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
時間:2022-03-28 04:45:06
導語: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提高應用型大學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工程實踐能力為目標,通過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特征分析,探討制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因素,構建青年教師教學發展培養體系。
關鍵詞:應用型大學;教學能力;青年教師;提升策略
應用型大學是高等教育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目的是為社會經濟發展輸出一批又一批專業技術應用人才。這就要求應用型大學培養一支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工程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目前,伴隨著高等教育規模和數量的擴大,應用型大學引進大量青年教師,青年教師已成為高校教學的主要承擔者,其教學能力的建設和提升成為一個核心的議題。青年教師基本為高學歷,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視野開闊,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但沒有經過系統的職業培訓,缺乏必須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同時也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如何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是應用型大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也是青年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核心內容。本文從當前應用型大學青年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特征,提出提升應用型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關鍵點。
1應用型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特征分析
應用型大學青年教師的特征之一為高學歷、年輕化,在專業理論知識方面較為專精,對專業前沿熱點了解較多,利用自身的優越條件,引導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產生興趣,并積極投入新的知識領域。同時,剛剛畢業的青年教師與大學生的年齡相差不多,在狠毒觀念上認知相同且理解更為透徹,師生間更容易交流互動,產生共鳴。青年教師由學生身份轉變為教師,怎樣能讓自己會的達到別人也會是一門教學的學問。自己掌握的知識如何教,是需要教師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系統設計并通過合理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講授給學生。青年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斷地積累教學經驗,積累經驗越豐富教學水平也越高。不同教師處于同一階段教學能力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對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當今時代科技高速發展,青年教師每個階段所遇到的問題要有針對性的改變,跟得上時展的步伐;從這方面來看,青年教師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發展也是多樣性、復雜多變的。
2制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因素
2.1教學實踐經驗與社會實踐經驗匱乏。青年教師入校基本均為博士學位,應屆畢業生,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工作,沒有生產實踐的經歷和過程,實踐能力匱乏,理論知識僅停留在課本上,無法和企業、行業的生產實踐活動銜接起來。由于青年教師教學實踐經驗及社會經驗的匱乏,致使他們在課堂上很難將學科知識轉化為教育知識傳授給學生,只能照本宣科,無法做到理論知識和實踐的密切結合,學生一知半解,很難接受這些新知識,教學質量嚴重下降。2.2缺乏完整教學技能的系統培訓。大多數青年教師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學崗位,從學生直接轉變為大學教師,角色轉變上沒有合理的銜接。青年教師入職前只有短暫的崗前培訓,入職后培訓內容單一,沒有系統化,缺乏教師師德,教學理念方面的培訓,忽視了對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工程實踐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環節。因此,青年教師只能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述、視聽、示范等教學方法;不太重視課堂學習的組織和管理,缺乏靈活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組織學習參與教學投入學習的技巧;教學形式單調,以豐富功能的多媒體對知識進行灌輸及結構性知識傳遞最終導致教學效果差,學生以逃課等行為表示不滿。2.3教學考核制度滯后,評價方式單一。科學合理的教學考核制度及教學評價,既有利于教師總結教學成敗得失,提高教學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當前,青年教師評定職稱和績效考核過程中存在普遍現象,重科研,輕教學,由于教學效果、教學質量評價的科學驗證顯現慢,周期長,短時間內難以通過清晰明確的指標顯示出來,大致職稱評審,學校績效考核更趨向于量化、細化的科研項目、科研論文的多少等的指標體系,忽視對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評價。因此,青年教師對教學評價理解也缺乏全面理解,為數不少的青年教師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學業的評價標準,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對如何準確理解教學評價內涵的關注也偏少,更多精力投向標準化題庫,統一成績評定標準等。教學考核制度的滯后,容易導致教學評價方式的單一,因此帶來的后果為青年教師對教學內涵、教學目標理解的偏離,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知識課堂、書本知識的接受體。
3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關鍵點
3.1理論教學能力與實踐鍛煉能力相結合,提高培訓的系統性與全面性。3.1.1抓實入職培訓。應用型大學青年教師入職前普遍未接受過教育教學理論的系統學習,抓實入職培訓對青年教師尤為重要。首先,青年教師要積極參與省高校培訓中心開展的崗前培訓,認真學習《高等教育學》、《高等心理學》、《高等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高等教學法規》、《現代教育技術學》和《教育教學技能》等主要課程。其次,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結合實際現狀實施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幫助新入職青年教師盡快掌握教學工作的基本要領,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等方面進行系統培訓。安排線下內相關專業教學名師為新入職的青年教師講解課堂教學技能及經驗。3.1.2強化在職培訓。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不是立竿見影的工程,需要青年教師在教學工作方面多下功夫,熟悉教學程序,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及手段,靈活運用于教學中。學校呀建立長效的培養機制,才能幫助青年教師持續提升教學能力。針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專業實施不同的培訓項目以增加培訓的針對性達到預期目標。同時繼續弘揚一對一的傳幫帶優良傳統,實行導師制,還要求制定1-2年的雙方扶持的培養計劃,老教師和青年教師一起鉆研教材,一起備課,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及實施教學中所遇到的難題,給予青年教師師德規范、教學規范、教學能力、教學改革創新等多方面的鼓勵與幫助。在校內培訓的基礎上,要定期聘請國內外優秀的教學名師與青年教師面對面交流,學校名師的教學藝術、教學改革,領略名家的博學與風范,了解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教育水平。同時,選派部分青年教師參加省內外高校教學交流研討會及專題報告會,開闊青年教師的視野。另外,學校組織青年教師應用全國優秀的網絡課程培訓,共享教學資源及教學成果,對視角、多方位為青年教師提供學培訓的平臺。3.1.3加大工程實踐教學培訓。應用型大學培養的目標是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一批又一批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加強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勢在必行。學校為提高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應采取相應措施健全實踐教學體系。制定青年教師工程時間計劃,青年教師工程實踐管理辦法,引導和鼓勵青年教師深入生產一線,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在措施實施方面,組織青年教師參與校外生產實訓基地的建設,參加校外產學研基地科研與技術活動的推廣;同時組織青年教師分階段去企業頂崗鍛煉,頂崗工作必須承擔起企業的工作任務,每年利用寒暑假至少去企業掛職鍛煉一個月以上,增加青年教師與企業人員的交流,通過工作經驗的積累及交流提升教學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貼近學生思維,分析社會需求,在教學方法手段上因材施教,敢于改進,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增強學生對教學的吸引力。3.2完善考核制度和評價方式,加強教學反思。完善的教師教學評價和考核制度,是高校教學改進、行政決策的主要依據。高校應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每學期開展教學質量評估,采取量化評價和綜合評價的考核方法。普遍高校的做法只是學生評價教師,評價主體單一且每位學生評價動機、內在需求的差異可能導致請假結果失真,會引起青年教師情緒的不滿,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學校應實施多元主體參與的評價方式,學生評價、同事評價和自我評價。學生評價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教師教學實況及學生接受適應教學方法的第一反應。而同事的評價是青年教師通過相互聽課或觀摩,從教學方法、學科知識、課堂表現、師生互動等方向綜合評價,相互交流提供反饋意見及建議,促進彼此在學科領域、教學理念、教學態度上的共同進步。不同的評價主體因扮演角色與地位的不同,評價的內容及角度側重不同,更有利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不能僅由外部的評價,還應有自我評價即對自我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青年教師教學后,對整個課堂教學目標、思維、方法及效果進行系統回顧及梳理,運用反思日記、說課、微課教學等多種方式總結教學表現的疏漏失誤。還要結合學生、同事的評價反饋,深思自己的教學,發揚自己的教學優勢,改進不足之處。只有經過反思的教學才有意義,同時對青年教師教學提升有實質的效果。3.3切中青年教師教學需求,做好課題研究和激勵機制。教學研究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突破口。應用型本科高校根據青年教師的特點,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任務和目標,開展研究性、探索性多方位的教學研究項目,引導青年教師開展教學改革、教學創新,從而能在教學中不斷吸取新的知識信息,在教學中站在更高層次分析理解問題,充分發揮個人才智,真正使教學與研究相得益彰,促進青年教師的發展及教學質量的飛躍。另外,用合理的激勵政策引導青年教師熱心從教,也是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動力之一。教師要在教學方面取得成果,耗時長久,見效緩慢,短時間內付出頗多,回報較少,這也不利于青年教師專心教學。因此,學校在績效分配、專業技術職務評審中與提升教學能力相結合,對教學能力突出、教學水平高的青年教師,在評選和評審時給予傾斜或破格,引導青年教師投入更多心思與精力到教學上來,變厭教為愿教,以突顯教學能力的實質性作用。在教學改革項目經費上和科研項目權重一樣,給予教學創新的青年骨干教師相當的經費支持,讓專注于教學的青年教師富哦出優秀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段哲民,佘遠成.淺談應用型大學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提升[J/OL].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9):140-141.
[2]陳德良.促進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發展的思路與舉措[J].中國大學教學,2014(10):85-87,76.
[3]陳明學.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探討[J].江蘇高教,2016(12):151-155.
[4]蘇強,王國銀,譚梓琳,等.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邏輯生成[J].教育研究,2018,39(04):121-126.
[5]陳亞軍,魏煥成,牛西武.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7(24):82-86.
作者:張戰軍 溫麗瑗 吳世逵 劉蘭 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學院
- 上一篇: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
- 下一篇:西方探究性教學教師角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