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時間:2022-05-19 09:01:21

導語:高職高專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高專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摘要:近些年,我國對高職高專院校的支持力度正逐步加大,這對于高職高專院校的發展無疑是一個絕對有利的契機。學校發展的主趨勢主要還是由學校的教學質量決定,而學校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正是決定學校教學質量優劣的關鍵點。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與普通高校教學相比較而言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存在,本文針對這些特點提出了有關提升高職高專教師教學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夠為高職高專教師轉變舊有思想觀念、提升教學能力提供一些指導。

關鍵詞:高職高專教師;教學能力;綜合素質

1高職高專教學特點

1.1具有明確導向性的教學目標: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高專院校與普通院校一樣都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但二者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規格和標準上具有差異。高職院校主要是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崗位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的人才,這對高職高專教學提出了必須具有明確導向性的要求,即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和以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為目標。高職高專教學的實質是培養學生知識、技能、態度等三位一體的素質結構,其中包括學生完成職業任務所必須的基本技能、完成職業任務時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職業崗位變動時的應變能力和就業彈性、技術應用中的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等四個要素。

1.2具有必須夠用性的教學要求: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而高職高專院校教育在近些年經過了不斷的改革,其學制逐步從以往的3年改成了2年,這些都促使著高職高專院校在“必須夠用性”這一教學要求上下功夫。“必須夠用”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二是專業基礎知識;三是基本的專業技能和操作能力;四是應變能力和崗位基本素質;五是創新意識與開拓能力。

1.3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的教學內容:高職高專院校在制定教學內容時一定要從教學目標的導向性和教學要求的必須夠用性出發,嚴格做到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一方面要針對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切實達到“必須夠用”的教學要求;一方面院校要根據不同的就業崗位靈活安排教學內容;一方面還要對課程設置的“模塊化”加以關注,并將“基礎知識”、“通用技能”、“具體崗位所需技能”這三個模塊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最后還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個性相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1.4存在較大差異的教學對象:目前,國內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都存在整體素質不高的問題,而且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生源類型十分復雜,既有中職畢業的學生,也有普通中學畢業的學生,這些情況都造成了高職高專學生在起點、文化、專業素質等方面的差異性。面對這樣結構復雜、水平參差不齊的教學對象,高職高專院校必須要選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本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2如何提升高職高專教師教學能力

根據前文對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特點的描述,筆者從創新、教師自身素質、職業精神三個方面出發提出了相應的提升教學能力的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2.1培養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人生存的法寶,更是一個民族的希望,教育中的創新精神不僅僅是對教師的要求,同時也是對學生的要求,這樣一來,教師就需要承擔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任。高職高專院校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已經成為各大院校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是要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當學生發現某一事物的問題時,他才會對這一事物產生興趣,并進而產生探索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欲望,而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培養創新能力的過程。也就是說,創新并不是提出了某一定律而對整個人類發展造成影響,也不是改變了歷史行進的車輪,創新是人們能夠獨立針對某一問題提出獨特且有效的解決方法。此外,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還要克服自身浮躁的心態,加強同學校領導及其他同事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將培養自己與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并讓學生在不斷創新中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2.2提高綜合素質:高校發展如何,并不是簡單由學校建筑、硬件設施決定的,教學團隊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資源的質量才是最關鍵的因素。目前,國內不少包括高職高專院校在內的高校都存在著一味重視理論知識的教授而忽略實踐教學的問題,這樣的教學狀況與高職高專院校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的教學目標是相違背的,僅僅依靠教與學難以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融入進具體的工作場景中。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學習效率自然也無法得到提高,畢業生在求職中也無法占據有利地位,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畢業生反映,在學校中學習到的專業知識根本無法應用在現有的工作崗位上。如此教學方式,高職高專“必須夠用性”的教學要求如何體現?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又從何談起呢?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對此,筆者提出了提高教師綜合素質這一觀點。作為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僅僅依靠豐富的理論知識當然是遠遠不夠的,如何把這些理論知識融入到具體的工作場景中正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關鍵。只有教師自身進入企業進行實踐之后,才能夠增長教師自身的見識與實踐教學的能力。除了教師主動參加實踐鍛煉之外,高職高專院校還需定期組織教師培訓工作并對培訓結果加以考核。教師只有采取各種措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夠將自己的實踐經驗與知識技能完美地教授給學生。

2.3塑造職業精神:一個優秀的人才除了需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很強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之外,還要具有極高的職業精神。一個沒有職業精神的人在任何行業中都是無法生存的,這是社會上的共識,但我國不少高職高專院校卻嚴重忽視了對學生及教師職業精神的塑造,這一問題對學生擇業、從業以及院校的穩定發展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塑造學生及教師的職業精神,僅僅依靠相關課程是無法完成的,這一工作需時時刻刻貫穿于教育活動的始終。教師肩負著樹人育人的重任,因此院校首先要對培養教師職業精神的工作加以重視,引導教師熱愛自己的教師崗位,熱愛自己的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在學習中給以學生適當的鼓勵與關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的引領下形成良好的職業精神,才能以熱情積極的心態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優勢。

3結束語

綜上,高職高專院校存在教學目標具有明確導向性、教學目標具有必須夠用性、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與針對性、教學對象的差異性等特點,筆者從這些特點出發提出了培養創新精神、提高綜合素質、塑造職業精神這三個有效提升教學能力的策略。由于筆者能力有限,本文尚存在一些錯誤和不足之處,期待域內其他學者的指正。

作者:季東平 單位: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高麗嫻,于威,王學明.高職高專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提升的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4,20:75-76.

[2]崔娜,徐穎,楊洪玲.高職高專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幾點感受[J].中國校外教育,2012,30:55.

[3]周密.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高專《兒童護理》課程的教學設計及應用[D].重慶醫科大學,2014.

[4]管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倦怠狀況調查———以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對象[J].紡織服裝教育.2015(06)

[5]王麗群,趙明珍,張萍,劉慶新.高職高專《動物藥理》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