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研究

時間:2022-01-31 10:11:58

導語: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研究

摘要:高職青年教師面對教學科研雙重壓力下,產生了迷茫。通過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問卷調查和訪談,找出高職青年教師在教學與科研的隱優問題癥結所在,提出解決高職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隱憂的對策:青年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研觀,積極促進科研與教學融合;青年教師應自我角色認知,做好職業規劃;完善評價體系,正確引導青年教師。

關鍵詞: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隱憂

教學和科研是兩種性質的活動,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兩個基本職能。教學是完成教學目標,培養職業人才的主要方式,是學校的工作重心;科研活動是運用科學的方法探求專業領域的規律,是教學活動的理論基礎。由于高職青年教師處于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還不能深入理解教師工作的性質,當面對教學與科研雙重壓力的情況下,有的人甚至開始懷疑教師工作的前景,使自己陷入角色的迷茫。為此,我們通過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調查數據,試圖找出高職青年教師在教學與科研的隱優問題癥結所在,并在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隱憂的對策上進行了有效的探索與研究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隨機抽取某職業技術學院35周歲以下青年教師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68份,收回有效問卷66份,有效回收率為97.1%。其中,男性教師為36人(52.9%),女性教師為32人(47.1%);理科專業50人(73.5%),文科專業18人(26.5%);本科學歷18人(26.5%),研究生學歷53人(77.9%),博士研究生學歷7人(10.3%)。(二)研究方法。1.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研究目標,結合高職青年教師的自身特點自編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兩大部分:一是個人背景情況;二是高職青年教師教學工作的隱憂調查。2.統計法。樣本收集并進行有效性篩選后,采用SPSS16.0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高職青年教師教學工作的隱憂調查。1.青年教師對教學內容與教學工作量的看法。調查顯示,95%的高職青年教師對教學內容(見表1)表示滿意,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比較豐富,這有利于青年教師能力的發揮。但91%的青年教師對每年400學時(見表1)的教學工作量表示不滿,究其原因是青年教師的工作不僅包括教學工作,還包括科研、服務等工作,如果教學工作量太大將影響其他工作,這對教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2.青年教師對教學考核的看法。86%的青年教師認為教學工作考核不合理。主要原因是:(1)教學成果(指導學生在學科技能、體育、音樂、舞蹈、演講、寫作等競賽獲獎;教師獲教學(技能)獎等)在教學考核中起決性作用,例如,在教學工作量飽滿的情況下,無論教學質量與教學過程如何,只要有教學成果,該教師的教學考核均為優———多數情況下教師參加省、市的技能競賽,無論成績如何,最少也能獲三等獎。(2)學生評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考核影響最大(在教學成果相同的情況下),高職大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并不是以教師的能力和教師的態度作為依據的,主要是對教師的喜好作為評價的,這種弊端使得教師不得不去迎合學生的喜好,減少了教學內容,降低了教學難度,這勢必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二)高職青年教師科研工作的隱憂調查。1.青年教師對科研內容與科研工作量的看法。85%的青年教師認為科研考核的內容及科研工作量計分標準(見表1、2、3)較合理。科研考核內容較全面,這有利于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發揮,并且科研工作量不同等級的計分可調動青年教師科研的積極性。89%的青年教師對科研工作量考核額定標準(100分/年)認為較合理,但對滿分為600分(見表1S31+S32說明)認為不合理,青年教師科研水平還在起步階段,對于高等級的科研工作還不能勝任,無法完成高水平的科研任務。2.青年教師對科研考核的看法。青年教師對科研考核的意見主要集中在教學成果與科研分值的比較。例如,青年甲與青年乙在科研工作量考核額定標準(100分/年)相同的情況下,青年甲在市級教學比賽中職得了第二名,他的工作業績總分加了3*0.6=1.8分;青年乙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科研分為3000分,見表3),但青年乙的工作業績總分只加了1.5分。這樣來看青年甲的工作業績考核要高于青年乙,試想一下,市級教學比賽獲獎怎能與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相比,這種比較完全沒有反映出誰的貢獻大,這大大的打擊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三)高職青年教師對教學與科研認知的隱優調查。1.青年教師對教學與科研重要性的看法。調查顯示,65%的青年教師認為教學重要,12%的教師認為科研重要,23%的教師認為教學與科研都重要。認可教學重要的教師,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根本,是教師的天職,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重要的過程,同時,又因為在教師工作業績考核中教學占有較高的比重,所以多數教師認為教學重要。認為科研重要的教師,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過于膚淺,尤其是學生評教決定一切的工作環境中,使得高職教學的內容更趨于簡單,同時,科研在職稱評定中具有重要意義,故他們認為科研重要。只有23%的教師認為教學與科研都重要,這說明,高職院校在教師的管理及引導存在不足,尤其在考評管理制度上嚴重影響了青年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上的態度。2.青年教師對教學與科研之間關系的看法。71%的青年教師認為教學與科研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系,科研對教學幫助不大,認為科研活動是屬于專家與學者的工作范疇,教學是青年教師的工作領域,只要跟上最新的教學理論,采用最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就可以成為優秀教師。29%的青年教師認為教學和科研之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學為科研提供研究的平臺,科研是創造新知識體系的重要途徑,是教學活動的理論基礎。

三、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隱憂的對策

(一)青年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研觀,積極促進科研與教學融合。高職青年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研觀,遵循科研與教學規律,樹立“教學是科研的基礎,科研是教學的提升,科研與教學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理念。教學是完成教學目標,培養社會有用人才的主要方式,教學是學校的工作重心,青年教師應該尊重教學規律,提升專業能力,完善教學理論,提高教學水平。同時,科研工作更應該遵循它的發展規律,堅持不斷探尋未知、獲取新知,明確把握科研方向、理解科研內容、深入科研理論。科研與教學雖然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活動,但兩者之間的關系卻緊密相聯,由于理論知識不斷進行補充、修改、完善、創新以及傳播而表現出科研與教學的雙向互動一體化態勢。青年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完成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促使青年教師明確科研方向、思考科研過程、確定科研內容,所以說,教學是科研理論的源泉。同時,高職青年教師在科研領域內應不斷進取與創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知識融入到教學當中,完善課程理論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二)青年教師應自我角色認知,做好職業規劃。青年教師處于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還不能深入理解教師工作的性質及本質,當面對教學與科研雙重壓力的情況下,有的人甚至開始懷疑教師工作的前景。教師職業是一種清貧的工作,認清自己的角色和角色定位對于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是教師的本職工作,青年教師要通過自身努力,使自己能最大化地勝任教學,科研則需要有能吃苦的精神、頑強的毅力、嚴謹的科研態度及學術道德的操守。在對教師的工作性質清晰地認知后,青年教師要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這種規劃應不斷結合自己情況和客觀環境的改變做出調整。在規劃的執行過程中要注意理性的取舍,切不可急功近利,也不能在沒有完成目標時灰心喪氣,更不能看到別人成功時心升嫉妒。青年教師要有長遠目光,要看到學校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努力在教學與科研兩方面協調發展,為高職教育健康發展做出應有貢獻。(三)高職院校應完善評價體系,正確引導青年教師。調查發現,學生評價與五花八門的各種技能競賽對教師工作的考核起決定性作用,然而,最能體現教師價值的專業水平在考核中沒有體現出來。在這種教學評價下出現了許多與教書育人相違背的事情,有的教師為了能讓學生給自己打高分,降低了教學難度,甚至有的教師不再嚴格要求學生。由于降低了教學難度,教師不再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要知道,教師的專業水平決定了教學水平,更是決定了學校的發展。因此,學校應該每年評估一次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結合教學情況建立教學水平評估檔案,由專業領域的專家、院級督導、學生、同行客觀地實行常規的監測,保證評價體系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這樣就會極大地促進青年教師在專業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提高教學水平。調查也發現,每年過高的課時量減少了青年教師從事科研的時間,同時,青年教師對于科研的考核采用每年一評的方式也有較大的意見。這種一年一評的方式造成了大量垃圾論文的產生,有的青年教師為了評高分或者評職稱,一年能發十幾篇論文,這樣的論文能有多少科研含量,大家都心知肚明,還有的教師課題申報成功的越來越多,但科研成果轉化卻寥寥無幾。要知道,具有較高價值含量的基礎理論與實驗研究是需要二年、三年、或更長時間來完成的,因此,學校應該為科研提供有利的時間與空間支持,注重科研成果轉化,建立相關的獎勵機制,提高教師的創新精神,保證評價體系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丁金昌.科教結合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3(3).

[2]劉雪凱.不同中醫體質大學生身體機能和素質比較[J].中國運動醫學雜,2010(6).

[3]李寶斌,許曉東.高校教師評價中教學科研失衡的實證與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

[4]宋寒,代應,吳慶.協同發展下高校教學崗與科研崗最優收益分配激勵機制[J].科技管理研,2013(15).

[5]徐香梅.傳統武術價值取向的現代化走向[J].搏擊•武術科學(學術版),2005(7).

[6]劉雪凱.九種中醫體質大學生體育鍛煉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2014(1).

作者:郭華恬 劉雪凱 單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