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教學個性化研究

時間:2022-10-18 04:11:33

導語:語文教師教學個性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師教學個性化研究

摘要:語文教師教學個性化對培養具有創造性的學生至關重要,本文對語文教師教學個性化進行探討。從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兩方面初步探究語文教師教學的個性化策略,包括:教師應培育自身獨特的教學個性,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關鍵詞:語文教師;個性化;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前言中直言,“語文課程是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1]體現出對個性差異與多元的尊重,以學生發展為本位的價值取向。對社會發展的長遠利益而言,語文教學個性化為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鑄就堅實的精神底蘊。那么,語文教師是在哪些方面展現了語文教學個性化呢?綜合已有的教學研究,筆者概括出以下兩個方面。

一、教學設計:獨特的教學特色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2]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體驗、文化積淀、審美情趣。所以,閱讀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1.教材解讀個性化。語文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了個人的情感體驗。如《蒲公英的種子》,對于這篇課文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體悟,有的老師聯想到了責任意識,展示了大氣性的課堂。有的老師則引導學生關注到自身的選擇問題,激發了學生對主動把握命運的討論。由此可見,不同的教材解讀展現了不同的課堂精彩。2.教學語言的個性化。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就是語言。語言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而且凸顯語文教師教學的個性化。不論在表情,還是動作都帶有自己的個性。語言運用的典范比比皆是,易中天教授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百家講壇》韓信被易教授稱為“帥哥”,與我們相隔幾百年的人物似乎不再那么遙遠,這樣不僅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而且課堂里也充滿更多的歡聲笑語。風趣、靈活的語言使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同時也會印象深刻,記憶猶新。3.教學設計的個性化。教學設計個性化是指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實施的教學方法別出心裁,不落窠臼,科學合理,教學效果行之有效。具體表現為教學角度設計得好,利用最佳的切入點。設計好的問題情境,拋出的問題能對學生的思維起激活作用。教學環節的安排合理,環環相扣,層次分明,快慢適當。如在《祝福》教學中,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嗎?”激起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并深刻的認識到祥林嫂的人生悲劇性。整個教學設計突出了文學作品的特點,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可謂獨具匠心。4.板書設計的個性化。語文教師在課堂的板書設計也是一個表現個性的地方。“字好一半文”,足以說明書法對于一個有文化的人來說的重要性。精心的板書設計是教學的一個輔助手段,板書能夠提綱挈領的反映課文的重難點,對課文進行高度的濃縮,簡明清晰的板書加上語文教師匠心獨運的個性化設計,能使教學效果增色,有畫龍點睛之功能。同時精美的板書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直觀和具有啟發性的板書,不僅增添了課文教學內容的美感,而且也增加了形式的美感,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又陶冶學生的情操。5.運用教學機智的個性化。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怎樣的研究了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3]語文課是一門發散性比較強的學科,相對來說學生的情感在語文課上也豐富一些,偶發事件也就相對多一些。當出現教學偶發事件時,語文教師表現出來的機智、幽默的語言,善于控制不利于解決問題的情緒、行為等,不僅體現了語文教師的寬容大度,也用情感教育了學生,而且也體現了對學生的關愛,增強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

二、教學組織:開放的語文課堂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個性化的語文課堂是和諧默契的,師生能夠心靈與心靈交流,靈感與靈感碰撞,感悟與感悟分享。個性化的語文課堂里,彌漫的是人文的氣息。1.師生關系個性化。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沒有良好的學習成績。師生關系不僅關系到學習成績,更能在教學過程中揚長避短。如《詠柳》這首古詩,教師因了解學生的不同愛好創設了開放性的語文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喜愛繪畫,那么就可以在學習古詩之前讓學生把河邊垂柳繪畫出來;有的學生比較喜歡書法,那么就讓想寫書法的學生把這首詩寫一遍;也有的學生喜歡音樂,這樣教師就可以配以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欣賞美的過程中能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就可以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在日常教學中不斷使其得到發展,最終促進了學生個體的發展。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師生關系個性化是開放性課堂的奠基石。2.教學空間個性化。開放的實質便是聯系,從空間上說就是向校內外、家庭、社會輻射。只有注重聯系,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教師要樹立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教學觀,學生不能僅僅囿于四面圍墻的校園,而是要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學生的視野不能僅僅拘泥于周圍的生活小圈子,而是要擴大知識面,社會接觸面。讓他們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語文學習,從實踐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學會創造性地學習語文,筑造自己的語文之夢想。周密的課堂需要周密的教師來創造,宏放的課堂需要宏放的教師來創造,活躍的課堂需要活躍的教師來創造,聰慧的課堂需要聰慧的教師來創造,機智的課堂需要機智的教師來創造。我們呼喚張揚個性的新課堂。面對個性化教學的挑戰,希望語文教師勇往直前,在語文教學這片熱土地上,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春天。

參考文獻: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新修訂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2:19:8:9

[3]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34

作者:凌晨燁 單位:昆山市大市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