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融合研究
時間:2022-11-25 05:22:23
導語: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融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著青年教師定位模糊,教學與科研相脫節的問題,基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分析,以青年教師綜合能力優化為導向,以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深入融合為切入點,以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實現“科研帶動教學,教學延伸科研,科研與教學滲透融合”的應用型教學改革,形成以融合目標、融合組織、融合渠道、融合方式等要素于一體的科研與教學融合機制;同時注重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實現教學與科研有機融合,期望全面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融合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
自1999年來,我國出現了一大批教育部批準升格的本科院校,此類院校大都在辦學定位上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它的出現和發展歷史較短,此類院校究竟如何發展,此類院校中教學與科研如何定位,此類高校中的青年教師怎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這些高校,乃至高等教育界非常關心的問題。但是,目前一個大的背景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國建立的時間相對較短,但是此類學校因為承擔了地方發展的人才需求,發展的特別快。但是對于此類高校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與重點高校相比明顯偏少,然而,國外對于職業性院校、高等專科學校以及社區類高校研究卻非常的重視。因此,我們有必要系統而且全面的研究極具中國特色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研究此類高校,可以從青年教師著手,依托日常教學與科學研究兩大抓手。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對于發展愿景表述千差萬別甚至相去以至于近乎矛盾的觀點,意味著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策略與定位上,還沒有一個為大家普遍接受,并得到實踐檢驗的模式。
二、研究現狀
青年教師,是指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專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而且年齡在40歲的專任教師,不包括管理人員和教輔人員,他們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未來發展的基礎。現在的應用型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師,很多都是具有名牌大學的博士學歷,這些老師受過良好的科研訓練,其本身有比較強烈的科研需求,同時,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高校,科研任務又有緊密聯系地方實際的需求,而這些高校恰恰以教學為主。高校教學是指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授和學習的共同活動,教學基本上與具體的教學活動相關,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與培養學生形成創造性學習方法的過程都是教學的立足點。目前對于應用于本科院校的研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作為高等教育細分對象之一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與之相關的研究數據、研究資料與研究成果不夠充足,本質特征的研究深度不夠,就連研究對象的稱謂尚不統一,可見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當然更缺少系統性的研究,尤其缺少對于此類高校自身特征的全面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其次,對于應用于本科高校的中的教學與科研關系研究,研究的比較松散,目前研究主要從個體角度對應用型本科院校進行梳理,在面向科研與教學的內涵上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對于教學與科研的宏觀分析更少有人問津。再次,當前的研究中以理論定性分析較多,采用實證研究較少,而且在已有的少量的實證研究中,局限性比較大,有的局限于某個區域,有的研究對象沒有代表性,還有的研究對象根本不具有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與發展經驗,因此,研究的結果與現實現狀是關聯度較差,研究結論的應用空間較小,非常缺少具有中國當代高等教育特點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模式與教師綜合能力提升策略。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融合
為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特別是主要服務于局部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高校,需要通過多維度來研究應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學、科研與青年教師的發展之間的復雜關系,從應用型本科院校特征、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特征分析與面向青年教師的科研與教學融合策略等方面進行入手。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特征
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其它類型的高等院校具有明顯的特征及特色,需要對研究對象進行細致分析。對于這些特征需要進行詳細的分析,分析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應用型本科院校地理區域特征、行業特征、教師特征和學生特征等。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特征分析
在研究應用型本科院校特征基礎上,需要分享應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與科研現狀,主要包括:應用型本科院校科研特征、教學特征以及科研與教學沖突分析
(三)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融合策略
教學與科研的融合一直是一個熱點問題,而應用型高校也迫切需要解決這個問題,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融合策略主要包括融合目標、融合組織、融合渠道、融合方式四個大的方面,通過此部分內容的深入研究,達到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融合的協調統一。
四、總結
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與科研相脫節的問題,提出一種綜合融合目標、融合組織、融合渠道、融合方式等要素于一體的科研與教學融合機制,為解決教學與科研相互滲透問題提供解決路徑。首次提出面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多因素交叉的青年教師綜合能力策略,包含研究平臺建設、學科發展、制度體系保障以及效果評價反饋體系等多位一體的復合策略,為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徐穎.大學教學與科研非良性互動成因及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2011.
[2]曹如軍.高校教師教學與科研關系:問題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1.
[3]聶兆君,劉紅恩,姜瑛.淺析高校青年教師提升教學和科研能力的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5.
作者:陳大山 徐珊珊 單位:淮陰工學院
- 上一篇:高職院校教師課堂教學引領力提高策略
- 下一篇:新媒體下高校教育服務工作提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