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教學勝任力提升思考

時間:2022-03-28 04:50:58

導語:青年教師教學勝任力提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年教師教學勝任力提升思考

摘要:近年來,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為滿足學校發展需要,實施教師教學勝任力提升計劃,逐步形成了“項目驅動、全面提升;分級管理,協同聯動;科學考核、制度激勵”的教學勝任力提升長效機制,青年教師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關鍵詞:地方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勝任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業務水平,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實現教育改革目標的重要保障措施。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很多地方高校青年教師占比普遍較高,是課堂教學的主力軍。然而,很多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技能缺乏、教學水平低下,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如何提高青年教師教學勝任力水平,使他們盡快站穩講臺,是地方高校師資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是一所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的高校,近年來,3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比接近50%。為滿足學校發展需要,2013年學校開始實施《教育教學勝任力提升計劃》,5年來逐步形成了“項目驅動、全面提升;分級管理,協同聯動;科學考核、制度激勵”的教學勝任力提升長效機制,青年教師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1合理布局、重點發力,項目驅動,快速有效地提升青年教師教學勝任力

教學勝任力是指教師個體具備的、與實施成功教學有關的一種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價值觀。[1]一般認為,教學勝任力包括知識素養、教學能力、職業品格和人格特質四個維度。[2]2012年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據此,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結合學校實際,按照“點面結合、分層培養、典型激勵”的指導思想,重點實施“師德師風建設項目”“卓越教學團隊建設項目”“名師培育項目”“教育教學成果獎勵項目”“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訓項目”,有針對性地對教師的品德素養、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進行全面提升。1.1師德師風建設項目。學校建立健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學術學風規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職前培養、職后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一是,出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師師德師風規范》,明確師德師風要求。二是,加大優秀師德師風模范典型的宣傳力度,促進形成重德養德鑄魂的良好風氣。三是,完善師德評價內容和方法,健全學術不端行為預防懲治查處機制。對師德表現優秀的教師,予以重點培養、表彰獎勵;對師德表現不良的,及時勸誡、督促整改;對有嚴重失德行為、影響惡劣者按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直至撤銷教師資格。四是,選聘優秀青年教師兼任輔導員和班級導師,鼓勵青年教師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發青年教師的職業追求、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自覺踐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1.2卓越教學團隊建設項目。學校通過卓越教學團隊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教師發展的制度環境,完善青年教師融入團隊、參與團隊的機制,以團隊帶動教師教育教學勝任力的全面提升。學校以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教授為帶頭人,以優秀青年教師為骨干,以本科生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為主線,以教研(實驗)室(系)、實習實訓基地為依托,建設教學團隊。卓越教學團隊建設周期為3年,任務主要包括教學模式創新、課程與教材建設、青年教師培養、教學改革與研究等。1.3教學名師培育項目。學校通過實施“教學名師培育”項目,造就一批優秀教學科研骨干,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影響的領軍人物,以點帶面,推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教學名師培育的原則是,堅持高標準、高層次、重師德、重教學、重育人、重業績、重貢獻的原則;堅持德才兼備、公平競爭的原則;堅持近期需要和長遠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嚴格考核、動態管理的原則;堅持分類分級培養的原則。教學名師培育主要采取選派教師到國外高水平高校、科研機構或國內“985”高校研修、校內重點培養等方式。1.4教育教學獎勵項目。完善教育教學考核獎勵機制,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潛心立德樹人,潛心本科教學,潛心教育教學研究,并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著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形成學校教育教學特色;引導教學單位高度關注本科教育教學,保證本科教育的基礎地位、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促進教師和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基礎厚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教育教學獎勵項目包括教學類獎勵、成果類獎勵和教育類獎勵。教學類獎勵包括教學名師獎、教學質量優秀獎、優秀青年教師獎、優秀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等;成果類獎勵包括教學成果獎、優秀教材獎;教育類獎勵包括優秀班導師、優秀輔導員、優秀教學管理人員獎等。1.5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訓項目。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是教學勝任力水平提升的核心,是站穩講臺的關鍵。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出臺《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培訓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對青年教師進行系統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停課再培訓等,形成了完備的教學技能提升體系。實施青年教師助課驗收制度,所有新任青年教師,必須經過包括教研室助課、學院試講、學校驗收在內的三階段教學技能培養過程,方可獲得理論課主講教師資格。青年教師助課至少半年,協助主講教師做好學生答疑、作業批改、實驗指導等教學輔助活動,以熟悉教學的各個環節。青年教師至少進行5次課堂試講,并接受學校組織的講課驗收,合格后才能獨立承擔理論課程主講任務。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度。青年教師助課期間,學院會為每一位青年教師安排一名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學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協助青年教師落實各項聽課、助課、觀摩、試講等培養任務,幫助青年教師熟悉教學環節、學習教學技能,并對青年教師助課培養的效果提供鑒定意見。實施工程實踐鍛煉制度。學校本著“對口派遣、學以致用、強調效果、保證質量”的原則,根據學科專業發展需求和現有師資狀況,分年度有計劃地安排青年教師到工程一線、企業、科研院所等相關部門進行實踐鍛煉。實踐鍛煉時間為至少3個月。此外,學校還不斷組織開展青年教師講課技能競賽、教學沙龍、教學講堂、集體觀摩、網絡培訓等活動,為青年教師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時間靈活的提升機會。特別是青年教師講課大賽每兩年一次,至今已舉辦14屆,歷時28年,全校青年教師都會參與其中,是青年教師展現風采、磨練技能的重要平臺,是全校教師切磋技藝的盛會,已成為我校師資培養的品牌活動。每年10月份的青年教師入職培訓也是我校例行制度,內容包括師德師風、教學制度、校史校情、教育教學理念、教學基本技能等。

2統籌規劃、分級管理、校院協同,有序提升青年教師教學勝任力

青年教師教學勝任力的提升,是一項時間長、內容廣、環節多、起效緩的過程。為了更有效地完成這一工作,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按照校、院、教研室(系)、教師共同著力、共同參與、協同聯動的模式組織實施。在組織架構上,實行校、院、教研室三級結構。學校統籌安排,做好政策引導、工作配套、經費保障、評價考核和檢查驗收等工作;各學院具體規劃,做好組織管理、培養培訓和貫徹實施等工作;教研室(系)切實負責,積極配合,教師主動參與,自覺行動,自我完善,保證投入,共同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在項目實施上,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其中卓越教學團隊、教學名師培育對象、教育教學獎勵三個項目按照“學校主導、學院主體”的模式實施,學校負責評選、監督和考核,學院負責項目推薦和項目建設。師德師風、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則按照“學院主導、學校指導”的模式實施,學院自主安排項目開展的方式、內容、時間等,學校僅負責最終考核和日常監督。3科學考核、制度激勵、獎懲分明,持續提升青年教師教學勝任力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重視監督與評價機制的建立,通過把教學勝任力提升與教學督導、工作考核、評優評先、職稱晉升等相結合,不僅保證教學勝任力提升計劃的實施效果,而且形成了教師主動提高、學院自覺重視的良性循環。第一,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專項督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建設有完善的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包括聽課評教、學生評教、專項檢查、網絡監控、學生信息員等,對包括青年教師在內的全體教師教學水平進行監督與評價,保證教學質量。同時,對承擔主講任務不滿三年的青年教師開展專項聽課,一般由3-5名校級督導員對其專門聽課、集中會診,為青年教師提供專業的、詳盡的評價意見,幫助青年教師有效提高教學勝任力水平。第二,完善工作考核評價機制。通過與績效全面掛鉤,提高工作積極性。一方面,完善教師評價內容,將師德師風、教學技能等教學勝任力要素納入到教師業務考核指標體系內,與個人評優、評先、晉升等緊密關聯;另一方面,將教學勝任力提升計劃完成情況,列入教學單位年度目標考核體系,與教學單位經費二次分配掛鉤。第三,進一步加大獎懲力度。一是撥出專項資金,累計投入800多萬元,全力保障教學勝任力各個項目順利進行。二是政策傾斜,校級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等獎獲獎者、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獲得者可申請內聘副教授職稱等,激發教師主動提高教學勝任力水平的能動性。三是嚴格執行各類懲罰性措施,例如,實行教師上崗準入制度,對于教學水平不達標的教師,堅決不予上崗;教師退出制度,對于試講驗收3次不合格者,或者教學效果特別差、經停課再培訓仍然不能達到教學基本要求的,堅決令其退出教學崗位;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度,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崗位聘用、職稱評審、業績考核、評優評先的首要內容,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教學質量一票否決制度,對于教學質量評價過低、教學效果很差的教師,在職稱晉升、教學評優評先中,一票否決等,以確保青年教師教學勝任力工作的實效。

參考文獻

[1]CarlOOlson,JerryLWyett.Teachersandaffectivecompetencies[J].ProjectInnovationSummer,2000.

[2]熊思鵬,何齊宗.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勝任力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研究,2016(11).

作者:郭瑾莉 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務處