關的道德、倫理、法律意識[3]。李同召(2005)提出了網絡環境下培養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措施為:一是轉變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觀念;二是選擇合適的培訓內容;三是構建有效的培訓模式,并進一步闡述了集中培訓與長期指導相結合的模式、校本培訓模式和構建基于網絡的遠程培訓模式等[4]。

2海南高職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現狀分析

為了解海南高職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現狀,本文選取了海南5所高職院校,并隨機對200個教師樣本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主要涉及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5]、網絡應用能力和信息技術教學能力。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2,有效率為96.0%,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2.1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

在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調查中,本文選取了Windows系統操作、Office辦公軟件應用、多媒體課件制作和常用軟件應用4個模塊,其中Office辦公軟件主要選取Word和Excel;多媒體課件制作僅選取PowerPoint軟件,鼓勵使用Flash和Authorware等專業性強的軟件;常用軟件包括殺毒軟件、解壓縮軟件、音頻視頻播放軟件、看圖軟件、下載軟件、聊天軟件等,調查結果見表1。通過分析可知:在被調查4個模塊的操作能力中,達到會使用以上程度的比例之和超過了98%,這說明海南高職教師的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的普及程度較好,但是達到非常熟練程度的卻不到20%。通過深度訪談獲知,在“Office辦公軟件應用”模塊中,能熟練操作Word軟件的比例很高,但能熟練操作Excel軟件的較少;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模塊中,會使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簡單課件的很多,能使用Flash和Authorware軟件制作高質量課件的卻很少。

2.2網絡應用能力

在網絡應用能力調查中,本文選取了網頁瀏覽搜索、網絡資源下載、收發電子郵件、QQ或MSN使用、網絡空間博客、網絡論壇BBS六個模塊,調查結果見表2。通過分析可知:高職院校教師在網頁瀏覽搜索、網絡資源下載、收發電子郵件方面的能力較強,能夠達到會使用以上程度的比例之和為100%,而在QQ或MSN使用、網絡空間博客、網絡論壇BBS等新技術方面的應用能力較弱,尤其在網絡空間博客、網絡論壇BBS方面,仍然有1/3以上的教師不會使用,經訪談獲知,多數年輕教師的網絡應用能力較強,而年齡在45歲以上教師對網絡新技術的應用能力較弱。

2.3信息技術教學能力

在信息技術教學能力調查中,本文選取了教學設備使用、課程資源開發、學術文獻檢索、教學空間應用、數字化平臺應用五個模塊。其中教學設備主要包括多媒體電腦、投影儀、實物展示臺、電子教鞭等,課程資源主要指精品課程、案例庫、試題庫等,學術文獻檢索主要指對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資源庫的應用,教學空間指世界大學城云空間、QQ空間等,數字化平臺指CRP、URP等教學平臺。通過分析可知: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相對滯后,調查中有13%的教師不會或沒用過實務展示臺,16%的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能力不足,46%的教師不會或沒用過網絡空間開展教學,18%的教師不會或沒用過數字化教學平臺。

3研究結論

本文研究表明:第一,海南高職教師的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較強,但操作的熟練程度還有待提高,如對Excel、Flash、Authorware等軟件的熟練應用程度不夠。第二,為適應網絡技術對教學模式的革新,海南高職教師的網絡應用能力需要加強,尤其需要對45歲以上教師開展網絡應用能力的業務培訓。第三,海南高職教師的信息技術教學能力相對滯后,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整合能力不足,遠跟不上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尤其在網絡空間、博客、微信、BBS等交互技術的教學應用方面,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因此,提升高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建議有關部門,應根據高職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對開展分層次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計劃。

作者:張世紅工作單位:海南政法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